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槽出口密封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057493 阅读:1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22 13: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浮法玻璃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锡槽出口密封箱,设于锡槽的出口处,包括上箱体和下箱体,上箱体与下箱体之间形成用于通过玻璃带的通道,上箱体内设有用于向上箱体内通入保护气体的第一钢管,下箱体内设有用于向下箱体内通入保护气体的第二钢管。可使上箱体和下箱体内充满保护气体而处于正压条件,有效避免外部空气进入上箱体和下箱体,从而避免空气进入锡槽出口,能够对玻璃带的上、下表面与锡槽出口之间均起到良好的密封效果,防止锡液与空气接触被氧化,保证玻璃带的表面质量。

Tin outlet sealing box

The present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float glass production, in particular to a tin groove outlet seal box, is arranged at the outlet of the tin bath, comprises an upper box and a lower box, for through the glass ribbon channel is formed between the upper box and a lower box body, the box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pipe used on protective gas to pass into the box on the inside. Under the box body is provided with an second steel box down into protective gas. The upper box and a lower box body is filled with protective gas pressure conditions in, effectively prevent outside air into the upper box and a lower box body, so as to avoid the air into the tin tank outlet, can play a good sealing effect between the upper and lower surfaces of the glass ribbon and the tin bath outlet, prevent the tin liquid in contact with air by oxidation, the surface quality of the glass ribb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锡槽出口密封箱
本专利技术涉及浮法玻璃生产
,尤其涉及一种锡槽出口密封箱。
技术介绍
在浮法玻璃生产中,由于锡槽中承载着锡液,高温的锡液易被氧化,产生的氧化锡直接影响玻璃的质量,也造成不必要的锡耗,因此需要在锡槽通入氮氢保护气体,以保证锡槽长期处于微正压条件,避免外部空气进入,还要尽可能保证锡槽的密封性。但锡槽出口端是玻璃带的出口,没法完全密封。当玻璃带脱离锡液面的瞬间,暴露出锡槽液面的锡与氧气接触,被氧化生成SnO2,在与玻璃下表面接触时,引起锡的附着,导致玻璃下表面沾锡严重,影响玻璃的表面质量。密封箱是锡槽出口与退火窑之间承前启后的过渡段,密封箱的结构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锡槽出口密封性的好坏。现有技术中,密封箱通过设置在靠近锡槽出口处的第一道升降挡帘距离玻璃带的高度来控制锡槽内保护气体的压力大小,采用这种结构,密封箱内的空气很容易与锡液发生接触,使锡液氧化,不能保证锡槽出口的密封性良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以充入保护气体而处于正压条件的锡槽出口密封箱,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锡槽出口密封箱,设于锡槽的出口处,包括上箱体和下箱体,上箱体与下箱体之间形成用于通过玻璃带的通道,上箱体内设有用于向上箱体内通入保护气体的第一钢管,下箱体内设有用于向下箱体内通入保护气体的第二钢管。优选地,在上箱体的下方从上箱体靠近锡槽的一端到上箱体远离锡槽的一端依次平行间隔地设有多道升降挡帘和一道软挡帘。优选地,在每道升降挡帘的两侧以及软挡帘靠近锡槽的一侧分别设有一个第一钢管,且第一钢管与升降挡帘以及软挡帘平行设置。优选地,每个第一钢管上均开设有朝向下箱体的第一开口。优选地,设于升降挡帘两侧的第一钢管上还开设有朝向升降挡帘的第二开口。优选地,软挡帘高度可调节地设于上箱体。优选地,下箱体内沿玻璃带前进的方向平行间隔地设有多个支撑传送辊的辊台,在每个辊台的两侧均设有一个第二钢管,且第二钢管与辊台平行设置。优选地,每个第二钢管上均开设有朝向上箱体的第三开口。优选地,下箱体与锡槽的出口唇板连接,在出口唇板朝向下箱体的一侧设有第三钢管,第三钢管朝向上箱体的一边为沿玻璃带前进的方向逐渐远离玻璃带的斜边,斜边上开设有朝向玻璃带与锡槽的出口唇砖之间的三角区域的第四开口。优选地,下箱体的内壁上设有保温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显著的进步:通过第一钢管和第二钢管分别向上箱体和下箱体内通入保护气体,可使上箱体和下箱体内充满保护气体而处于正压条件,有效避免外部空气进入上箱体和下箱体,从而避免空气进入锡槽出口,能够对玻璃带的上、下表面与锡槽出口之间均起到良好的密封效果,防止锡液与空气接触被氧化,保证玻璃带的表面质量。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锡槽出口密封箱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部的放大示意图。图3是图1中B部的放大示意图。图4是图1中C部的放大示意图。图5是图1中D部的放大示意图。图中:1、锡槽2、上箱体3、下箱体4、玻璃带5、第一钢管51、第一开口52、第二开口6、第二钢管61、第三开口7、升降挡帘8、软挡帘9、升降机构10、出口隔墙砖11、连接件12、传送辊13、辊台14、出口唇板15、出口唇砖16、三角区域17、第三钢管171、第四开口18、保温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这些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而并非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此外,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如图1至图5所示,本专利技术的锡槽出口密封箱的一种实施例。本实施例的锡槽出口密封箱设于锡槽1的出口处,作为锡槽1出口与退火窑之间的过渡段,锡槽1内锡液面上的玻璃带4在锡槽1出口处脱离锡液面进入锡槽出口密封箱,经由锡槽出口密封箱传送至退火窑。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锡槽出口密封箱包括上箱体2和下箱体3,上箱体2与下箱体3之间形成用于通过玻璃带4的通道,上箱体2内设有用于向上箱体内2通入保护气体的第一钢管5,下箱体3内设有用于向下箱体3内通入保护气体的第二钢管6。本实施例的锡槽出口密封箱,通过第一钢管5和第二钢管6分别向上箱体2和下箱体3内通入保护气体,可使上箱体2和下箱体3内充满保护气体而处于正压条件,有效避免外部空气进入上箱体2和下箱体3,从而避免空气进入锡槽1出口,能够对玻璃带4的上、下表面与锡槽1出口之间均起到良好的密封效果,防止锡液与空气接触被氧化,保证玻璃带的表面质量。本实施例中,在上箱体2的下方从上箱体2靠近锡槽1的一端到上箱体2远离锡槽1的一端依次平行间隔地设有多道升降挡帘7和一道软挡帘8。升降挡帘7和软挡帘8均与玻璃带4的前进方向相垂直地设置。其中,第一道升降挡帘7设置在锡槽1的出口隔墙砖10处,软挡帘8设置在上箱体2远离锡槽1的一端端部。通过第一钢管5向相邻升降挡帘7之间的区域、软挡帘8与升降挡帘7之间的区域内均充满保护气体,实现上箱体2处于正压条件。优选地,本实施例在每道升降挡帘7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第一钢管5,在软挡帘8靠近锡槽1的一侧设有一个第一钢管5,第一钢管5均与升降挡帘7以及软挡帘8平行设置。由此可以保证相邻升降挡帘7之间的区域、软挡帘8与升降挡帘7之间的区域内均能充满保护气体,实现上箱体2处于正压条件。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每个第一钢管5上均开设有朝向下箱体3的第一开口51,第一开口51沿第一钢管5的轴向延伸。优选地,第一开口51的长度与锡槽1出口处内部宽度相匹配。充入第一钢管5内的保护气体通过第一开口51进入相邻升降挡帘7之间、软挡帘8与升降挡帘7之间的区域内。进一步,本实施例中,设于升降挡帘7两侧的第一钢管5上还开设有朝向升降挡帘7的第二开口52,第二开口52沿第一钢管5的轴向延伸。优选地,第二开口52的长度与锡槽1出口处内部宽度相匹配。充入第一钢管5内的保护气体通过第二开口52进入升降挡帘7的两侧区域,能够对升降挡帘7的两侧起到良好的密封效果,进一步保证上箱体2的整体密封性。优选地,本实施例在软挡帘7之前设有四道升降挡帘7。每道升降挡帘7均与一设置在上箱体2内的升降机构9连接,由升降机构9驱动升降挡帘7上下移动而调节升降挡帘7的高度,实现升降挡帘7与玻璃带4上表面之间间距的调节。升降机构9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用于实现驱动升降挡帘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锡槽出口密封箱

