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平地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079359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25 15: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平地机,包括铲刀牵引架、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铲刀牵引架下方的回转齿圈,所述铲刀牵引架与所述回转齿圈之间设置有第一耐磨板,所述铲刀牵引架和回转齿圈两者之一与所述第一耐磨板的正面滑动配合,另一者与所述第一耐磨板的背面之间设置有调整垫。上述结构的平地机,由于第一耐磨板独立安装在铲刀牵引架和回转齿圈之间,方便拆除、调整和更换,并可根据第一耐磨板的磨损情况,独立添加调整垫,以调整滑动摩擦间隙,该独立自由调节方式不会影响回转圈的径向位置及径向回转精度,保证回转齿圈的回转平稳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平地机
本技术涉及工程机械
,特别涉及一种平地机。
技术介绍
平地机是利用刮刀平整地面的土方机械,刮刀装在机械前后轮轴之间,能升降、倾斜、回转和外伸。动作灵活准确,操纵方便,平整场地有较高的精度,适用于构筑路基和路面、修筑边坡、开挖边沟,也可搅拌路面混合料、扫除积雪、推送散粒物料以及进行土路和碎石路的养护工作。现在平地机上回转齿圈与牵引架连接后,二者之间采用采用金属垫片与金属直接摩擦,加注黄油润滑,这样容易粘结颗粒性杂物,造成两运动面之间研磨,产生划痕,运动阻力大,对材料的表面处理要求高,同时需要经常加黄油,产生环境污染,增加日常工作量。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专利号为“200720018938.1”的技术公开了一种平地机铲刀牵引架与回转齿圈的连接机构,参照图1和图2所示,回转齿圈6与牵引架8之间通过座1、导板9、耐磨板7和一组调整垫2将两者连接在一起,通过调整垫2数量的增减调节回转齿圈6与耐磨板7之间的间隙,在座1上用螺钉3固定耐磨板4,在导板内面9用螺钉3固定耐磨板5,这样回转齿圈6相对于牵引架8做回转运动时,与含油尼龙材料制作的耐磨板4,5,7摩擦,可以润滑运动面,降低摩擦。当回转齿圈相对于牵引架做回转运动时,通过摩擦含油尼龙材料制作的耐磨板,从而避免金属之间的直接摩擦,达到润滑运动面、降低摩擦的目的,可以保证铲刀良好的运动性,免除日常维护保养。平地机的作业装置是实现平地机功能的主要工作装置,根据需要,在作业时,需实现回转圈的360度回转。转动时,回转圈的回转为滑动摩擦,需要安装特殊材料的耐磨板作为滑动摩擦接触件,磨损后,需能够调整间隙和更换。然而专利号为“200720018938.1”的技术的回转圈与牵引架之间的回转的轴向的耐磨板为不可调结构,直接安装在牵引架上,初始安装时保证间隙,磨损到一定程度后需直接更换,或需整体调整回转圈的位置来调整间隙,工作量大,且调整难度大,即轴向耐磨板的接触面的间隙无法调整或调整难度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平地机,在铲刀牵引架和回转齿圈之间独立安装耐磨板,方便拆除、调整和更换,并可根据耐磨板磨损情况,独立添加调整垫,以调整滑动摩擦间隙,保证回转齿圈的回转平稳性。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平地机,包括铲刀牵引架、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铲刀牵引架下方的回转齿圈,所述铲刀牵引架与所述回转齿圈之间设置有第一耐磨板,所述铲刀牵引架和回转齿圈两者之一与所述第一耐磨板的正面滑动配合,另一者与所述第一耐磨板的背面之间设置有调整垫。作为本技术在一方面的改进,所述铲刀牵引架或所述回转齿圈上设有对所述第一耐磨板进行周向限位的限位板。作为本技术在一方面的改进,所述限位板上设置有导向通孔,所述导向通孔中设置所述第一耐磨板。作为本技术在一方面的改进,所述调整垫通过所述限位板固定在所述铲刀牵引架或所述回转齿圈上。作为本技术在一方面的改进,所述限位板通过螺栓与所述铲刀牵引架或所述回转齿圈可拆卸连接,所述调整垫的侧边设置有避让所述螺栓的避让槽。作为本技术在一方面的改进,所述铲刀牵引架的下表面设置有支撑导向组件,所述支撑导向组件配合所述铲刀牵引架的下表面,对所述回转齿圈进行轴向限位和周向限位。作为本技术在一方面的改进,所述支撑导向组件与所述回转齿圈的下表面、侧面的接触处分别设置有第二耐磨板、第三耐磨板;或,所述支撑导向组件包括支撑座、设置在支撑座上的导向板,所述导向板设置有与所述回转齿圈配合的环形面,所述支撑座、所述导向板与回转齿圈的接触处分别设置有第二耐磨板、第三耐磨板。作为本技术在一方面的改进,所述第一耐磨板和/或所述第二耐磨板和/或所述第三耐磨板为含油尼龙的耐磨板;或,所述第一耐磨板和/或所述第二耐磨板和/或所述第三耐磨板为硬质合金板。作为本技术在一方面的改进,所述第二耐磨板和/或所述第三耐磨板通过螺钉连接在所述支撑导向组件上。作为本技术在一方面的改进,所述支撑导向组件可拆卸的设置在所述铲刀牵引架的下表面。上述结构的平地机,由于第一耐磨板独立安装在在铲刀牵引架和回转齿圈之间,方便拆除、调整和更换,并可根据第一耐磨板磨损的情况,独立添加调整垫,以调整滑动摩擦间隙,该独立自由调节方式不会影响回转圈的径向位置及径向回转精度,保证回转齿圈的回转平稳性。