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锂离子二次电池负极材料用石墨质粒子、锂离子二次电池负极和锂离子二次电池
本专利技术涉及锂离子二次电池负极材料、包含该负极材料的锂离子二次电池负极和使用该负极而成的锂离子二次电池。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电子设备的小型化或高性能化,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的期望日益增高。特别是锂离子二次电池与其他二次电池相比能够高电压化,因此能够实现高能量密度,因而备受关注。锂离子二次电池以负极、正极和电解液(非水电解质(non-aqueouselectrolyte))作为主要的构成要素。负极一般由包含铜箔的集电材料(currentcollector)和利用结合剂粘结的负极材料(活性物质(workingsubstancefortheanode))构成。通常,负极材料使用碳材料。作为这样的碳材料,广泛应用充放电特性(charge-dischargecharacteristics)优良、显示出高放电容量和电位平坦性的石墨。对于最近的便携式电子设备中搭载的锂离子二次电池,在要求高能量密度的同时,要求优良的快速充电性、快速放电性,并且要求即使反复充放电,初始的放电容量也不会劣化(循环特性)。在专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负极材料用石墨质粒子,其是在赋形为球状或大致球状的球化石墨质粒子(A)的该粒子内部和该粒子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具有碳质材料(B1)的复合石墨质粒子(C1)与在所述球化石墨质粒子(A)的该粒子内部和该粒子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具有石墨质材料(B2)的复合石墨质粒子(C2)的混合物,该混合物满足下述(1)~(5),(1)碳网面层的面间距(d002)为0.3360nm以下、(2)振实密度为1.0g/cm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4.10.28 JP 2014-2190931.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负极材料用石墨质粒子,其是在赋形为球状或大致球状的球化石墨质粒子(A)的该粒子内部和该粒子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具有碳质材料(B1)的复合石墨质粒子(C1)与在所述球化石墨质粒子(A)的该粒子内部和该粒子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具有石墨质材料(B2)的复合石墨质粒子(C2)的混合物,该混合物满足下述(1)~(5),(1)碳网面层的面间距(d002)为0.3360nm以下、(2)振实密度为1.0g/cm3以上、(3)平均粒径为5~25μm、(4)平均长径比为1.2以上且小于4.0、以及(5)利用压汞仪得到的细孔径0.5μm以下的细孔容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口邦彦,间所靖,高木嘉则,
申请(专利权)人:杰富意化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