【技术保护点】
一种锡槽出口密封箱,设于锡槽(1)的出口处,包括上箱体(2)和下箱体(3),所述上箱体(2)与下箱体(3)之间形成用于通过玻璃带(4)的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箱体(2)内设有用于向所述上箱体(2)内通入保护气体的第一钢管(5),所述下箱体(3)内设有用于向所述下箱体(3)内通入保护气体的第二钢管(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锡槽出口密封箱,设于锡槽(1)的出口处,包括上箱体(2)和下箱体(3),所述上箱体(2)与下箱体(3)之间形成用于通过玻璃带(4)的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箱体(2)内设有用于向所述上箱体(2)内通入保护气体的第一钢管(5),所述下箱体(3)内设有用于向所述下箱体(3)内通入保护气体的第二钢管(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锡槽出口密封箱,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箱体(2)的下方从所述上箱体(2)靠近所述锡槽(1)的一端到所述上箱体(2)远离所述锡槽(1)的一端依次平行间隔地设有多道升降挡帘(7)和一道软挡帘(8)。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锡槽出口密封箱,其特征在于,在每道所述升降挡帘(7)的两侧以及所述软挡帘(8)靠近所述锡槽(1)的一侧分别设有一个所述第一钢管(5),且所述第一钢管(5)与所述升降挡帘(7)以及所述软挡帘(8)平行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锡槽出口密封箱,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一钢管(5)上均开设有朝向所述下箱体(3)的第一开口(51)。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锡槽出口密封箱,其特征在于,设于所述升降挡帘(7)两侧的所述第一钢管(5)上还开设有朝向所述升降挡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剑英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材国际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