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丙烯β晶型成核剂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04901 阅读:2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聚丙烯β晶型成核剂及其应用。该成核剂由位于周期表ⅢB族的稀土元素的C↓[4]~C↓[28]羧酸盐与C↓[4]~C↓[28]羧酸和/或其衍生物按100∶10~500的重量配比复合而成。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聚丙烯β晶型成核剂在聚丙烯中加入混合,其用量为PP重量的0.05-5%,可诱导PP产生较高含量的β晶型,该成核剂具有成本低,对制品色相无明显劣化,无污染的特点,在聚丙烯应用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聚丙烯β晶型成核剂及其应用。对结晶性高分子聚丙烯而言,结晶特性是决定其力学、光学等性能的重要因素。等规聚丙烯的分子链均为3螺旋构型,晶体结构可形成α、β、γ、δ和拟六方态等五种。单斜晶系的α晶型最为稳定,目前商品化的iPP中主要为此类晶型,但其韧性较差,这也是通常PP抗冲击性能差的原因。β晶型属六方晶系,这种晶型的PP具有良好的冲击韧性,近年来因其在增韧及制造电容器粗化膜方面有独特性能而受到重视。提高iPP中β晶型的含量,对改善PP的性能有重大意义。由于β晶型在热力学上是准安定的、动力学上是不利于生成的一种晶型,在通常的条件下难以得到,需在特殊条件或工艺下获得。其形成途径一般有选取合适的熔融及结晶温度;温度梯度;剪切取向;使用成核剂。前三种方法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局限性大,难以实施,添加能诱导生成β晶型的特效成核剂是目前获得较高含量β晶型材料的可行途径。Leugering于1967年曾发现γ晶型喹吖啶酮红(Quinacridone)染料E3B可诱导PP生成β晶型、1981年Garbarczyk和Paukszta发现三苯二噻嗪(Triphenodithiazine)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聚丙烯β晶型成核剂,其特征在于由位于周期表ⅢB族的稀土元素的C↓[4]~C↓[28]羧酸盐与C↓[4]~C↓[28]羧酸和/或其衍生物按100∶10~500的重量配比复合而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嘉春陈鸣才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广州化学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1[中国|广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