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实现多种工作模式的膨胀式反向自锁保护机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反向自锁保护机构,属于机械制造领域。
技术介绍
在机械制造领域中,尤其是在假肢系统中,经常会要求提供被动力矩以满足残肢患者日常使用要求,因此需要合理的反向自锁机构。反向自锁机构起到提供被动力矩的作用,同时能够避免末端力传入前端,保护前端驱动机构。目前实现自锁的方式主要有基于材料强度的棘轮棘爪机构和基于摩擦角原理的楔形机构,其中,蜗轮蜗杆即基于摩擦角原理的最常见的反向自锁机构。而棘轮棘爪机构依赖于材料强度属性实现锁死,通常体积较大,需要提供棘爪的运动空间。蜗轮蜗杆传动效率低下,不适用于灵巧假肢系统。在灵巧假肢系统中,反向自锁保护装置要求结构简单,自锁效果好,能起到保护作用,但现有的反向自锁机构,大多体积很大,多为分散式结构,难以直接应用于小巧灵活的假肢系统。上述问题亟待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实现多种工作模式的膨胀式反向自锁保护机构,以解决现有反向自锁保护机构的体积很大,多为分散式结构且工作形式单一,难以适用于小巧灵活的假肢系统中的问题。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实现多种工作模式的膨胀式反向自锁保护机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输入件(1)、输入端轴承(2)、反向安全自锁组件(4)、固定外壳(6)、输出轴(7)和输出端轴承(8),所述反向安全自锁组件(4)固定安装在固定外壳(6)内,固定外壳(6)的一端加工有输出轴用装配孔,固定外壳(6)的另一端加工有输入件用装配孔,所述输入件(1)通过输入端轴承(2)设置在固定外壳(6)的输入件用装配孔处,输出轴(7)的始端依次通过固定外壳(6)和反向安全自锁组件(4)与输入件(1)相连接,输出轴(7)的末端通过输出端轴承(8)与固定外壳(6)的输出轴用装配孔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实现多种工作模式的膨胀式反向自锁保护机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输入件(1)、输入端轴承(2)、反向安全自锁组件(4)、固定外壳(6)、输出轴(7)和输出端轴承(8),所述反向安全自锁组件(4)固定安装在固定外壳(6)内,固定外壳(6)的一端加工有输出轴用装配孔,固定外壳(6)的另一端加工有输入件用装配孔,所述输入件(1)通过输入端轴承(2)设置在固定外壳(6)的输入件用装配孔处,输出轴(7)的始端依次通过固定外壳(6)和反向安全自锁组件(4)与输入件(1)相连接,输出轴(7)的末端通过输出端轴承(8)与固定外壳(6)的输出轴用装配孔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实现多种工作模式的膨胀式反向自锁保护机构,其特征在于:反向安全自锁组件(4)包括逆时针锁止件(4-1)、顺时针锁止件(4-2)、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逆时针锁止件(4-1)和顺时针锁止件(4-2)沿输出轴(7)的轴向方向依次设置,逆时针锁止件(4-1)和顺时针锁止件(4-2)之间水平并列设置,逆时针锁止件(4-1)和顺时针锁止件(4-2)之间分别通过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实现多种工作模式的膨胀式反向自锁保护机构,其特征在于:逆时针锁止件(4-1)包括第一逆时针锁止凸轮(4-11)、第二逆时针锁止凸轮(4-12)和逆时针膨胀轮(4-21);第一逆时针锁止凸轮(4-11)、第二逆时针锁止凸轮(4-12)和逆时针膨胀轮(4-21)处于同一平面上,逆时针膨胀轮(4-21)设置在第一逆时针锁止凸轮(4-11)和第二逆时针锁止凸轮(4-12)之间,逆时针膨胀轮(4-21)的两侧分别与第一逆时针锁止凸轮(4-11)和第二逆时针锁止凸轮(4-12)相贴紧;顺时针锁止件(4-2)包括第一顺时针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樊绍巍,樊士冉,姜力,刘源,杨斌,曾博,刘宏,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