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桂芳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水面清除藻类的浮游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031489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19 12: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水面清除藻类的浮游装置,包括框架,所述框架由左框架和右框架组成,所述左框架和右框架内均固定相同数量的浮桶,所述左框架和右框架的前侧和后侧间分别通过横杆活动连接,所述左框架和右框架间倾斜连接前端低后端高的捞藻板,所述后端的横杆竖直连接对称滑轨机构,滑轨机构连接推力机构,所推力机构的托板中间通过升降机构连接横杆的中间,所述左框架和右框架的前端上下分别对称连接旋板机构,旋板机构活动连接挡杆;具有结构紧凑,设计合理,清除水面的藻类快速、方便,效率高,替代人工打捞,避免对水质的污染,且维护成本低,操作简便,应用前景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水面清除藻类的浮游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环境治理
,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水面清除藻类的浮游装置。
技术介绍
藻类是水环境中的初级生产者,对维持水环境的生态平衡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首先,它们通过光全作用为水中生物提供氧气;其次,它们可分解水生生物的代谢产物及水环境中的有机物质,而成为水环境中的清洁工;另外由于许多藻可以固氮或含丰富的营养,可作为水生生物的优良饵料。然后近些年来,随着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的迅速增加,大量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入水体内,加速了水体富营养化进程,在气候适宜时导致藻类的大量繁殖代谢,产生了对水环境极为不利的水华现象。由于藻类密度低,沉淀效果差,给以当湖泊水库为水源的水质带来诸多危害,使水质产生极大的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问题,提供了一种用于水面清除藻类的浮游装置。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用于水面清除藻类的浮游装置,包括框架,所述框架由左框架和右框架组成,所述左框架和右框架内均固定相同数量的浮桶,所述左框架和右框架的前侧和后侧间分别通过横杆活动连接,所述左框架和右框架间倾斜连接前端低后端高的捞藻板,所述后端的横杆竖直连接对称滑轨机构,滑轨机构连接推力机构,所推力机构的托板中间通过升降机构连接横杆的中间,所述左框架和右框架的前端上下分别对称连接旋板机构,旋板机构活动连接挡杆。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左框架和右框架间的横杆连接处采用连接片通过螺栓活动连接。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滑轨机构由导轨和滑块组成,所述导轨竖直且对称连接在后端横杆上,导轨配合上、下两组滑块。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推力机构由托板、支撑杆、马达、联轴器、轴杆、旋桨组成,所述托板一侧面连接对称的上侧滑块,其另一侧倾斜连接支撑杆一端,其另一端连接下侧滑块,所述托板上对称安装两组输出轴向外的马达,其输出轴通过联轴器连接轴杆,轴杆上连接若干旋桨。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升降机构由顶板、螺纹套、丝杆、轴套、卡簧组成,所述顶板一侧边连接在后端横杆的中间,顶板贯通连接螺纹套,螺纹套螺纹配合丝杆,丝杆下端套接轴套,轴套贯通连接在托板的中间,所述轴套下端的丝杆卡接卡簧。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旋板机构由支撑板、端轴、固定柱、旋板、卡箍组成,所述支撑板对称连接在左框架和右框架的前端,支撑板上设有轴孔和弧形孔,轴孔内设置端轴,端轴对称在旋板的端部一侧,其另一侧连接固定柱,固定柱穿过弧形孔后其端部设有螺母,所述旋板上设有腰孔,旋板通过卡箍活动连接挡杆,所述卡箍的端部通过腰孔进行固定挡杆。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将本专利技术的浮游装置放入到水内,通过升降机构调节推力机构的旋桨吃水深度,然后通过旋板机构调节挡杆的张合角度,再启动左、右两个马达,使之旋桨转动,实现推动本浮游装置前进,将通过捞藻板从水中打捞藻类,藻类经推送到捞藻板上方通过漏孔进行沥水,减轻其重量,另外当需要本浮游装置转向时,可通过一侧马达降低转速或是停止转动,实现转向,本浮游装置上方还设置护栏,便于作业人员的防护,安全性能高。本专利技术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具有结构紧凑,设计合理,清除水面的藻类快速、方便,效率高,替代人工打捞,避免对水质的污染,且维护成本低,操作简便,应用前景广。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用于水面清除藻类的浮游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种用于水面清除藻类的浮游装置的后端结构示意图。