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爆型立式三相异步电动机轴承组件的润滑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033173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19 14: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三相异步电动机轴承组件,具体的说是隔爆型立式三相异步电动机轴承组件的润滑结构,属于轴承润滑结构技术领域。其包括转轴和连接在转轴上下端的上轴承组件和下轴承组件,上轴承组件内设有上润滑结构,上润滑结构包括连接在上轴承外盖上的用于注油的上注油管和连接在上端盖上的用于排油的上排油器。下轴承组件内设有下润滑结构,下润滑结构包括连接在下端盖上用于注油的下注油管和连接在下轴承外盖上用于排油的下排油器。本发明专利技术充分考虑在符合隔爆要求下,确保转轴的上下轴承组件能够顺利排油和注油,以此来满足不停机注排油要求;能防止油脂漏进电机内部和流出电机外部,轴承润滑效果良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隔爆型立式三相异步电动机轴承组件的润滑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三相异步电动机轴承组件,具体的说是隔爆型立式三相异步电动机轴承组件的润滑结构,属于轴承润滑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一般将隔爆型卧式电机的轴承润滑结构直接用于隔爆型立式电机,更甚者直接将卧式电机旋转90°后,不作任何改进直接当立式电机使用,其后果不堪设想:轻者电机注排油困难,需要短期内多次维护,增加劳动强度,降低生产力;重者油脂流失,电机轴承润滑不良,最终导致轴承寿命的减短,甚至烧毁,电机故障电机,设备无法工作,动力停滞,油脂漏流,污染环境。因此设计时应当采用合适的润滑路线,确保轴承的充分润滑。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之处,从而提供一种隔爆型立式三相异步电动机轴承组件的润滑结构,充分考虑在符合隔爆要求下,确保转轴的上下轴承组件能够顺利排油和注油,以此来满足不停机注排油要求;同时,能防止油脂漏进电机内部和流出电机外部,轴承润滑效果良好。按照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隔爆型立式三相异步电动机轴承组件的润滑结构包括转轴和连接在转轴上下端的上轴承组件和下轴承组件,其特征是:上轴承组件包括套装在转轴上端的上滚动轴承,上滚动轴承的外圈连接上端盖,上端盖的上下端分别连接上轴承外盖和上轴承内盖,上轴承外盖和上轴承内盖将上滚动轴承压紧在上端盖内;所述转轴上部套装第一甩油盘和第二甩油盘,第一甩油盘位于上轴承外盖内腔中,第一甩油盘紧靠上滚动轴承,第二甩油盘位于上轴承内盖内腔中;上轴承组件内设有上润滑结构,上润滑结构包括连接在上轴承外盖上的用于注油的上注油管和连接在上端盖上的用于排油的上排油器,上轴承外盖上设有上注油孔,上注油孔内外端分别连接上轴承外盖内腔和上注油管;第二甩油盘面向上滚动轴承一侧设有上储油凹槽;上轴承内盖面向上滚动轴承一侧设有上储油环槽,上端盖内设有上排油通道,上排油通道内外端分别连接上储油环槽和排油器;下轴承组件包括套装在转轴下端的下滚动轴承,下滚动轴承的外圈连接下端盖,下端盖的上下端分别连接下轴承内盖和下轴承外盖,下轴承内盖和下轴承外盖将下滚动轴承压紧在下端盖内;所述转轴下部套装第三甩油盘,第三甩油盘位于下轴承外盖内腔中,第三甩油盘紧靠下滚动轴承;下轴承组件内设有下润滑结构,下润滑结构包括连接在下端盖上用于注油的下注油管和连接在下轴承外盖上用于排油的下排油器,下端盖上设有下注油孔,下轴承内盖上设有下储油环槽,下注油孔内外端分别连接下储油环槽和下注油管;第三甩油盘面向下滚动轴承一侧设有下储油凹槽。进一步的,转轴上部固定上轴用挡圈,上轴用挡圈位于第一甩油盘上端,通过上轴用挡圈紧固第一甩油盘的位置。进一步的,上轴承外盖内侧设有上密封腔,上密封腔中设有上骨架油封,上骨架油封密封接触转轴。进一步的,上轴承内盖内侧设有封环腔,封环腔中设有上毡圈封环,上毡圈封环密封接触转轴。进一步的,上轴承内盖内侧表面设有多个上密封油槽,多个上密封油槽沿着转轴长度方向均匀分布。进一步的,转轴下部固定下轴用挡圈,下轴用挡圈位于第三甩油盘下端,通过下轴用挡圈紧固第三甩油盘的位置。