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石磨削刀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056359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22 12: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液晶玻璃生产领域,公开了一种金刚石磨削刀具。所述金刚石磨削刀具包括刀杆(1)和设置于所述刀杆(1)的一端的柱状刀头(2),其中,所述柱状刀头(2)的磨削面包覆有金刚石镀层(21),沿所述柱状刀头(2)的轴线方向,所述柱状刀头(2)的两侧端面的周向边缘形成有过渡角。上述金刚石磨削刀具能够显著改善金刚石磨削刀具的磨削效果,避免其尖角位置因尖角效应而划伤加工表面,用于加工溢流砖的槽侧壁能够提高槽侧壁的垂直度及表面光洁度,进而改善液晶玻璃基板的品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金刚石磨削刀具
本技术涉及液晶玻璃生产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金刚石磨削刀具。
技术介绍
液晶玻璃基板的主要生产技术之一为溢流熔融法,该方法生产的液晶玻璃基板厚度均匀、表面平整度较好,不需进行后续研磨作业。溢流砖为溢流熔融法生产液晶玻璃基板的核心部件,溢流砖的材质通常为致密锆英石耐高温材料,其特性为硬、脆,需使用金刚石刀具对其进行加工。溢流砖通常为狭长的槽型结构,且槽内深度不一,在加工时需进行分层加工,现有的金刚石刀具在加工过程中很容易对已加工过的槽侧壁造成划痕,影响槽侧壁的垂直度及表面光洁度,溢流砖的表面质量将直接影响液晶玻璃基板的品质。因此,希望有一种刀具能够克服或者至少减轻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人通过对金刚石刀具在加工作业过程的分析和观察,发现金刚石刀具在加工中对槽侧壁造成缺陷的位置主要为其端面的尖角位置,该位置由于尖角效应导致金刚石镀层容易在此处堆积,导致磨削面不均,损坏槽侧壁的表面质量。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金刚石磨削刀具,该金刚石磨削刀具能够避免在加工过程中划伤加工表面。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金刚石磨削刀具,所述金刚石磨削刀具包括刀杆和设置于所述刀杆的一端的柱状刀头,其中,所述柱状刀头的磨削面包覆有金刚石镀层,沿所述柱状刀头的轴线方向,所述柱状刀头的两侧端面的周向边缘形成有过渡角。优选地,所述柱状刀头的直径大于所述刀杆的直径,所述磨削面包括所述柱状刀头的外周面和远离所述刀杆的端面。优选地,所述柱状刀头与所述刀杆连接的端面的过渡角形成为倒角,所述柱状刀头远离所述刀杆的端面的过渡角形成为圆角。优选地,所述倒角的斜面与所述柱状刀头的中心轴线之间的夹角为30度至60度。优选地,所述倒角的斜面与所述柱状刀头的中心轴线之间的夹角为45度。优选地,沿所述柱状刀头的轴向方向,所述倒角的长度为0.5mm至10mm;和/或所述倒角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刀杆的外周面和所述柱状刀头的外周面。优选地,所述刀杆远离所述柱状刀头的一端形成有锥形结构。优选地,所述锥形结构的锥度为莫氏锥度;和/或所述刀杆远离所述柱状刀头的一端的端面处设置有螺纹安装孔。优选地,所述金刚石镀层包括四方体颗粒和六方体颗粒。优选地,所述四方体颗粒与所述六方体颗粒的混合比例为3:7至4:6。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能够显著改善金刚石磨削刀具的磨削效果,避免其尖角位置因尖角效应而划伤加工表面,用于加工溢流砖的槽侧壁能够提高槽侧壁的垂直度及表面光洁度,进而改善液晶玻璃基板的品质。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的金刚石磨削刀具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的金刚石磨削刀具进行磨削作业时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刀杆;11锥形结构;2柱状刀头;21金刚石镀层;22倒角;23圆角;3溢流砖。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金刚石磨削刀具,参见图1,所述金刚石磨削刀具包括刀杆1和设置于刀杆1的一端的柱状刀头2,其中,柱状刀头2的磨削面包覆有金刚石镀层21,沿柱状刀头2的轴线方向,柱状刀头2的两侧端面的周向边缘形成有过渡角。上述金刚石磨削刀具能够显著改善金刚石磨削刀具的磨削效果,避免其尖角位置因尖角效应而划伤加工表面,用于加工溢流砖的槽侧壁能够提高槽侧壁的垂直度及表面光洁度,进而改善液晶玻璃基板的品质。柱状刀头2的形状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适当的选择,例如,图示实施方式中的圆柱状刀头,或者锥形柱状刀头等。其中,当柱状刀头2的形状和尺寸与刀杆1的形状和尺寸完全相同时,柱状刀头2的周向边缘无法形成过渡角,柱状刀头2的形状或尺寸与刀杆1有一定差异使得二者之间能够形成过渡角即可,例如,刀杆1的横截面形成为正方形,在刀杆1和柱状刀头2的接合位置存在尺寸突变;或者柱状刀头2的直径小于刀杆1的直径等。优选地,柱状刀头2的直径大于刀杆1的直径,所述磨削面包括柱状刀头2的外周面和远离刀杆1的端面,以减少使用过程中刀杆1在加工过程中干涉工件。