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绕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094980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29 19: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绕线装置,其能在线圈骨架上自动绕制规定匝数的线圈,确保生产效率和绕线质量。其包括底板、第一芯管和第二芯管,底板上方固接有U形基座,减速电机的输出轴与传动轴,传动轴的另一端穿过U形基座,位于U形基座左、右两侧的传动轴上分别固接有第一主动轮和第二主动轮,传动轴上安装有机械式计数器;第一芯管垂直穿过左侧臂,第一芯管上固接有与第一从动轮,第一主动轮与第一从动轮之间通过同步带连接;第一芯管的左端固接有限位管,限位管内设有活动定位杆,第二芯管穿过右侧壁,第二芯管上固接有第二从动轮,第二主动轮与第二从动轮之间通过同步带连接;第二芯管内过盈配合安装有固定定位杆。

Winding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winding device capable of automatically winding a coil with a definite number of turns on an online frame to ensure the production efficiency and winding quality. It comprises a base plate, a first core tube and second core tube, the bottom plate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a U shaped base, the output shaft gear motor and drive shaft, the other end passes through the U shaped base of drive shaft, the drive shaft is located in the U left and right sides of the base are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driving wheel and the second driving wheels. The drive shaft is installed on the mechanical counter; the first core tube vertically through the left arm of the first core tube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driven gear, the first driving wheel is synchronized with the first driven gear through the belt connection between the first core tube; the left end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a pipe, a limiting tube is provided with a movable positioning rod, second core tube through the right side wall, second core pipe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a second driven wheel, second driving wheels and second driven by synchronous belt connection; second core tube interference fitted with fixed positioning r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绕线装置
本技术涉及绕线装置
,具体为一种绕线装置。
技术介绍
一种线圈骨架,其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现需要在这种线圈骨架上绕制一定匝数的线圈,由于批量生产的要求,需要设计一种专门的绕线装置,以确保生产效率和绕线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绕线装置,其能在线圈骨架上自动绕制规定匝数的线圈,确保生产效率和绕线质量。