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仕平专利>正文

一种桥梁施工用顶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031324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19 12: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桥梁施工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桥梁施工用顶升装置,主升降油缸的活塞杆端固定有导向轴;各个导向轴的顶端分别从下至上插入对应的套筒柱内;环形底板套在底板外;升降机构一端固定在底板上;升降机构另一端与环形底板相固定连接;滑块的数量与导轨的数量相同;每一个滑块对应插入到每一个导轨内;底板的底部固定设置有若干个车轮。在使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时,该顶升装置结构提供了行走和工作两种状态,顶升装置的移动更加方便简单,有效地节省人力物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桥梁施工用顶升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桥梁施工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桥梁施工用顶升装置。
技术介绍
我国公路建设发展迅速,尤其是高速公路的大规模建设经历了十多年来的发展,已取得了显著的成绩。随着桥梁的使用,部分桥梁的支座已经老化或损坏,需要更换,目前有的高速公路已进入大、中修期,每年都有相当数量桥梁需要维修。现有的桥梁在施工时,也有采用顶升装置进行辅助施工,根据桥梁的结构大小,所使用的顶升装置也各不相同;但现今的桥梁施工用顶升装置缺少自主移动功能,每次换地方施工时,均需要吊装设备对顶升装置进行吊装移动,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故有必要对现有桥梁施工用顶升装置进行进一步地技术革新。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方便移动的桥梁施工用顶升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桥梁施工用顶升装置,它包括有升降板、环形底板和底板;所述升降板的底部均布有若干个套筒柱;所述底板的顶部固定设置有若干个主升降油缸;所述套筒柱的数量与主升降油缸的数量相同;所述主升降油缸的活塞杆端固定有导向轴;各个导向轴的顶端分别从下至上插入对应的套筒柱内;所述环形底板套在底板的外侧壁;所述环形底板的上设置有若干个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一端固定在底板上;升降机构另一端与环形底板相固定连接;所述底板的外侧壁上设置有若干个导轨;所述环形底板的内侧壁设置有与导轨相匹配的滑块;所述滑块的数量与导轨的数量相同;每一个滑块对应插入到每一个导轨内;所述底板的底部固定设置有若干个车轮。进一步地,所述升降机构包括有副油缸;所述底板上设置有若干个支撑柱;所述支撑柱与副油缸一端相固定连接;所述副油缸另一端与环形底板相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升降板设置成环形框体;所述升降板的内腔设置有网状筋条。采用上述结构后,本专利技术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桥梁施工用顶升装置,主升降油缸的活塞杆端固定有导向轴;各个导向轴的顶端分别从下至上插入对应的套筒柱内;环形底板套在底板外;升降机构一端固定在底板上;升降机构另一端与环形底板相固定连接;滑块的数量与导轨的数量相同;每一个滑块对应插入到每一个导轨内;底板的底部固定设置有若干个车轮。在使用本专利技术时,当需要对桥梁进行支撑时,顶升装置对地面的压力较大,容易损坏车轮;所以在对桥梁进行支撑前,升降机构驱动,使环形底板沿底板向下滑动,当环形底板接触到地面,底板被抬起,车轮离开地面,此时整个顶升设备所受的力集中到环形底板上;当需要顶升机构移动到其他位置时,顶升装置不受压,整个装置对地面的压力较仅有自身的重量,地面受到的压力较低;使环形底板沿底板向上滑动,直至到车轮接触到地面;该顶升装置结构提供了行走和工作两种状态,顶升装置的移动更加方便简单,有效地节省人力物力。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主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俯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升降板;101、网状筋条;2、套筒柱;3、导向轴;4、主升降油缸;5、副油缸;6、环形底板;601、滑块;7、底板;701、支撑柱;702、导轨;8、车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至2所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桥梁施工用顶升装置,它包括有升降板1、环形底板6和底板7;所述升降板1的底部均布有若干个套筒柱2;所述底板7的顶部固定设置有若干个主升降油缸4;所述套筒