图3为一种用于水面清除藻类的浮游装置的前端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如图1中所示,一种用于水面清除藻类的浮游装置,包括框架1,所述框架1由左框架和右框架组成,所述左框架和右框架内均固定相同数量的浮桶2,所述左框架和右框架的前侧和后侧间分别通过横杆3活动连接,所述左框架和右框架间倾斜连接前端低后端高的捞藻板4,所述后端的横杆3竖直连接对称滑轨机构5,滑轨机构5连接推力机构7,所推力机构7的托板701中间通过升降机构6连接横杆3的中间,所述左框架和右框架的前端上下分别对称连接旋板机构8,旋板机构8活动连接挡杆9。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左框架和右框架间的横杆3连接处采用连接片301通过螺栓活动连接。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滑轨机构5由导轨501和滑块502组成,所述导轨501竖直且对称连接在后端横杆3上,导轨501配合上、下两组滑块502。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推力机构7由托板701、支撑杆702、马达703、联轴器704、轴杆705、旋桨706组成,所述托板701一侧面连接对称的上侧滑块502,其另一侧倾斜连接支撑杆702一端,其另一端连接下侧滑块703,所述托板701上对称安装两组输出轴向外的马达703,其输出轴通过联轴器704连接轴杆705,轴杆705上连接若干旋桨706。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升降机构6由顶板601、螺纹套602、丝杆603、轴套604、卡簧605组成,所述顶板601一侧边连接在后端横杆3的中间,顶板601贯通连接螺纹套602,螺纹套602螺纹配合丝杆603,丝杆603下端套接轴套604,轴套604贯通连接在托板701的中间,所述轴套604下端的丝杆卡接卡簧605。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旋板机构8由支撑板801、端轴802、固定柱803、旋板804、卡箍806组成,所述支撑板801对称连接在左框架和右框架的前端,支撑板801上设有轴孔8012和弧形孔8011,轴孔8012内设置端轴802,端轴802对称在旋板804的端部一侧,其另一侧连接固定柱803,固定柱803穿过弧形孔8011后其端部设有螺母,所述旋板804上设有腰孔805,旋板804通过卡箍806活动连接挡杆9,所述卡箍806的端部通过腰孔805进行固定挡杆9。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将本专利技术的浮游装置放入到水内,通过升降机构6调节推力机构7的旋桨706吃水深度,然后通过旋板机构8调节挡杆9的张合角度,再启动左、右两个马达703,使之旋桨706转动,实现推动本浮游装置前进,将通过捞藻板4从水中打捞藻类,藻类经推送到捞藻板4上方通过漏孔401进行沥水,减轻其重量,另外当需要本浮游装置转向时,可通过一侧马达降低转速或是停止转动,实现转向,本浮游装置上方还设置护栏,便于作业人员的防护,安全性能高。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用于水面清除藻类的浮游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水面清除藻类的浮游装置,包括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由左框架和右框架组成,所述左框架和右框架内均固定相同数量的浮桶,所述左框架和右框架的前侧和后侧间分别通过横杆活动连接,所述左框架和右框架间倾斜连接前端低后端高的捞藻板,所述后端的横杆竖直连接对称滑轨机构,滑轨机构连接推力机构,所推力机构的托板中间通过升降机构连接横杆的中间,所述左框架和右框架的前端上下分别对称连接旋板机构,旋板机构活动连接挡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水面清除藻类的浮游装置,包括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由左框架和右框架组成,所述左框架和右框架内均固定相同数量的浮桶,所述左框架和右框架的前侧和后侧间分别通过横杆活动连接,所述左框架和右框架间倾斜连接前端低后端高的捞藻板,所述后端的横杆竖直连接对称滑轨机构,滑轨机构连接推力机构,所推力机构的托板中间通过升降机构连接横杆的中间,所述左框架和右框架的前端上下分别对称连接旋板机构,旋板机构活动连接挡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水面清除藻类的浮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框架和右框架间的横杆连接处采用连接片通过螺栓活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水面清除藻类的浮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滑轨机构由导轨和滑块组成,所述导轨竖直且对称连接在后端横杆上,导轨配合上、下两组滑块。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水面清除藻类的浮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推力机构由托板、支撑杆、马达、联轴器、轴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桂芳
申请(专利权)人:陈桂芳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