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原子态流体碘及其衍生的纳米碘及制备方法与用途技术

技术编号:16093402 阅读: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29 18:55
本发明专利技术“一种原子态流体碘及其衍生的纳米碘及制备方法与用途”,属于新材料领域,通过在拟临界反应体系中发生碘原子重排产生原子态流体碘,比重为3.8‑4.0克/毫升,10‑100℃条件及光照环境下物理状态稳定,无升华及分解现象;原子态流体碘及原子态纳米碘作为新型碘结构材料,作为第四代原子态碘消毒剂,可用于人、动物及生活环境的消毒,实验数据显示,在农业生产中作为原子态杀菌剂,可防治植物专一性寄生病害,如柑橘黄龙病及溃疡病、香蕉巴拿马病、果树枝枯病、植物病毒病等,同样可用于医疗卫生领域,在安全、稳定及高效性能等方面实现替代。

Atomic liquid iodine and nano iodine derived from the same, preparation method and use thereof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fluid state and its derivative atomic iodine nano iodine and preparation method and application thereof, belonging to the field of new materials, produced by iodine atom fluid iodine atom rearrangement occurs in supercritical reaction system, the proportion is 3.8 4 g / ml, 10 100 DEG C and light environment the physical state is stable, no sublimation and decomposition phenomenon; atomic iodine and iodine atom nano fluid as a new type of iodine structural material, as the fourth generation of atomic iodine disinfectant can be used for human, animal and environment disinfection, the experimental data show that as the atomic state of fungicides i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can control plant parasitic specificity the disease, such as citrus canker, and Panama banana fruit disease, shoot blight, plant virus disease, also can be used in the field of health care, to achieve safe, stable and efficient alternative in performance. .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原子态流体碘及其衍生的纳米碘及制备方法与用途
本专利技术属于新材料
,特别是一种可作为农用杀菌剂以及医疗消毒剂的原子态流体碘及纳米碘的制备方法及用途。
技术介绍
碘作为活泼的非金属物质,法国化学家库特瓦(Courtois,B.1777-1838)于1811年首次发现,在各个领域表现出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碘作为卫生消毒剂及农用杀菌剂的主要作用机制为I2、HOI被认为在消毒及杀菌作用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表明碘是从多种途径与病原体发生反应的。碘通过与羟基、氨基、烃基、巯基作用而影响微生物的存活。碱性氨基酸(即赖氨酸、组氨酸和精氨酸)和核苷酸碱基(腺嘌呤、胞嘧啶和鸟嘌呤)形成碘衍生物后,重要的氢键被破坏、封锁,使相应的蛋白质、酶、核酸发生致死性变化。半胱氨酸的巯基被碘氧化后,使其形成二硫键的能力丧失,蛋白质合成受阻。细胞呼吸酶上的巯基被破坏后,其活性丧失。酪氨酸的酚基与碘作用,生成一碘或二碘衍生物,邻位的碘原子将由于空间位阻及电子效应而阻碍酚羟基的功能。碘还可以破坏不饱和脂肪酸分子中的碳双键,改变不饱和脂肪酸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从而产生不可逆的很强的杀菌特性。但是由于它的易挥发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原子态流体碘及其衍生的纳米碘及制备方法与用途

【技术保护点】
一种原子态流体碘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将固体碘分散于溶剂中,混匀,在温度为110‑200℃条件下搅拌回馏,分流出的液体冷却至室温,然后在分液瓶中分流出下层液体;所述溶剂选自二甲基亚砜、二笨砜、三乙醇胺、N‑甲基吡咯烷酮、环丁砜、N,N‑二甲基甲酰胺中的一种或多种;(2)纯化:用蒸馏水和非极性溶剂洗涤所述下层液体以除去其中由溶剂分解产生的水溶性及酯溶性物质;(3)将纯化后的所述下层液体放置于10℃以下的低温环境中进行固化形成固体物,然后除去上层溶液,恢复至常温环境后所述固体物转变为流体状,即为流体碘;优选地,步骤(1)中,碘与溶剂按0.1‑1.0克:1.0毫升混合;优选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原子态流体碘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将固体碘分散于溶剂中,混匀,在温度为110-200℃条件下搅拌回馏,分流出的液体冷却至室温,然后在分液瓶中分流出下层液体;所述溶剂选自二甲基亚砜、二笨砜、三乙醇胺、N-甲基吡咯烷酮、环丁砜、N,N-二甲基甲酰胺中的一种或多种;(2)纯化:用蒸馏水和非极性溶剂洗涤所述下层液体以除去其中由溶剂分解产生的水溶性及酯溶性物质;(3)将纯化后的所述下层液体放置于10℃以下的低温环境中进行固化形成固体物,然后除去上层溶液,恢复至常温环境后所述固体物转变为流体状,即为流体碘;优选地,步骤(1)中,碘与溶剂按0.1-1.0克:1.0毫升混合;优选地,步骤(1)中,温度为110-200℃条件下搅拌回馏的时间为3-5小时,优选地,在温度为115-200℃、120-200℃、130-200℃、140-200℃、150-200℃、160-200℃、170-200℃或180-200℃条件下搅拌回馏的时间为3-5小时;优选地,步骤(2)中,所述用蒸馏水和非极性溶剂洗涤所述下层液体指用蒸馏水洗涤3-8次以及非极性溶剂洗涤3-5次;优选地,所述蒸馏水的温度为10-20℃;所述非极性溶剂选自石油醚、四氯化碳和/或二氯乙烷;优选地,步骤(3)所述的低温环境指低于8℃,优选4-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在115-200℃温度下搅拌回馏。3.一种原子态流体碘,其特征在于,是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备获得,并具有以下特性:在10℃以下环境中,为固体状态,呈黑色且具有金属光泽;在10-100℃环境中,比重为3.8-4.0克/毫升,呈流体状,主体呈黑色,边缘呈暗红色,光照条件下稳定;溶于甲醇、乙醇等极性有机溶剂,且不溶于水及非极性有机溶剂,在水中呈原子簇状凝集。4.一种原子态纳米碘,其特征在于,是以权利要求3所述的原子态流体碘为母体,加入极性有机溶剂为分散介质,搅拌混匀而得;且具有以下特性:分散于水中,分散颗粒平均直径100-300纳米;分散于空气介质中,分散颗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士奎田志清梁亮胡雪芳张志民
申请(专利权)人: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