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第一幅面状材料的第一表面和第二幅面状材料的第一表面之间的粘附力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045581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20 04:2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提高第一幅面状材料的第一表面和第二幅面状材料的第一表面之间的粘附力的方法,其中将所述第一幅面状材料和所述第二幅面状材料连续地并且以相同的幅面方向引导至层压辊隙,其中将所述第一幅面状材料和所述第二幅面状材料各自以其第一表面层压在一起,同时且优选地在整个面积上用单一的等离子体处理所述第一幅面状材料和所述第二幅面状材料两者第一表面,即优选地以这样的方式,使得等离子体从所述层压辊隙前方方开始连续地作用在两个第一表面上直至所述层压辊隙,所述层压辊隙由触压元件和反向加压装置形成,该反向加压装置产生反向压力,并且优选地所述触压元件和所述反向加压装置的至少一个圆周表面或两个表面装配有电介质,其特征在于,两个第一表面/幅面状材料中没有一个被引导通过等离子体发生装置的放电区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提高第一幅面状材料的第一表面和第二幅面状材料的第一表面之间的粘附力的方法本专利技术涉及提高第一幅面状材料的第一表面和第二幅面状材料的第一表面之间的粘附力的方法。在工业制造的领域中,需要简单的预处理技术以改善接合部分(被粘物,Fügeteil)的粘结性质。·典型地,使用成本高昂的工艺例如湿化学清洁和被粘物的表面的涂覆(Primerung)来实现与自粘胶带的高强度的粘结。·特别地,现今有利的是,将大气压下的简单的物理预处理技术(电晕、等离子体、火焰)用于被粘物的表面处理,以实现与自粘胶带的更高的锚固力。为了改善被粘物表面和压敏胶带的粘附性质,可进行表面的预处理。这些预处理容许和/或增强接合组件(Fügepartner)的分子间力。存在不同的预处理可能性,其包括通过涂布底漆的化学预处理或通过等离子体或电晕处理的物理预处理。G.Habenicht的著作“Kleben-Grundlagen,Technologien,Anwendungen”2009,Springer出版社,Berlin/Heidelberg中介绍了表面处理。表面对压敏胶带的接合或接合的强度可通过化学桥强化。这些化学桥的基础由有机硅化合物(硅烷)提供。除了提高强度之外,它们还容许改善的对潮湿环境的老化行为(性能)。为此,在施加压敏胶带之前,先将化学底漆涂布在表面上。尽可能薄的、部分单分子的底漆层在这种情况下是重要的,因为硅烷分子之间的分子间力弱。双官能的粘附促进剂随后与被粘物表面反应(缩聚反应)以及与压敏胶带的胶粘剂分子反应(加聚反应或聚合反应)。反应机理示意性地示于附图中。等离子体被称作物质的第四聚集态。其为部分地或完全地离子化的气体。通过输入能量而产生正离子和负离子、电子、其它激发态、自由基、电磁辐射和化学反应产物。该物种中的许多可导致待处理的表面的改变。总结而言,这种处理导致被粘物表面的活化,具体地导致较高的反应性。这种处理不仅可对被粘物的表面,而且还可对胶粘剂实施。两种处理的组合同样是可能的。该处理还可用于提高第一幅面状材料(例如胶粘剂)的第一表面和第二幅面状材料(例如载体材料)的第一表面之间的粘附力。广泛使用的电晕处理(也称作电晕放电或介电阻挡放电)表示丝状等离子体并且主要以高压放电的形式伴随与待处理的表面的直接接触进行。放电将环境空气中的气体转变为反应性的形式。在被粘物表面上,由入射电子的碰撞产生了分子分裂。由此产生的自由价容许电晕放电的反应产物的积累。这些积累容许改善被粘物表面的粘附性质,但是也可凭借放电的直接作用造成所述表面的损伤。若将两个或更多个层彼此层压在一起,则典型地在层压前对一个或两个界面进行物理预处理。已知借助于等离子体的预处理在界面(边界层)的活化方面具有有限的持久性,使得要尽快地或大多直接地在层压加工前进行处理。等离子体和更特别地电晕预处理在例如DE102005027391A1和DE10347025A1中已有描述或提及。DE102007063021A1中描述了通过电晕处理来活化胶粘剂。其公开了,胶粘剂的先前的电晕预处理对于粘结的保持力和流动性能是有益的。仅胶粘剂经过处理,基底未经过处理。其中未提及所述方法可导致粘结力(粘结强度,Klebkraft)的提高。