所述过渡角的类型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任意适当的选择,例如,倒角、圆角或者适当的弧形角等。优选地,柱状刀头2与刀杆1连接的端面的过渡角形成为倒角22,便于刀杆1的加工制造。柱状刀头2远离刀杆1的端面的过渡角形成为圆角23,以完全避免柱状刀头2上用于磨削加工的位置的截面突变。倒角22的倾斜角度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任意适当的角度,优选地,倒角22的斜面与柱状刀头2的中心轴线之间的夹角为30度至60度,使得倒角22处于一个较为适当的倾斜角度,便于倒角的加工,同时有效避免或减轻尖角效应。进一步优选地,倒角22的斜面与柱状刀头2的中心轴线之间的夹角为45度。倒角22的尺寸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适当的选择,实现柱状刀头2与刀杆1之间的平缓过渡即可。优选地,沿柱状刀头2的轴向方向,倒角22的长度为0.5mm至10mm,使用者可根据柱状刀头2与刀杆1之间的尺寸差以及实际需要进行适当的选择。优选地,倒角22的两端分别连接刀杆1的外周面和柱状刀头2的外周面,使得柱状刀头2的外周面与刀杆1的外周面完全实现平滑过渡。优选地,参见图1,刀杆1远离柱状刀头2的一端形成有锥形结构11,以便于该金刚石磨削刀具的定位安装,所述锥形结构11的类型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任意适当的选择,例如,刀杆1整体形成为锥形杆,或者刀杆1的头部形成为锥形杆(即图1所示的实施方式),或者刀杆1的中间段形成为锥形杆。优选地,锥形结构11的锥度为莫氏锥度,既能够利用摩擦力的原理传递一定的扭矩,又可以方便的拆卸,保证刀具的圆跳动,进而保证刀具的安装精度。进一步优选地,刀杆1远离柱状刀头2的一端的端面处设置有螺纹安装孔,使得该金刚石磨削刀具能够更加稳定可靠的安装于刀座。金刚石镀层21的类型和镀在柱状刀头2上的方法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任意适当的选择,优选地,金刚石镀层21包括四方体颗粒和六方体颗粒,使得金刚石磨削刀具同时具备耐磨度和锋利度。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四方体颗粒与所述六方体颗粒的混合比例为3:7至4:6,以使的金刚石磨削刀具具备适当的耐磨度和锋利度。参见图2所示的金刚石磨削刀具进行磨削作业时的示意图,柱状刀头2沿图中箭头所示的切削方向往复切削直至将溢流砖3加工完成,由于柱状刀头2的上下端面均形成有过渡角,进而能够避免其尖角位置的尖角效应,避免或减少金刚石磨削刀具在加工过程中划伤加工表面,提高溢流砖的表面质量,进而在进行玻璃生产时提高玻璃的品质。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技术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技术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技术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金刚石磨削刀具

【技术保护点】
一种金刚石磨削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刚石磨削刀具包括刀杆(1)和设置于所述刀杆(1)的一端的柱状刀头(2),其中,所述柱状刀头(2)的磨削面包覆有金刚石镀层(21),沿所述柱状刀头(2)的轴线方向,所述柱状刀头(2)的两侧端面的周向边缘形成有过渡角。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金刚石磨削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刚石磨削刀具包括刀杆(1)和设置于所述刀杆(1)的一端的柱状刀头(2),其中,所述柱状刀头(2)的磨削面包覆有金刚石镀层(21),沿所述柱状刀头(2)的轴线方向,所述柱状刀头(2)的两侧端面的周向边缘形成有过渡角。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刚石磨削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柱状刀头(2)的直径大于所述刀杆(1)的直径,所述磨削面包括所述柱状刀头(2)的外周面和远离所述刀杆(1)的端面。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金刚石磨削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柱状刀头(2)与所述刀杆(1)连接的端面的过渡角形成为倒角(22),所述柱状刀头(2)远离所述刀杆(1)的端面的过渡角形成为圆角(23)。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金刚石磨削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倒角(22)的斜面与所述柱状刀头(2)的中心轴线之间的夹角为30度至60度。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金刚石磨削刀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乔文博姜文成王丽红郑权
申请(专利权)人:东旭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东旭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