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汇流箱的风冷散热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041151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19 23:2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汇流箱的风冷散热结构,包括壳体和设置壳体上侧的至少一台风扇;其中,壳体包括间隔且平行于智能汇流箱门板内侧面设置并固定的基板和自基板的上边边沿和两侧侧边边沿分别向智能汇流箱门板方向延伸形成的上延伸边、左侧延伸边和右侧延伸边,使壳体和智能汇流箱箱门板之间形成一条内循环风道;风扇安装在基板上侧;该智能汇流箱的风冷散热结构通过风扇将汇流箱内的热空气抽风汇集到汇流箱门板的内循环风道钣金件内,进而提高汇流箱门板与外界空气之间自然冷却热交换的效率,从温升测试数据得出,更换内循环风道钣金件后,汇流箱内电器元件温升值平均降低了4.9K,有效提高了散热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智能汇流箱的风冷散热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风冷散热结构
,特别涉及一种智能汇流箱的风冷散热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的智能汇流箱只有在箱体上安装IGBT或者电感散热器,但是箱体内部的其它电气元件,比如EMI电路板,滤波模块,主控制电路板,24V开关电源等,发出的热量都会传至汇流箱箱体的内部空间,内部空间的积聚的热量由于无法进行有效散热,造成汇流箱箱体内部空气温度和电气元件表面温度极大的升高,导致智能汇流箱内电气元件在超出安全范围内的温度条件下工作,对电气元件损害极大,使用寿命也相应减少。另外,由于智能汇流箱工作环境为户外,工作环境温度为-25℃-+55℃,相对湿度≤95%,海拔高度≤2000m,根据国家标准,智能汇流箱应满足防护等级IP65的要求,以防止出现自然雨水对产品和材料的破坏,包括腐蚀、褪色、变形、强度下降、发霉等,特别是电器产品因雨水造成短路而极易酿成火灾,因此也不能通过在箱体上开设与外界连通的空气流通孔实现对箱体内部空间的降温。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有效提高了散热效果的智能汇流箱的风冷散热结构。为此,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智能汇流箱的风冷散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智能汇流箱的风冷散热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智能汇流箱的风冷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4)和设置所述壳体(4)上侧的至少一台风扇(5);其中,所述壳体(4)包括间隔且平行于智能汇流箱门板内侧面设置并固定的基板和自所述基板的上边边沿和两侧侧边边沿分别向智能汇流箱门板方向延伸形成的上延伸边、左侧延伸边和右侧延伸边;所述基板上侧向外侧凸起形成有凸起部,使所述基板上侧凸起部的内侧面至所述智能汇流箱门板内侧面的间隔距离大于所述基板下侧至所述智能汇流箱门板内侧面的间隔距离;所述上延伸边、所述左侧延伸边和所述右侧延伸边均垂直于所述基板设置,且各延伸边均抵在所述智能汇流箱门板的内侧面上;所述风扇(5)安装在所述基板上侧凸起部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汇流箱的风冷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4)和设置所述壳体(4)上侧的至少一台风扇(5);其中,所述壳体(4)包括间隔且平行于智能汇流箱门板内侧面设置并固定的基板和自所述基板的上边边沿和两侧侧边边沿分别向智能汇流箱门板方向延伸形成的上延伸边、左侧延伸边和右侧延伸边;所述基板上侧向外侧凸起形成有凸起部,使所述基板上侧凸起部的内侧面至所述智能汇流箱门板内侧面的间隔距离大于所述基板下侧至所述智能汇流箱门板内侧面的间隔距离;所述上延伸边、所述左侧延伸边和所述右侧延伸边均垂直于所述基板设置,且各延伸边均抵在所述智能汇流箱门板的内侧面上;所述风扇(5)安装在所述基板上侧凸起部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汇流箱的风冷散热结构,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汤惠崴左刚强邱庆恕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瑞能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