进一步的,下轴承外盖内侧设有下密封腔,下密封腔内设有下骨架油封,下骨架油封密封接触转轴。进一步的,下轴承内盖内侧设有多个下密封油槽,多个下密封油槽沿着转轴长度方向均匀分布。进一步的,下轴承内盖内侧设有第一下封环腔,第一下封环腔中设有第一下毡圈封环,第一下毡圈封环密封接触转轴。进一步的,下轴承外盖内侧设有第二下封环腔,第二下封环腔中设有第二下毡圈封环,第二下毡圈封环密封接触转轴。本专利技术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紧凑、合理,本专利技术充分考虑在符合隔爆要求下,确保转轴的上下轴承组件能够顺利排油和注油,以此来满足不停机注排油要求;能防止油脂漏进电机内部和流出电机外部,轴承润滑效果良好;另外,通过加深端盖轴承室深度、加高轴承内盖止口深度,将注油、排油管路置于轴承内盖外部,以此减少隔爆接合面的设置,更具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上轴承组件结构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下轴承组件结构图。附图标记说明:1-转轴、2-上轴承内盖、3-上轴承外盖、4-上滚动轴承、5-上端盖、6-第一甩油盘、7-第二甩油盘、8-上轴用挡圈、9-上骨架油封、10-上注油管、11-上排油管、12-上毡圈封环、13-上注油孔、14-上储油凹槽、15-上储油环槽、16-上密封油槽、17-上排油通道、18-下轴承内盖、19-下轴承外盖、20-下端盖、21-下滚动轴承、22-第三甩油盘、23-下轴用挡圈、24-下骨架油封、25-下注油管、26-下排油器、27-下注油孔、28-下储油环槽、29-下储油凹槽、30-下密封油槽、31-第一下毡圈封环、32-第二下毡圈封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本专利技术将结合附图中的实施例作进一步描述:如图1~2所示,本专利技术主要包括转轴1和连接在转轴1上下端的上轴承组件和下轴承组件。上轴承组件包括套装在转轴1上端的上滚动轴承4,上滚动轴承4的外圈连接上端盖5,上端盖5的上下端分别连接上轴承外盖3和上轴承内盖2,上轴承外盖3和上轴承内盖2将上滚动轴承4压紧在上端盖5内。所述转轴1上部套装第一甩油盘6和第二甩油盘7,第一甩油盘6位于上轴承外盖3内腔中,第一甩油盘6紧靠上滚动轴承4,第一甩油盘6能够有效防止电机运转时,油脂甩出电机外部。第二甩油盘7位于上轴承内盖2内腔中。所述转轴1上部固定上轴用挡圈8,上轴用挡圈8位于第一甩油盘6上端,通过上轴用挡圈8紧固第一甩油盘6的位置。所述上轴承外盖3内侧设有上密封腔,上密封腔中设有上骨架油封9,上骨架油封9密封接触转轴1。上轴承组件内设有上润滑结构,上润滑结构包括连接在上轴承外盖3上的用于注油的上注油管10和连接在上端盖5上的用于排油的上排油器11。上轴承外盖3上设有上注油孔13,上注油孔13内外端分别连接上轴承外盖3内腔和上注油管10。第二甩油盘7面向上滚动轴承4一侧设有上储油凹槽14,上储油凹槽14能够防止油脂过早流失,增加轴承的润滑效果。上轴承内盖2面向上滚动轴承4一侧设有上储油环槽15,上端盖5内设有上排油通道17,上排油通道17内外端分别连接上储油环槽15和排油器11。润滑油从上注油管进入上注油孔,然后进入上轴承外盖内腔,从上轴承外盖内腔进入上滚动轴承,从上滚动轴承进入到第二甩油盘的上储油凹槽,从上储油凹槽沿着第二甩油盘到上轴承内盖之间的间隙,最终流到上轴承内盖的上储油环槽中,然后进入上端盖的上排油通道中,从排油器中排出。所述上轴承内盖2内侧设有封环腔,封环腔中设有上毡圈封环12,上毡圈封环12密封接触转轴1。所述上轴承内盖2内侧表面设有多个上密封油槽16,多个上密封油槽16沿着转轴1长度方向均匀分布。下轴承组件包括套装在转轴1下端的下滚动轴承21,下滚动轴承21的外圈连接下端盖20,下端盖20的上下端分别连接下轴承内盖18和下轴承外盖19,下轴承内盖18和下轴承外盖19将下滚动轴承21压紧在下端盖20内。所述转轴1下部套装第三甩油盘22,第三甩油盘22位于下轴承外盖19内腔中,第三甩油盘22紧靠下滚动轴承21。所述转轴1下部固定下轴用挡圈23,下轴用挡圈23位于第三甩油盘22下端,通过下轴用挡圈23紧固第三甩油盘22的位置。