如DE102007063021A1那样,DE102011075470A1中描述了胶粘剂和载体/基底的物理预处理。所述预处理在接合步骤前单独地进行,并且被设计为不同的方式。双面的预处理产生比仅在基底侧进行预处理的情况更高的粘结力和锚固力。在DE2460432A的情况中,通过引入作为粘附促进剂的塑性聚合物膜将两个幅面接合成层压体。等离子体在两个层压辊之间形成,所述辊接地并且形成同时具有用于粘附促进剂的开口的高电压电极。流动于辊周围的空气应以如下形式受等离子体的影响,使得粘附促进剂不会过早冷却,并且在层压体中没有夹杂空气。将待处理的表面直接引导通过放电区域。DE2754425A参照了DE2460432A。其对相同的构思设计提出了新的布置。在此,根据图1,等离子体在两个层压辊之间形成,其中之一覆盖有电介质。如在DE2460432A中那样,也仅描述了通过热塑性聚合物熔体来层压平坦的膜幅面。这里同样,将待处理的表面直接引导通过放电区域。DE19846814A1中描述了不同的布置,其目的在于在层压在一起之前改善幅面的电晕处理。它仅大致提到幅面,并且术语膜仅在与DE19802662A1相关的情况下被提及。其未提及胶粘剂。这里,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等离子体也是在两个层压辊之间形成的。电介质通过至少一个共同运行的幅面(mitlaufendeBand)形成。这里同样,将待处理的表面直接引导通过放电区域。DE4127723A1描述了聚合物膜幅面和塑料板的多层层压体的制造,其中直接在接合步骤之前用气溶胶电晕处理至少一个接合侧。根据图1,两个电晕放电分别由与辊3和4相对的电极11和11’产生。凭借喷嘴,辊隙(Walzenzwickel)中的气体空间被气溶胶填充。作为加压流的结果,所引入的气溶胶也进入电晕放电。作为气溶胶考虑单体、分散体、胶体体系、乳液或溶液。将待处理的两个表面各自直接引导通过放电区域。现有技术的特征在于,预处理主要地涉及载体材料和被粘物,以对胶粘剂或对自粘胶带建立更大的锚固力。胶粘剂和基底的处理是已知的。通常,用分离的等离子体放电装置进行所述处理。在同时处理胶粘剂和基底的情况下,根据现有技术将两者直接引导通过放电区域,其带来表面损坏的风险并且由此降低粘附力。虽然相对于未经处理的接合组件,通过适合的等离子体/电晕处理显著提高了锚固力,但是在许多不发生内聚破坏的体系中,会发现以现今的电晕和等离子体系统无法克服的限制。如本专利技术的上下文中所述,原因在于胶粘剂的特性和其与基底的相互作用。这里的相互作用主要地经由电荷或官能团产生。这些官能团通过等离子体或电晕预处理在表面上产生,并且在其性质方面是各种各样的。其基本上在等离子体或电晕和表面的接触结束之后通过与大气中的氧气反应立即生成。这些基团的控制可通过所使用的加工气体和加工模式部分地并且在窄范围内进行。因此,仅在接合组件之间能产生共价键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实现显著的提高。由此产生的问题是:是否可通过适当的工艺管理来产生这种共价键,而无需事先使自由基在经处理的表面上与气态组分反应。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在压敏胶粘剂和载体材料的物理表面改性的过程中寻求指定的积极效果,以实现高强度的粘结。所述目的的核心在于实现压敏胶粘剂的层和载体材料之间的高的锚固力。该目的通过根据独立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来实现。在此,从属权利要求的主题为本专利技术主题的有利的扩展。因此,本专利技术涉及提高第一幅面状材料的第一表面和第二幅面状材料的第一表面之间的粘附力的方法,其中·将所述第一幅面状材料和所述第二幅面状材料连续地并且以相同的幅面方向引导至层压辊隙(Laminierspalt),其中将所述第一幅面状材料和所述第二幅面状材料各自以其第一表面层压在一起,·同时且优选地全面地(在整个面积上)用单一的等离子体处理所述第一幅面状材料和所述第二幅面状材料两者的第一表面,并且更优选地以这样的方式,使得等离子体从层压辊隙前方方开始连续地作用在两个第一表面上直至所述层压辊隙,·层压辊隙由触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提高第一幅面状材料的第一表面和第二幅面状材料的第一表面之间的粘附力的方法

【技术保护点】
