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下料高度可调的料斗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079284 阅读:1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25 15: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下料高度可调的料斗结构,包括料斗支架,固定于料斗支架上的大料斗和位于大料斗下方的小料斗,大料斗底部设有封堵阀门,小料斗位于大料斗的正下方,小料斗的顶面周向间隔设有吊耳,料斗支架上设有与吊耳对应的吊钩,吊钩位于小料斗上方,吊钩与吊耳之间连接有手拉葫芦。通过手拉葫芦调节小料斗的高度,从而调节混凝土灌注导管的高度,因此只需配备一个大料斗和一个小料斗,即可完成所有封点的施工。在配备龙门吊的水上平台应用时,还可以简化施工平台,可推广价值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设计的料斗结构性能优越,在江、河水上的大直径桩基及封底施工中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同时应具有较大的刚度、便于操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下料高度可调的料斗结构
本技术涉及桥梁基础施工
,具体地指一种下料高度可调的料斗结构。
技术介绍
在水上大型桥梁基础施工过程中,水下封底混凝土浇筑往往采用中心集料斗法或者单点封法。中心集料斗法由于同时给多点供料进行首封,要求存储容量大,因此料斗大而笨重,费工费料,且需要较强的支撑施工平台,应用并不常见。常见是单点封法,其常规做法是采用集料斗配合小料斗施工,通过阀门开启,将集料斗中的混凝土放入其旁的小料斗中,以保证首封的方量满足要求。由于需要大小料斗配合施工,需要提前将小料斗安装到位并调节好高度,以满足大料斗往里添料的要求。当封底封点较多、混凝土灌注导管的高度一定时,由于混凝土灌注导管设置于水上平台下方,又难以调节混凝土灌注导管的高度,水下混凝土可能封堵混凝土灌注导管的出浆口,造成首封困难,从而影响施工质量和进度,同时传统阀门不容易操作,控制放料速度较难把握,易造成混凝土堵塞、溢出或供应不连续。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要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的不足,提供一种进料灌注混凝土高度可调、施工方便的下料高度可调的料斗结构。为实现此目的,本技术所设计的下料高度可调的料斗结构,包括料斗支架,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下料高度可调的料斗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下料高度可调的料斗结构,包括料斗支架(1),固定于料斗支架(1)上的大料斗(2)和位于大料斗(2)下方的小料斗(3),所述大料斗(2)底部设有封堵阀门(4),其特征在于:所述小料斗(3)位于大料斗(2)的正下方,所述小料斗(3)的顶面周向间隔设有吊耳(12),所述料斗支架(1)上设有与吊耳(12)对应的吊钩(5),所述吊钩(5)位于小料斗(3)上方,所述吊钩(5)与吊耳(12)之间连接有手拉葫芦(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下料高度可调的料斗结构,包括料斗支架(1),固定于料斗支架(1)上的大料斗(2)和位于大料斗(2)下方的小料斗(3),所述大料斗(2)底部设有封堵阀门(4),其特征在于:所述小料斗(3)位于大料斗(2)的正下方,所述小料斗(3)的顶面周向间隔设有吊耳(12),所述料斗支架(1)上设有与吊耳(12)对应的吊钩(5),所述吊钩(5)位于小料斗(3)上方,所述吊钩(5)与吊耳(12)之间连接有手拉葫芦(6)。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下料高度可调的料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料斗支架(1)的顶部开有吊装孔(7)。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下料高度可调的料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料斗支架(1)包括支架底座(1.1)和固定于支架底座(1.1)上的四根立柱(1.2),所述大料斗(2)固定于四根立柱(1.2)的顶部,所述四根立柱(1.2)上分别设有一个吊钩(5),所述四根立柱(1.2)的顶部均开有一个吊装孔(7)。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下料高度可调的料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四根立柱(1.2)的下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送根张俊光唐卫胡义新戴威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