柱2的数量与主升降油缸4的数量相同;所述主升降油缸4的活塞杆端固定有导向轴3;各个导向轴3的顶端分别从下至上插入对应的套筒柱2内;所述环形底板6套在底板7外;所述环形底板6的上设置有若干个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一端固定在底板7上;升降机构另一端与环形底板6相固定连接;所述底板7的外侧壁上设置有若干个导轨702;导轨702均沿竖直方向延伸;所述环形底板6的内侧壁设置有与导轨702相匹配的滑块601;所述滑块601的数量与导轨702的数量相同;每一个滑块601对应插入到每一个导轨702内;所述底板7的底部固定设置有若干个车轮8;当需要对桥梁进行支撑时,顶升装置对地面的压力较大,容易损坏车轮8;所以在对桥梁进行支撑前,升降机构驱动,使环形底板6沿底板7向下滑动,当环形底板6接触到地面,底板7被抬起,车轮8离开地面,此时整个顶升设备所受的力集中到环形底板6上;当需要顶升机构移动到其他位置时,顶升装置不受压,整个装置对地面的压力较仅有自身的重量,地面受到的压力较低;使环形底板6沿底板7向上滑动,直至到车轮8接触到地面;该顶升装置结构提供了行走和工作两种状态,顶升装置的移动更加方便简单,有效地节省人力物力。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升降机构包括有副油缸5;所述底板7上设置有若干个支撑柱701;所述支撑柱701与副油缸5一端相固定连接;所述副油缸5另一端与环形底板6相固定连接;通过副油缸5的驱动,使环形底板6沿导轨702滑动。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升降板1设置成环形框体;所述升降板1的内腔设置有网状筋条101,升降板1设置成环形框体,在升降板1内部加上网状筋条101,在不影响升降板1的强度之余,减轻升降板1的重量,从而减轻各个油缸的负荷,同时也降低车轮8所受的压力,延长车轮8的使用寿命。在使用本专利技术时,需要对桥梁进行支撑,顶升装置对地面的压力较大,容易损坏车轮;所以在对桥梁进行支撑前,通过副油缸的驱动,使环形底板沿底板向下滑动,当环形底板接触到地面,底板被抬起,车轮离开地面,此时整个顶升设备所受的力集中到环形底板上;当需要顶升机构移动到其他位置时,顶升装置不受压,整个装置对地面的压力较仅有自身的重量,地面受到的压力较低;使环形底板沿底板向上滑动,直至到车轮接触到地面;该顶升装置结构提供了行走和工作两种状态,顶升装置的移动更加方便简单,有效地节省人力物力;升降板设置成环形框体,在升降板内部加上网状筋条,在不影响升降板的强度之余,减轻升降板的重量,从而减轻各个油缸的负荷,同时也降低车轮所受的压力,延长车轮的使用寿命。以上所述仅是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故凡依本专利技术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专利技术专利申请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桥梁施工用顶升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桥梁施工用顶升装置,它包括有升降板(1)和底板(7);所述升降板(1)的底部均布有若干个套筒柱(2);所述底板(7)的顶部固定设置有若干个主升降油缸(4);所述套筒柱(2)的数量与主升降油缸(4)的数量相同;所述主升降油缸(4)的活塞杆端固定有导向轴(3);各个导向轴(3)的顶端分别从下至上插入对应的套筒柱(2)内;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有环形底板(6);所述环形底板(6)套在底板(7)外;所述环形底板(6)的上设置有若干个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一端固定在底板(7)上;升降机构另一端与环形底板(6)相固定连接;所述底板(7)的外侧壁上设置有若干个导轨(702);所述环形底板(6)的内侧壁设置有与导轨(702)相匹配的滑块(601);所述滑块(601)的数量与导轨(702)的数量相同;每一个滑块(601)对应插入到每一个导轨(702)内;所述底板(7)的底部固定设置有若干个车轮(8)。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桥梁施工用顶升装置,它包括有升降板(1)和底板(7);所述升降板(1)的底部均布有若干个套筒柱(2);所述底板(7)的顶部固定设置有若干个主升降油缸(4);所述套筒柱(2)的数量与主升降油缸(4)的数量相同;所述主升降油缸(4)的活塞杆端固定有导向轴(3);各个导向轴(3)的顶端分别从下至上插入对应的套筒柱(2)内;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有环形底板(6);所述环形底板(6)套在底板(7)外;所述环形底板(6)的上设置有若干个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一端固定在底板(7)上;升降机构另一端与环形底板(6)相固定连接;所述底板(7)的外侧壁上设置有若干个导轨(702);所述环形底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仕平
申请(专利权)人:黄仕平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