附图说明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现有平地机的铲刀牵引架与回转齿圈的连接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A的剖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平地机的铲刀牵引架与回转齿圈的连接机构的爆炸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平地机的铲刀牵引架与回转齿圈的连接机构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座2调整垫3螺钉4耐磨板5耐磨板6回转齿圈7耐磨板8牵引架9导板10铲刀牵引架20回转齿圈30第一耐磨板40调整垫50限位板60导向通孔70螺栓80避让槽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如图3和图4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平地机,包括铲刀牵引架10、可转动地设置在铲刀牵引架10下方的回转齿圈20,铲刀牵引架10与回转齿圈20之间设置有第一耐磨板30,铲刀牵引架10和回转齿圈20两者之一与第一耐磨板30的正面滑动配合,另一者与第一耐磨板30的背面之间设置有调整垫40。需要说明的是,铲刀牵引架10和回转齿圈20两者之一与第一耐磨板30的正面滑动配合分为两种情形:第一种情形,铲刀牵引架10与第一耐磨板30的正面滑动配合,回转齿圈20与第一耐磨板30的背面相对静止,无相对滑动,且回转齿圈20与第一耐磨板30的背面之间设置有调整垫40,该调整垫40用于调整第一耐磨板30与铲刀牵引架10的滑动摩擦间隙;第二种情形,回转齿圈20与第一耐磨板30的正面滑动配合,铲刀牵引架10与第一耐磨板30的背面相对静止,无相对滑动,且铲刀牵引架10与第一耐磨板30的背面之间设置有调整垫40,该调整垫40用于调整第一耐磨板30与回转齿圈20的滑动摩擦间隙。上述结构的平地机,由于第一耐磨板30独立安装在在铲刀牵引架10和回转齿圈20之间,方便拆除、调整和更换,并可根据第一耐磨板30的磨损情况,独立添加调整垫40,以调整滑动摩擦间隙,该独立自由调节方式不会影响回转圈的径向位置及径向回转精度,保证回转齿圈20的回转平稳性。优选的,在上述的第一种情形下,回转齿圈20上设有对第一耐磨板30进行周向限位的限位板50,限位板50上设置有导向通孔60,导向通孔60中设置第一耐磨板30,导向通孔60的形状与第一耐磨板30的形状相匹配,用于对第一耐磨板30进行周向限位,调整垫40通过限位板50固定在回转齿圈20上。更为优选的,限位板50上设置有螺纹孔,并通过螺栓与回转齿圈20可拆卸连接,调整垫40的侧边设置有避让螺栓的避让槽。由上述设置,通过限位板50对第一耐磨板30进行周向限位,该固定方式可靠,可有效保证第一耐磨板30受力均匀,同时,根据第一耐磨板30磨损情况,通过增减调整垫40,使得第一耐磨板30在导向通孔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平地机

【技术保护点】
一种平地机,包括铲刀牵引架(10)、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铲刀牵引架(10)下方的回转齿圈(20),其特征在于:所述铲刀牵引架(10)与所述回转齿圈(20)之间设置有第一耐磨板(30),所述铲刀牵引架(10)和回转齿圈(20)两者之一与所述第一耐磨板(30)的正面滑动配合,另一者与所述第一耐磨板(30)的背面之间设置有调整垫(4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平地机,包括铲刀牵引架(10)、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铲刀牵引架(10)下方的回转齿圈(20),其特征在于:所述铲刀牵引架(10)与所述回转齿圈(20)之间设置有第一耐磨板(30),所述铲刀牵引架(10)和回转齿圈(20)两者之一与所述第一耐磨板(30)的正面滑动配合,另一者与所述第一耐磨板(30)的背面之间设置有调整垫(4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铲刀牵引架(10)或所述回转齿圈(20)上设有对所述第一耐磨板(30)进行周向限位的限位板(5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平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板(50)上设置有导向通孔(60),所述导向通孔(60)中设置所述第一耐磨板(30)。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平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垫(40)通过所述限位板(50)固定在所述铲刀牵引架(10)或所述回转齿圈(20)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平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板(50)通过螺栓(70)与所述铲刀牵引架(10)或所述回转齿圈(20)可拆卸连接,所述调整垫(40)的侧边设置有避让所述螺栓(70)的避让槽(8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先芒李军华
申请(专利权)人:三一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