所述下轴承外盖19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隔爆型立式三相异步电动机轴承组件的润滑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隔爆型立式三相异步电动机轴承组件的润滑结构,包括转轴(1)和连接在转轴(1)上下端的上轴承组件和下轴承组件,其特征是:上轴承组件包括套装在转轴(1)上端的上滚动轴承(4),上滚动轴承(4)的外圈连接上端盖(5),上端盖(5)的上下端分别连接上轴承外盖(3)和上轴承内盖(2),上轴承外盖(3)和上轴承内盖(2)将上滚动轴承(4)压紧在上端盖(5)内;所述转轴(1)上部套装第一甩油盘(6)和第二甩油盘(7),第一甩油盘(6)位于上轴承外盖(3)内腔中,第一甩油盘(6)紧靠上滚动轴承(4),第二甩油盘(7)位于上轴承内盖(2)内腔中;上轴承组件内设有上润滑结构,上润滑结构包括连接在上轴承外盖(3)上的用于注油的上注油管(10)和连接在上端盖(5)上的用于排油的上排油器(11),上轴承外盖(3)上设有上注油孔(13),上注油孔(13)内外端分别连接上轴承外盖(3)内腔和上注油管(10);第二甩油盘(7)面向上滚动轴承(4)一侧设有上储油凹槽(14);上轴承内盖(2)面向上滚动轴承(4)一侧设有上储油环槽(15),上端盖(5)内设有上排油通道(17),上排油通道(17)内外端分别连接上储油环槽(15)和排油器(11);下轴承组件包括套装在转轴(1)下端的下滚动轴承(21),下滚动轴承(21)的外圈连接下端盖(20),下端盖(20)的上下端分别连接下轴承内盖(18)和下轴承外盖(19),下轴承内盖(18)和下轴承外盖(19)将下滚动轴承(21)压紧在下端盖(20)内;所述转轴(1)下部套装第三甩油盘(22),第三甩油盘(22)位于下轴承外盖(19)内腔中,第三甩油盘(22)紧靠下滚动轴承(21);下轴承组件内设有下润滑结构,下润滑结构包括连接在下端盖(20)上用于注油的下注油管(25)和连接在下轴承外盖(19)上用于排油的下排油器(26),下端盖(20)上设有下注油孔(27),下轴承内盖(18)上设有下储油环槽(28),下注油孔(27)内外端分别连接下储油环槽(28)和下注油管(25);第三甩油盘(22)面向下滚动轴承(21)一侧设有下储油凹槽(29)。...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隔爆型立式三相异步电动机轴承组件的润滑结构,包括转轴(1)和连接在转轴(1)上下端的上轴承组件和下轴承组件,其特征是:上轴承组件包括套装在转轴(1)上端的上滚动轴承(4),上滚动轴承(4)的外圈连接上端盖(5),上端盖(5)的上下端分别连接上轴承外盖(3)和上轴承内盖(2),上轴承外盖(3)和上轴承内盖(2)将上滚动轴承(4)压紧在上端盖(5)内;所述转轴(1)上部套装第一甩油盘(6)和第二甩油盘(7),第一甩油盘(6)位于上轴承外盖(3)内腔中,第一甩油盘(6)紧靠上滚动轴承(4),第二甩油盘(7)位于上轴承内盖(2)内腔中;上轴承组件内设有上润滑结构,上润滑结构包括连接在上轴承外盖(3)上的用于注油的上注油管(10)和连接在上端盖(5)上的用于排油的上排油器(11),上轴承外盖(3)上设有上注油孔(13),上注油孔(13)内外端分别连接上轴承外盖(3)内腔和上注油管(10);第二甩油盘(7)面向上滚动轴承(4)一侧设有上储油凹槽(14);上轴承内盖(2)面向上滚动轴承(4)一侧设有上储油环槽(15),上端盖(5)内设有上排油通道(17),上排油通道(17)内外端分别连接上储油环槽(15)和排油器(11);下轴承组件包括套装在转轴(1)下端的下滚动轴承(21),下滚动轴承(21)的外圈连接下端盖(20),下端盖(20)的上下端分别连接下轴承内盖(18)和下轴承外盖(19),下轴承内盖(18)和下轴承外盖(19)将下滚动轴承(21)压紧在下端盖(20)内;所述转轴(1)下部套装第三甩油盘(22),第三甩油盘(22)位于下轴承外盖(19)内腔中,第三甩油盘(22)紧靠下滚动轴承(21);下轴承组件内设有下润滑结构,下润滑结构包括连接在下端盖(20)上用于注油的下注油管(25)和连接在下轴承外盖(19)上用于排油的下排油器(26),下端盖(20)上设有下注油孔(27),下轴承内盖(18)上设有下储油环槽(28),下注油孔(27)内外端分别连接下储油环槽(28)和下注油管(25);第三甩油盘(22)面向下滚动轴承(21)一侧设有下储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正方褚鹏
申请(专利权)人:中达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