【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管式蒸汽发生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核电站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压水堆核电站的管式蒸汽发生器。
技术介绍
目前,大多数压水堆核电站的蒸汽发生器均为倒U型管式蒸汽发生器,其主要包括汽水分离器及干燥器。并且,现有的蒸汽发生器与反应堆压力容器、主泵等主设备皆用主管道连接,整体体积较大,整体布置占用空间大,不适用于如海上等空间受限的布置场合。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利于紧凑布置的管式蒸汽发生器。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管式蒸汽发生器,包括密闭的容器主体、换热管和隔板组件;所述容器主体内设有自内向外径向分布且相隔绝的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换热管设置在所述第一腔室内且沿所述第一腔室自上而下延伸;所述隔板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二腔室内,将所述第二腔室分成相隔绝的上腔、中腔和下腔;所述容器主体的侧面上设有第一接管嘴和第二接管嘴;所述第二接管嘴的进水通道、上腔、第一腔室、下腔以及所述第一接管嘴的出水通道依次连通,形成供一次侧介质通过的一次侧介质通道;所述第一接管嘴的进水通道、中腔和所述第二接管嘴的出水通道依次连通,形成一次侧介质回流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管式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密闭的容器主体、换热管和隔板组件;所述容器主体内设有自内向外径向分布且相隔绝的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换热管设置在所述第一腔室内且沿所述第一腔室自上而下延伸;所述隔板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二腔室内,将所述第二腔室分成相隔绝的上腔、中腔和下腔;所述容器主体的侧面上设有第一接管嘴和第二接管嘴;所述第二接管嘴的进水通道、上腔、第一腔室、下腔以及所述第一接管嘴的出水通道依次连通,形成供一次侧介质通过的一次侧介质通道;所述第一接管嘴的进水通道、中腔和所述第二接管嘴的出水通道依次连通,形成一次侧介质回流通过的回水通道;所述容器主体上设有蒸汽腔室和给水腔室;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式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密闭的容器主体、换热管和隔板组件;所述容器主体内设有自内向外径向分布且相隔绝的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换热管设置在所述第一腔室内且沿所述第一腔室自上而下延伸;所述隔板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二腔室内,将所述第二腔室分成相隔绝的上腔、中腔和下腔;所述容器主体的侧面上设有第一接管嘴和第二接管嘴;所述第二接管嘴的进水通道、上腔、第一腔室、下腔以及所述第一接管嘴的出水通道依次连通,形成供一次侧介质通过的一次侧介质通道;所述第一接管嘴的进水通道、中腔和所述第二接管嘴的出水通道依次连通,形成一次侧介质回流通过的回水通道;所述容器主体上设有蒸汽腔室和给水腔室;所述给水腔室、换热管内部通道和蒸汽腔室依次连通,形成供二次侧介质通过并与一次侧介质进行热交换的二次侧介质通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式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发生器还包括内外套设并设置在所述容器主体内的内套筒和外套筒;所述第一腔室形成在所述内套筒和外套筒之间,所述第二腔室形成在所述外套筒和容器主体的内壁之间;所述外套筒的上端设有连通所述第一腔室和上腔的上通口,下端设有连通所述第一腔室和下腔的下通口。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式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主体包括上下两端开放的筒体、分别设置在所述筒体两端上的上管板和下管板,所述上管板和下管板分别将所述筒体的上下两端封闭。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管式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发生器还包括连接在所述上管板上的第一封头、连接在所述下管板上的第二封头;所述第一封头和上管板之间的空间形成所述蒸汽腔室,并且所述第一封头上设有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芮旻,刘青松,叶亮,路广遥,袁杰,李诚,周建明,周国丰,赵月扬,杨珏,韩万富,郝天才,刘强,沈黎,
申请(专利权)人:中广核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