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高压真空断路器壳体的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067871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22 18: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用于高压真空断路器壳体的连接结构,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和转块,转块包括第一抵触部和用于固定指针的第一连接部,第一抵触部与第一连接部连接,第一齿轮上设有第一转轴,第一转轴上设有拨块,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啮合,第二齿轮上设有第二转轴,第二转轴的一端设有连接块,连接块上设有用于固定转杆的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能准确的使转杆和指针进行同步转动的适用于高压真空断路器壳体的连接结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高压真空断路器壳体的连接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高压真空断路器,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适用于高压真空断路器壳体的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高压真空断路器用于控制高压电路的通断,高压真空断路器设有储能弹簧,储能弹簧具有储能和未储能两种状态,通过储能弹簧状态的转变控制高压真空断路器分闸或合闸,储能弹簧可以通过壳体外的转杆进行储能,同时需要通过壳体外的指针对储能弹簧的状态进行标示,通过连接结机构将指针与转杆进行连接,使指针能随着转杆转动,现有的连接机构不能准确的使转杆和指针实现同步的转动。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准确的使转杆和指针进行同步转动的适用于高压真空断路器壳体的连接结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包括壳体、指针、转杆和置于壳体内的连接结构,指针和转杆通过连接结构连接,指针置于壳体外,转杆与壳体活动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包括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和转块,转块包括第一抵触部和用于固定指针的第一连接部,第一抵触部与第一连接部连接,第一齿轮上设有第一转轴,第一转轴上设有拨块,拨块包括第二连接部、偏距部和第二抵触部,偏距部置于第二连接部和第二抵触部之间,第二抵触部与第一抵触部相抵触,偏距部上设有第一加强部和第二加强部,第一加强部与第二连接部连接,第二加强部与第二抵触部连接,第一加强部的外壁和第二加强部的外壁均呈圆弧状,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啮合,第二齿轮上设有第二转轴,第二转轴的一端设有连接块,连接块与转杆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过程中,通过转动转杆,由于转杆与连接块连接,转杆带动连接块转动,连接块带动第二转轴转动,并且固定于第二转轴上的第二齿轮转动,通过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啮合,第二齿轮的转动传递至第一齿轮,并使第一转轴转动,从而使得拨块转动,拨块转动使得第二抵触部推动第一抵触部,从而使转块转动,并使第一连接部上的指针转动,从而将转杆的转动传递至指针,实现了转杆和指针的同步转动。通过拨块包括第二连接部、偏距部和第二抵触部,偏距部置于第二连接部和第二抵触部之间,第二抵触部与第一抵触部相抵触,偏距部上设有第一加强部和第二加强部,第一加强部与第二连接部连接,第二加强部与第二抵触部连接,第一加强部的外壁和第二加强部的外壁均呈圆弧状,通过偏距部使得第二抵触部偏离第一齿轮的旋转中心,使第二抵触部绕着第二连接部转动的同时具有一定的位移,从而能推动第一抵触部转动;通过第一加强部和第二加强部对拨块的强度进行加强,防止拨块产生变形使第二抵触部不能很好的与第一抵触部相抵触,从而保证转杆和指针能准确的进行同步转动。通过壳体上设有第一限位柱,转杆上设有第二限位柱,第一限位柱固定于壳体上,第二限位柱能随着转杆一起转动,通过第二限位柱的转动,使第一限位柱和第二限位柱的距离改变,当第二限位柱转动至一定角度时,第一限位柱与第二限位柱相抵触,第二限位柱和转杆不能继续转动,从而控制了转杆的转动角度。通过壳体上设有复位柱,第一连接部的外壁上套有扭簧,扭簧的一端与复位柱相抵触,扭簧的另一端与第一抵触部相抵触,复位柱固定于壳体上,当转杆的转动传递至转块时,第一抵触部转动使扭簧的两端受到挤压而产生变形,扭簧储存弹性势能。通过释放扭簧的弹性势能,使第一抵触部转动,第一抵触部的转动传递至转杆使得转杆转动,从而使转块和转杆复位。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拨块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壳体外部的结构示意图。图中附图标记:1、第一齿轮;2、第二齿轮;3、转块;31、第一抵触部;32、第一连接部;4、第一转轴;5、拨块;51、第二连接部;52、偏距部;53、第二抵触部;54、第一加强部;55、第二加强部;6、第二转轴;7、连接块;8、第一限位柱;9、第二限位柱;10、扭簧;11、复位柱;12、壳体;13、转杆;14、指针。