一种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水平设置的底板、第一芯管和第二芯管,所述底板上方固接有U形基座,所述U形基座由底座、左侧臂和右侧臂一体制成,所述U形基座的开口向上;所述底板的右端垂直固接有侧板,所述侧板与所述右侧臂平行,减速电机安装在所述侧板上,且所述减速电机的输出轴垂直穿过所述侧板后与传动轴的一端固接,所述减速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侧板转动连接;所述传动轴的另一端穿过所述U形基座的所述底座并与所述底座转动连接,位于所述U形基座左、右两侧的所述传动轴上分别固接有第一主动轮和第二主动轮,所述传动轴上安装有机械式计数器用于计算所述传动轴的转数;所述第一芯管垂直穿过所述左侧臂且二者之间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芯管与所述传动轴平行,所述第一芯管上固接有与所述第一主动轮上下正对的第一从动轮,所述第一主动轮与所述第一从动轮之间通过同步带连接;所述第一芯管的左端固接有与其同轴设置的限位管,所述限位管的左端固接有端盖,所述限位管的侧壁上开设有两个轴向通槽,两个所述轴向通槽上下正对,所述限位管内设有与其同轴的活动定位杆,所述活动定位杆的左端一体成型有板状凸缘,所述板状凸缘的上、下两端分别由两个所述轴向通槽伸出所述限位管且二者滑动配合,所述活动定位杆的右端依次穿过所述限位管和所述第一芯管,所述活动定位杆与所述第一芯管间隙配合;所述左侧臂上安装有气缸,所述气缸的活塞杆与所述第一芯管平行,所述气缸的活塞杆前端固接有推板,所述推板与所述侧板平行,所述推板上开设有通孔,所述限位管穿过所述通孔,所述推板上固接有两个拨块,两个所述拨块分别位于所述限位管的上、下两侧并与所述板状凸缘正对设置,所述拨块的底面开设有与所述板状凸缘的形状相配合的凹槽,所述板状凸缘插入所述凹槽且二者间隙配合;所述第二芯管穿过所述右侧壁且二者之间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芯管与所述第一芯管同轴设置,所述第二芯管上固接有与所述第二主动轮上下正对的第二从动轮,所述第二主动轮与所述第二从动轮之间通过同步带连接;所述第二芯管内过盈配合安装有固定定位杆,所述固定定位杆与所述活动定位杆配合将线圈骨架夹紧。进一步的,所述机械式计数器包括转盘和感应块,所述转盘同轴固接在所述传动轴上,所述转盘的边缘处开设有一个圆形通孔;所述感应块为倒U形结构,所述感应块通过支架固定在所述U形基座上,所述感应块的下端开口插装在所述转盘上方,所述感应块的两个相对的内侧壁上分别安装有外接电源的红外发射管和带有输出端的红外光敏接收管,所述红外发射管发射的红外线可穿过所述圆形通孔并由所述红外光敏接收管接收。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采用本技术的绕线装置对线圈骨架进行绕线时,先将线圈骨架的一端顶靠在固定定位杆的一端,然后启动气缸,气缸驱动推板右移,带动拨块右移,使拨块拨动活动定位杆上的板状凸缘沿着限位管上的轴向通槽右移,使活动定位杆右移将线圈骨架夹紧在活动定位杆和固定定位杆之间,夹紧后,启动减速电机,在传动轴的带动下,两个同步带同步转动,从而使第一芯管和第二芯管同步转动,第一芯管转动带动限位管转动,限位管则带动活动定位杆同步转动,第二芯管带动固定定位杆同步转动,从而使线圈骨架同步转动,通过外部送线装置送线即可将线圈绕制在线圈骨架上,绕制过程中机械式计数器自动计算绕制的匝数,绕制到规定匝数后,减速电机关闭,手动将线剪断,然后抓住绕制完成的工件,利用拨块拨动活动定位杆左移,即可取下工件,重复上述过程对另一个线圈骨架进行绕线;本装置实现了在线圈骨架上自动绕制规定匝数的线圈,确保了生产效率和绕线质量。附图说明图1为线圈骨架的主视图;图2为图1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俯视图;图5为沿图4中A-A线的剖视图;图6为图3中B区域的放大图;图7为图5中C区域的放大图;图8为图5中D区域的放大图。附图标记:1-底板;2-第一芯管;3-U形基座;3-1-底座;3-2-左侧臂;3-3-右侧臂;4-侧板;5-减速电机;6-传动轴;7-第一主动轮;8-第二主动轮;9-转盘;10-感应块;11-圆形通孔;12-支架;13-红外发射管;14-红外光敏接收管;15-第一从动轮;16-同步带;17-限位管;18-端盖;19-轴向通槽;20-活动定位杆;20-1-板状凸缘;21-气缸;22-推板;23-通孔;24-拨块;25-第二从动轮;26-固定定位杆;27-线圈骨架;28-第二芯管。具体实施方式见图3、图4、图5和图8,本技术的一种绕线装置,其包括水平设置的底板1、第一芯管2和第二芯管28,底板1上方固接有U形基座3,U形基座3由底座3-1、左侧臂3-2和右侧臂3-3一体制成,U形基座3的开口向上;底板1的右端垂直固接有侧板4,侧板4与右侧臂3-3平行,减速电机5安装在侧板4上,且减速电机5的输出轴垂直穿过侧板4后与传动轴6的一端固接,减速电机5的输出轴与侧板4转动连接;传动轴6的另一端穿过U形基座3的底座3-1并与底座3-1转动连接,位于U形基座3左、右两侧的传动轴6上分别固接有第一主动轮7和第二主动轮8,传动轴6上安装有机械式计数器用于计算传动轴6的转数,机械式计数器包括转盘8和感应块10,转盘9同轴固接在传动轴6上,转盘9的边缘处开设有一个圆形通孔11;感应块10为倒U形结构,感应块10通过支架12固定在U形基座3上,感应块10的下端开口插装在转盘9上方,感应块10的两个相对的内侧壁上分别安装有外接电源的红外发射管13和带有输出端的红外光敏接收管14,红外发射管13发射的红外线可穿过圆形通孔11并由红外光敏接收管14接收,转盘9转动过程中,只有当转盘9上的圆形通孔11转动到红外发射管13的位置时,红外发射管13发射的红外线才能到达红外光敏接收管14,红外光敏接收管14发出信号至外部控制系统,对转盘进行一次计数。