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摩擦电纳米发电机的自供电避震弹簧
本专利技术属于纳米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摩擦电纳米发电机的自供电避震弹簧。
技术介绍
当今汽车,飞机等各种交通设施以及诸如坦克等军事设施,基于考虑使用者舒适度以及仪器使用可以保证一定准确度的出发点,减震器由此应运而生。迄今减震器的类型主要有:如图1,简式避震器,它是在技术上颇为成熟的一种重量轻、外形小、阻尼力稳定、性能良好的减震器,但防护性差,散热不好。如图2,是叶片式减震器,它是一种利用缝隙和小孔节流的液力减震器,虽然其散热情况较第一种好,但是从使用情况看,油液的粘温特性和端面密封的结构对减震器的性能的影响较大,阻力与速度之间不能保证恒定的函数关系,容易失败。如图3,是摩擦片式减震器,它散热性能尚好却阻尼力不稳定,若出现小振幅的情况则阻尼力略显过大,而振幅大时阻尼力又偏小,容易是共振振幅过大,此外动摩擦和静摩擦差异过大会引起震动工作极不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是现有减震器的性能差等技术问题,从而提供一种基于摩擦电纳米发电机的自供电避震弹簧。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基于摩擦电纳米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摩擦电纳米发电机的自供电避震弹簧,其特征在于:包括摩擦电纳米发电机、外弹簧(4)、线圈和磁柱(5),摩擦电纳米发电机设置在外弹簧(4)内,线圈设置在摩擦电纳米发电机的第一电极套筒Ⅰ(1‑2)内,磁柱(5)设置在摩擦电纳米发电机的第一电极套筒Ⅱ(2‑2)内并与插入线圈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摩擦电纳米发电机的自供电避震弹簧,其特征在于:包括摩擦电纳米发电机、外弹簧(4)、线圈和磁柱(5),摩擦电纳米发电机设置在外弹簧(4)内,线圈设置在摩擦电纳米发电机的第一电极套筒Ⅰ(1-2)内,磁柱(5)设置在摩擦电纳米发电机的第一电极套筒Ⅱ(2-2)内并与插入线圈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摩擦电纳米发电机的自供电避震弹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整流器,摩擦电纳米发电的第一电极套筒Ⅰ(1-2)、第二电极套筒Ⅰ(1-4)和第三电极套筒Ⅰ(1-7)分别通过导线与整流器的一个输入端连接,摩擦电纳米发电的第一电极套筒Ⅱ(2-2)和第二电极套筒Ⅱ(2-3)分别通过导线与整流器的另一个输入端连接,整流器的输出端与外弹簧(4)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摩擦电纳米发电机的自供电避震弹簧,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电纳米发电机,包括插接配合的第一套筒组件(1)和第二套筒组件(2),所述第一套筒组件(1)包括导电基板Ⅰ(1-1),在导电基板Ⅰ(1-1)上由内向外依次设置有第一电极套筒Ⅰ(1-2)、第一摩擦套筒(1-3)、第二电极套筒Ⅰ(1-4)、第二摩擦套筒(1-5)、第三摩擦套筒(1-6)和第三电极套筒Ⅰ(1-7),第一电极套筒Ⅰ(1-2)、第一摩擦套筒(1-3)、第二电极套筒Ⅰ(1-4)、第二摩擦套筒(1-5)、第三摩擦套筒(1-6)和第三电极套筒Ⅰ(1-7)的轴线重合;第一摩擦套筒(1-3)与第一电极套筒Ⅰ(1-2)之间设置有空隙Ⅰ(1-8),且第一摩擦套筒(1-3)设置在第二电极套筒Ⅰ(1-4)的内壁,第二摩擦套筒(1-5)设置在第二电极套筒Ⅰ(1-4)的外壁且第二摩擦套筒(1-5)与第三摩擦套筒(1-6)之间设置有空隙Ⅱ(1-9),第三摩擦套筒(1-6)设置在第三电极套筒Ⅰ(1-7)的内壁;所述第二套筒组件(2)包括导电基板Ⅱ(2-1),在导电基板Ⅱ(2-1)上由外向内设置有第一电极套筒Ⅱ(2-2)和第二电极套筒Ⅱ(2-3),第一电极套筒Ⅱ(2-2)和第二电极套筒Ⅱ(2-3)的轴线重合且第一电极套筒Ⅱ(2-2)和第二电极套筒Ⅱ(2-3)之间设置有空隙Ⅲ(2-4),且第一电极套筒Ⅱ(2-2)插入空隙Ⅰ(1-8)内将第一电极套筒Ⅰ(1-2)罩设且第一电极套筒Ⅱ(2-2)的外壁与第一摩擦套筒(1-3)的内壁相接触;第二电极套筒Ⅱ(2-3)插入空隙Ⅱ(1-9)内将第一摩擦套筒(1-3)、第二电极套筒Ⅰ(1-4)和第二摩擦套筒(1-5)罩设,且第一摩擦套筒(1-3)、第二电极套筒Ⅰ(1-4)和第二摩擦套筒(1-5)插入空隙Ⅲ(2-4)内,第二电极套筒Ⅱ(2-3)的内壁与第二摩擦套筒(1-5)的外壁相接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海务,许建程,王伟超,王合义,陈芳琦,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