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动力传递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033211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19 14:1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驱动力传递装置,当切换构件向第一方向位移时,使一对滚动体抵抗弹性体的弹性作用力而向接近的方向、且向相对较宽的空隙移动,形成为一对滚动体不与外周面部或内周面部卡合而产生间隙的断开状态。当切换构件向第二方向位移时,通过弹性作用力使一对滚动体向相互背离的方向、且向相对较窄的空隙移动,形成为一对滚动体中的旋转方向的下游侧的滚动体与外周面部及内周面部没有间隙地卡合,且上游侧的滚动体在与外周面部或内周面部之间产生间隙的接通状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驱动力传递装置在2015年10月28日提出的日本专利申请2015-212224的公开,包括其说明书、附图及摘要作为参照而全部包含于此。
本专利技术涉及在第一轴与第二轴之间的旋转力的传递的接通和断开之间进行切换的驱动力传递装置。
技术介绍
在日本特开2013-092191号公报记载的旋转传递装置的双向离合器中,组装入外圈与内圈之间的一对滚子的每一个由控制保持架和旋转保持架保持。设于旋转传递装置的电磁线圈被通电时,力作用于控制保持架。通过该力,控制保持架和旋转保持架向在控制保持架与旋转保持架之间形成的空腔的周向宽度减小的方向相对旋转。因此,一对滚子被控制保持架和旋转保持架按压而向相互接近的方向移动,从外圈及内圈解除卡合。由此,双向离合器成为卡合解除状态。对于电磁线圈的通电解除后,则控制保持架和旋转保持架旋转自如。因此,由于弹性构件的按压,控制保持架和旋转保持架向空腔的周向宽度增大的方向相对旋转。因此,一对滚子的每一个与外圈及内圈卡合,经由滚子而在内圈及外圈的相互之间传递转矩。在日本特开2013-092191号公报记载的旋转传递装置的双向离合器中,在卡合状态下,被弹性构件按压的一对滚子的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驱动力传递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驱动力传递装置,设置于同一轴线上的第一轴与第二轴之间,在所述第一轴与所述第二轴之间的旋转力的传递的接通和断开之间进行切换,所述驱动力传递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所述第一轴上的外周面部;所述第二轴上的与所述外周面部相对的内周面部;空隙,在所述外周面部与所述内周面部之间形成,包括至少一个相对较宽的空隙和至少两个相对较窄的空隙,所述相对较宽的空隙和所述相对较窄的空隙沿周向交替地形成;至少一对滚动体,配置在所述空隙内;弹性体,对该一对滚动体向沿所述周向相互背离的方向施加弹力;及切换构件,设置成在所述空隙内能够沿轴向位移,所述轴向包括第一方向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其中,当所述切换构件向所...

【技术特征摘要】
2015.10.28 JP 2015-2122241.一种驱动力传递装置,设置于同一轴线上的第一轴与第二轴之间,在所述第一轴与所述第二轴之间的旋转力的传递的接通和断开之间进行切换,所述驱动力传递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所述第一轴上的外周面部;所述第二轴上的与所述外周面部相对的内周面部;空隙,在所述外周面部与所述内周面部之间形成,包括至少一个相对较宽的空隙和至少两个相对较窄的空隙,所述相对较宽的空隙和所述相对较窄的空隙沿周向交替地形成;至少一对滚动体,配置在所述空隙内;弹性体,对该一对滚动体向沿所述周向相互背离的方向施加弹力;及切换构件,设置成在所述空隙内能够沿轴向位移,所述轴向包括第一方向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其中,当所述切换构件向所述第一方向位移时,使所述一对滚动体抵抗所述弹性体的弹性作用力而向沿所述周向接近的方向、且向所述相对较宽的空隙移动,形成为一对滚动体在所述空隙内不与所述外周面部或所述内周面部卡合而产生间隙的断开状态,当所述切换构件向所述第二方向位移时,通过所述弹性作用力使所述一对滚动体向相互背离的方向、且向所述相对较窄的空隙移动,形成为所述一对滚动体中的旋转方向的下游侧的所述滚动体与所述外周面部及所述内周面部没有间隙地卡合,且所述旋转方向的上游侧的滚动体在与所述外周面部或所述内周面部之间产生间隙的接通状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力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切换构件向所述第二方向位移时,形成为所述切换构件能够伴随所述第二轴的旋转而旋转的状态,所述切换构件在所述第二轴旋转的同时向所述旋转方向移动,使所述一对滚动体中的所述旋转方向的上游侧的滚动体向在与所述外周面部或所述内周面部之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新本元东山谷知也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捷太格特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