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至图3对本技术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一种适用于高压真空断路器壳体12的连接结构,包括壳体12、指针14、转杆13和置于壳体12内的连接结构,指针14和转杆13通过连接结构连接,指针14置于壳体12外,转杆13与壳体12活动连接,所述连接结构包括第一齿轮1、第二齿轮2和转块3,转块3包括第一抵触部31和用于固定指针14的第一连接部32,第一抵触部31与第一连接部32连接,第一齿轮1上设有第一转轴4,第一转轴4上设有拨块5,拨块5包括第二连接部51、偏距部52和第二抵触部53,偏距部52置于第二连接部51和第二抵触部53之间,第二抵触部53与第一抵触部31相抵触,偏距部52上设有第一加强部54和第二加强部55,第一加强部54与第二连接部51连接,第二加强部55与第二抵触部53连接,第一加强部54的外壁和第二加强部55的外壁均呈圆弧状,第二齿轮2与第一齿轮1啮合,第二齿轮2上设有第二转轴6,第二转轴6的一端设有连接块7,连接块7与转杆13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过程中,通过转动转杆13,由于转杆13与连接块7连接,转杆13带动连接块7转动,连接块7带动第二转轴6转动,并且固定于第二转轴6上的第二齿轮2转动,通过第二齿轮2与第一齿轮1啮合,第二齿轮2的转动传递至第一齿轮1,并使第一转轴4转动,从而使得拨块5转动,拨块5转动使得第二抵触部53推动第一抵触部31,从而使转块3转动,并使第一连接部32上的指针14转动,从而将转杆13的转动传递至指针14,实现了转杆13和指针14的同步转动。通过拨块5包括第二连接部51、偏距部52和第二抵触部53,偏距部52置于第二连接部51和第二抵触部53之间,第二抵触部53与第一抵触部31相抵触,偏距部52上设有第一加强部54和第二加强部55,第一加强部54与第二连接部51连接,第二加强部55与第二抵触部53连接,第一加强部54的外壁和第二加强部55的外壁均呈圆弧状,通过偏距部52使得第二抵触部53偏离第一齿轮1的旋转中心,使第二抵触部53绕着第二连接部51转动的同时具有一定的位移,从而能推动第一抵触部31转动;通过第一加强部54和第二加强部55对拨块5的强度进行加强,防止拨块5产生变形使第二抵触部53不能很好的与第一抵触部31相抵触,从而保证转杆13和指针14能准确的进行同步转动。通过壳体12上设有第一限位柱8,转杆13上设有第二限位柱9,第一限位柱8固定于壳体12上,第二限位柱9能随着转杆13一起转动,通过第二限位柱9的转动,使第一限位柱8和第二限位柱9的距离改变,当第二限位柱9转动至一定角度时,第一限位柱8与第二限位柱9相抵触,第二限位柱9和转杆13不能继续转动,从而控制了转杆13的转动角度。通过壳体12上设有复位柱11,第一连接部32的外壁上套有扭簧10,扭簧10的一端与复位柱11相抵触,扭簧10的另一端与第一抵触部31相抵触,复位柱11固定于壳体12上,当转杆13的转动传递至转块3时,第一抵触部转动使扭簧10的两端受到挤压而产生变形,扭簧10储存弹性势能。通过释放扭簧10的弹性势能,使第一抵触部31转动,第一抵触部31的转动传递至转杆13使得转杆13转动,从而使转块3和转杆13复位。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适用于高压真空断路器壳体的连接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适用于高压真空断路器壳体的连接结构,包括壳体、指针、转杆和置于壳体内的连接结构,指针和转杆通过连接结构连接,指针置于壳体外,转杆与壳体活动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包括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和转块,转块包括第一抵触部和用于固定指针的第一连接部,第一抵触部与第一连接部连接,第一齿轮上设有第一转轴,第一转轴上设有拨块,拨块包括第二连接部、偏距部和第二抵触部,偏距部置于第二连接部和第二抵触部之间,第二抵触部与第一抵触部相抵触,偏距部上设有第一加强部和第二加强部,第一加强部与第二连接部连接,第二加强部与第二抵触部连接,第一加强部的外壁和第二加强部的外壁均呈圆弧状,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啮合,第二齿轮上设有第二转轴,第二转轴的一端设有连接块,连接块与转杆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高压真空断路器壳体的连接结构,包括壳体、指针、转杆和置于壳体内的连接结构,指针和转杆通过连接结构连接,指针置于壳体外,转杆与壳体活动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包括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和转块,转块包括第一抵触部和用于固定指针的第一连接部,第一抵触部与第一连接部连接,第一齿轮上设有第一转轴,第一转轴上设有拨块,拨块包括第二连接部、偏距部和第二抵触部,偏距部置于第二连接部和第二抵触部之间,第二抵触部与第一抵触部相抵触,偏距部上设有第一加强部和第二加强部,第一加强部与第二连接部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雷熙蕾
申请(专利权)人:嘉兴之电高压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