见图5、图6和图7,第一芯管2垂直穿过左侧臂3-2且二者之间转动连接,第一芯管2与传动轴6平行,第一芯管2上固接有与第一主动轮7上下正对的第一从动轮15,第一主动轮7与第一从动轮15之间通过同步带16连接;第一芯管2的左端固接有与其同轴设置的限位管17,限位管17的左端固接有端盖18,限位管17的侧壁上开设有两个轴向通槽19,两个轴向通槽19上下正对,限位管17内设有与其同轴的活动定位杆20,活动定位杆20的左端一体成型有板状凸缘20-1,板状凸缘20-1的上、下两端分别由两个轴向通槽19伸出限位管17且二者滑动配合,活动定位杆20的右端依次穿过限位管17和第一芯管2,活动定位杆20与第一芯管2间隙配合;左侧臂3-2上安装有气缸21,气缸21的活塞杆与第一芯管2平行,气缸21的活塞杆前端固接有推板22,推板22与侧板4平行,推板22上开设有通孔23,限位管17穿过通孔23,推板22上固接有两个拨块24,两个拨块24分别位于限位管17的上、下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绕线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水平设置的底板、第一芯管和第二芯管,所述底板上方固接有U形基座,所述U形基座由底座、左侧臂和右侧臂一体制成,所述U形基座的开口向上;所述底板的右端垂直固接有侧板,所述侧板与所述右侧臂平行,减速电机安装在所述侧板上,且所述减速电机的输出轴垂直穿过所述侧板后与传动轴的一端固接,所述减速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侧板转动连接;所述传动轴的另一端穿过所述U形基座的所述底座并与所述底座转动连接,位于所述U形基座左、右两侧的所述传动轴上分别固接有第一主动轮和第二主动轮,所述传动轴上安装有机械式计数器用于计算所述传动轴的转数;所述第一芯管垂直穿过所述左侧臂且二者之间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芯管与所述传动轴平行,所述第一芯管上固接有与所述第一主动轮上下正对的第一从动轮,所述第一主动轮与所述第一从动轮之间通过同步带连接;所述第一芯管的左端固接有与其同轴设置的限位管,所述限位管的左端固接有端盖,所述限位管的侧壁上开设有两个轴向通槽,两个所述轴向通槽上下正对,所述限位管内设有与其同轴的活动定位杆,所述活动定位杆的左端一体成型有板状凸缘,所述板状凸缘的上、下两端分别由两个所述轴向通槽伸出所述限位管且二者滑动配合,所述活动定位杆的右端依次穿过所述限位管和所述第一芯管,所述活动定位杆与所述第一芯管间隙配合;所述左侧臂上安装有气缸,所述气缸的活塞杆与所述第一芯管平行,所述气缸的活塞杆前端固接有推板,所述推板与所述侧板平行,所述推板上开设有通孔,所述限位管穿过所述通孔,所述推板上固接有两个拨块,两个所述拨块分别位于所述限位管的上、下两侧并与所述板状凸缘正对设置,所述拨块的底面开设有与所述板状凸缘的形状相配合的凹槽,所述板状凸缘插入所述凹槽且二者间隙配合;所述第二芯管穿过所述右侧壁且二者之间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芯管与所述第一芯管同轴设置,所述第二芯管上固接有与所述第二主动轮上下正对的第二从动轮,所述第二主动轮与所述第二从动轮之间通过同步带连接;所述第二芯管内过盈配合安装有固定定位杆,所述固定定位杆与所述活动定位杆配合将线圈骨架夹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水平设置的底板、第一芯管和第二芯管,所述底板上方固接有U形基座,所述U形基座由底座、左侧臂和右侧臂一体制成,所述U形基座的开口向上;所述底板的右端垂直固接有侧板,所述侧板与所述右侧臂平行,减速电机安装在所述侧板上,且所述减速电机的输出轴垂直穿过所述侧板后与传动轴的一端固接,所述减速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侧板转动连接;所述传动轴的另一端穿过所述U形基座的所述底座并与所述底座转动连接,位于所述U形基座左、右两侧的所述传动轴上分别固接有第一主动轮和第二主动轮,所述传动轴上安装有机械式计数器用于计算所述传动轴的转数;所述第一芯管垂直穿过所述左侧臂且二者之间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芯管与所述传动轴平行,所述第一芯管上固接有与所述第一主动轮上下正对的第一从动轮,所述第一主动轮与所述第一从动轮之间通过同步带连接;所述第一芯管的左端固接有与其同轴设置的限位管,所述限位管的左端固接有端盖,所述限位管的侧壁上开设有两个轴向通槽,两个所述轴向通槽上下正对,所述限位管内设有与其同轴的活动定位杆,所述活动定位杆的左端一体成型有板状凸缘,所述板状凸缘的上、下两端分别由两个所述轴向通槽伸出所述限位管且二者滑动配合,所述活动定位杆的右端依次穿过所述限位管和所述第一芯管,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舜雄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凯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