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绕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705566 阅读:1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2-22 06: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绕线装置,包括:机架、放线盘、收线盘、第一供给线盘、第二供给线盘、第一驱动机构、第二驱动机构,其中: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第一电机以及与第一电机的输出轴连接的输入轴,输入轴通过齿轮传动系与第一输出轴、第二输出轴连接,第一输出轴与第一供给线盘驱动连接,第二输出轴通过传动带与收线盘驱动连接;第二驱动机构包括第二电机以及与第二电机的输出轴连接的传动轴,传动轴与第二供给线盘驱动连接;放线盘出线经第一导向装置、第一供给线盘空腔、第二供给线盘空腔、第二导向装置进入收线盘,第一供给线盘上缠线、第二供给线盘上缠线分别经第三导向轮、第四导向轮对放线盘出线进行绕线操作。(*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绕线装置
本技术涉及绕线机械
,尤其涉及一种绕线装置。
技术介绍
线缆生产过程中,往往需要在单线上进行绕线操作形成多股单线复合而成的线缆。现有技术中,主要通过人工编织的方式进行上述绕线操作。上述绕线操作一方面要求绕线紧密,不易松散;另一方面要求绕线速度快,绕线效率高。而人工编织方式存在以下缺陷:1、人工绕线质量无法得到保障,易出现松散;2、人工绕线速度慢,工作量大,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绕线装置,实现了对单线的绕线作业,其绕线质量高,绕线速度快,效率高。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绕线装置,包括:机架、放线盘、收线盘、第一供给线盘、第二供给线盘、第一驱动机构、第二驱动机构,其中:所述放线盘、所述第一供给线盘、所述第二供给线盘、所述收线盘依次安装在所述机架上,所述第一供给线盘、第二供给线盘均为中空结构,所述放线盘与所述第一供给线盘之间设置有第一导向装置,所述第二供给线盘与所述收线盘之间设置有第二导向装置,所述第一导向装置出线点、所述第一供给线盘中轴线、所述第二供给线盘中轴线与所述第二导向装置进线点位于同一水平线上;所述第一驱动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放线盘(2)、收线盘(3)、第一供给线盘(4)、第二供给线盘(5)、第一驱动机构(6)、第二驱动机构(7),其中:所述放线盘(2)、所述第一供给线盘(4)、所述第二供给线盘(5)、所述收线盘(3)依次安装在所述机架(1)上,所述第一供给线盘(4)、第二供给线盘(5)均为中空结构,所述放线盘(2)与所述第一供给线盘(4)之间设置有第一导向装置(8),所述第二供给线盘(5)与所述收线盘(3)之间设置有第二导向装置(9),所述第一导向装置(8)出线点、所述第一供给线盘(4)中轴线、所述第二供给线盘(5)中轴线与所述第二导向装置(9)进线点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I)、放线盘(2)、收线盘(3)、第一供给线盘(4)、第二供给线盘(5)、第一驱动机构(6)、第二驱动机构(7),其中: 所述放线盘(2)、所述第一供给线盘(4)、所述第二供给线盘(5)、所述收线盘(3)依次安装在所述机架(I)上,所述第一供给线盘(4)、第二供给线盘(5)均为中空结构,所述放线盘(2)与所述第一供给线盘(4)之间设置有第一导向装置(8),所述第二供给线盘(5)与所述收线盘(3)之间设置有第二导向装置(9),所述第一导向装置(8)出线点、所述第一供给线盘(4)中轴线、所述第二供给线盘(5)中轴线与所述第二导向装置(9)进线点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所述第一驱动机构(6)包括第一电机(61)以及与所述第一电机(61)的输出轴连接的输入轴(62),所述输入轴(62)通过齿轮传动系与第一输出轴(63)、第二输出轴(64)连接,所述第一输出轴(63)与所述第一供给线盘(4)驱动连接,所述第二输出轴(64)通过传动带(65)与所述收线盘(3)驱动连接; 所述第二驱动机构(7)包括第二电机(71)以及与所述第二电机(71)的输出轴连接的传动轴(72),所述传动轴(72)与所述第二供给线盘(5)驱动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杰毅屈万清徐陈华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省宁国市天成电机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