提高第一幅面状材料的第一表面和第二幅面状材料的第一表面之间的粘附力的方法,其中将所述第一幅面状材料和所述第二幅面状材料连续地并且以相同的幅面方向引导至层压辊隙,其中将所述第一幅面状材料和所述第二幅面状材料各自以其第一表面层压在一起,同时且优选地在整个面积上用单一的等离子体处理所述第一幅面状材料和所述第二幅面状材料两者的第一表面,而且优选地以这样的方式,使得等离子体从所述层压辊隙前方开始连续地作用在两个第一表面上直至所述层压辊隙,所述层压辊隙由触压元件和反向加压装置形成,该反向加压装置产生反向压力,优选地所述触压元件和所述反向加压装置的至少一个圆周表面或两个圆周表面装配有电介质,其特征在于,两个第一表面/幅面状材料中没有一个被引导通过等离子体发生装置的放电区域。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4.09.05 DE 102014217821.51.提高第一幅面状材料的第一表面和第二幅面状材料的第一表面之间的粘附力的方法,其中将所述第一幅面状材料和所述第二幅面状材料连续地并且以相同的幅面方向引导至层压辊隙,其中将所述第一幅面状材料和所述第二幅面状材料各自以其第一表面层压在一起,同时且优选地在整个面积上用单一的等离子体处理所述第一幅面状材料和所述第二幅面状材料两者的第一表面,而且优选地以这样的方式,使得等离子体从所述层压辊隙前方开始连续地作用在两个第一表面上直至所述层压辊隙,所述层压辊隙由触压元件和反向加压装置形成,该反向加压装置产生反向压力,优选地所述触压元件和所述反向加压装置的至少一个圆周表面或两个圆周表面装配有电介质,其特征在于,两个第一表面/幅面状材料中没有一个被引导通过等离子体发生装置的放电区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幅面状材料和/或所述第二幅面状材料的用等离子体处理的表面上的任意点移动经过从等离子体处理开始直至所述层压辊隙的路径的时间段小于2.0s、优选地小于1.0s、更优选地小于0.5s。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第三幅面状材料以这样的方式引导至所述层压辊隙,使得所述第二幅面状材料位于所述第一幅面状材料和所述第三幅面状材料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至少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除了所述第一和第二幅面状材料之外,还将多种另外的幅面状材料引导至所述层压辊隙,其中以这样的方式进行引导,使得各幅面状材料在所述第一和第二幅面状材料之间进入所述层压辊隙,并且以这样的方式选择各另外的幅面状材料,使得在所述层压辊隙中绝不会将非胶粘性的载体层和第二非胶粘性的载体层彼此直接地层压。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至少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压元件或所述反向加压装置被配置成辊,优选地,触压元件和反向加压装置同时被配置成辊。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至少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压元件被配置成刮刀或触压板。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至少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向压力装置为基底。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辊具有在50至500mm之间的直径。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至少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所述电介质,选择塑料、橡胶或硅酮的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A库普斯M库普斯基K凯特泰尔金比舍尔S佐尔纳T舒伯特
申请(专利权)人:德莎欧洲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德国,D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