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672c\u53d1\u660e\u63d0\u4f9b\u4e00\u79cd\u5e94\u7528\u4e8e\u6c7d\u8f66\u96f6\u90e8\u4ef6\u9886\u57df\u7684\u6c7d\u8f66\u540e\u51cf\u9707\u5668\u7ed3\u6784\uff0c\u6240\u8ff0\u7684\u6c7d\u8f66\u540e\u51cf\u9707\u5668\u7ed3\u6784\u7684\u540e\u51cf\u9707\u5668(1)\u4e0e\u51cf\u9707\u5668\u652f\u67b6(2)\u8fde\u63a5\uff0c\u51cf\u9707\u5668\u5b89\u88c5\u677f(4)\u4e0e\u51cf\u9707\u5668\u52a0\u5f3a\u677f(3)\u8fde\u63a5\uff0c\u8f6e\u7f69\u5185\u677f(5)\u4e0e\u8f6e\u7f69\u5916\u677f(6)\u8fde\u63a5\uff0c\u8f6e\u7f69\u5185\u677f(5)\u4e0e\u51cf\u9707\u5668\u52a0\u5f3a\u677f(3)\u8fde\u63a5\uff0c\u51cf\u9707\u5668\u52a0\u5f3a\u677f(3)\u4e0e\u8f6e\u7f69\u5185\u677f(5)\u8fde\u63a5\uff0c\u51cf\u9707\u5668\u52a0\u5f3a\u677f(3)\u4e0e\u540e\u7eb5\u6881(8)\u710a\u63a5\u8fde\u63a5\uff0c\u8f6e\u7f69\u52a0\u5f3a\u677f(9)\u4e0e\u51cf\u9707\u5668\u52a0\u5f3a\u677f(3)\u710a\u63a5\u8fde\u63a5\uff0c\u540e\u51cf\u9707\u5668(1)\u4e0e\u51cf\u9707\u5668\u5b89\u88c5\u677f(4)\u8fde\u63a5\uff0c\u672c\u53d1\u660e\u7684\u6c7d\u8f66\u540e\u51cf\u9707\u5668\u7ed3\u6784\uff0c\u7ed3\u6784\u7b80\u5355\uff0c\u6210\u672c\u4f4e\uff0c\u80fd\u591f\u63d0\u9ad8\u540e\u51cf\u9707\u5668\u5b89\u88c5\u70b9\u5f3a\u5ea6\uff0c\u907f\u514d\u540e\u51cf\u9707\u5668\u5b89\u88c5\u70b9\u5f00\u88c2\u73b0\u8c61\u53ca\u540e\u8f6e\u7f69\u5f00\u88c2\u73b0\u8c61\u51fa\u73b0\uff0c\u63d0\u9ad8\u6574\u8f66\u6027\u80fd\uff0c\u786e\u4fdd\u9a7e\u4e58\u4eba\u5458\u4eba\u8eab\u5b89\u5168\u300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后减震器结构
本专利技术属于汽车零部件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汽车后减震器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的汽车后减震器一般布置在后轮罩的中间部位,并且后减震器向车内方向倾斜。后减震器通过安装支架直接焊接于后轮罩上,在汽车进行强化试验或长期使用过程中,由于安装支架与后轮罩的连接区域强度薄弱,后减震器在安装支架上的安装点及后轮罩容易开裂,导致整车性能出现问题。与此同时,由于减震器向内倾斜,占用车内部分空间,影响汽车后排三人座椅空间布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能够有效提高后减震器安装点的强度,避免后减震器安装点开裂现象及后轮罩开裂现象出现,从而有效提高整车性能,确保驾乘人员安全,同时还能够有效增大汽车后排座椅布置空间,适应不同座椅安装的汽车后减震器结构。要解决以上所述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本专利技术为一种汽车后减震器结构,所述的汽车后减震器结构包括后减震器,后减震器与减震器支架连接,所述的减震器支架的减震器安装板与减震器加强板焊接连接,轮罩内板与轮罩外板连接,轮罩内板与减震器加强板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后减震器结构,所述的汽车后减震器结构包括后减震器(1),后减震器(1)与减震器支架(2)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减震器支架(2)的减震器安装板(4)与减震器加强板(3)焊接连接,轮罩内板(5)与轮罩外板(6)连接,轮罩内板(5)与减震器加强板(3)焊接连接,减震器支架(2)的减震器加强板(3)与轮罩内板(5)焊接连接,减震器加强板(3)与后纵梁(8)焊接连接,轮罩外板(6)上设置轮罩加强板(9),轮罩加强板(9)与减震器加强板(3)焊接连接,后减震器(1)与减震器安装板(4)焊接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后减震器结构,所述的汽车后减震器结构包括后减震器(1),后减震器(1)与减震器支架(2)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减震器支架(2)的减震器安装板(4)与减震器加强板(3)焊接连接,轮罩内板(5)与轮罩外板(6)连接,轮罩内板(5)与减震器加强板(3)焊接连接,减震器支架(2)的减震器加强板(3)与轮罩内板(5)焊接连接,减震器加强板(3)与后纵梁(8)焊接连接,轮罩外板(6)上设置轮罩加强板(9),轮罩加强板(9)与减震器加强板(3)焊接连接,后减震器(1)与减震器安装板(4)焊接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后减震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减震器安装板(4)与减震器加强板(3)下表面焊接连接,轮罩内板(5)上端与轮罩外板(6)内侧焊接连接,轮罩内板(5)下端与减震器加强板(3)上端焊接连接,减震器加强板(3)下端与后纵梁(8)焊接连接,轮罩加强板(9)上端与减震器加强板(3)上端焊接连接,后减震器(1)上端与减震器安装板(4)焊接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后减震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轮罩加强板(9)包括轮罩上加强板(7)和轮罩下加强板(10),轮罩上加强板(7)下端和轮罩下加强板(10)上端焊接连接,轮罩上加强板(7)上端与轮罩外板(6)内侧焊接连接,轮罩下加强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本祥,沈俊,高洁,许俊新,陈伟,高发华,张民,周天胜,
申请(专利权)人:奇瑞商用车安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