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连接器组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017723 阅读: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18 20:58
一种电子连接器组合,其包含一固定座、多个连接器接头、一转接板、以及一外壳,该固定座由两侧板间隔形成一容置空间,该些侧板相向设有一引导结构;该些连接器接头各具有两排相对的多个导电端子结构的设计,提供正反方向对接的功效;该转接板由该引导结构安装于该容置空间中,各该连接器接头焊接于该转接板上,且该转接板与多个转接端子电性连接;该外壳包覆该固定座,且露出该些连接器接头;使多个连接器整合成一连接器组合,通过多合一的连接器组合降低生产成本,满足众多连接装置的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子连接器组合
本技术涉及一种具有多个连接器所组装成的一电子连接器组合。
技术介绍
一般常见的连接器为通用序列汇流排(UniversalSerialBus,USB),因USB具有支援热插拔及即插即用,故受到使用者的青睐,USB连接器的传输速度从一开始的USB1.0的低速规格(LowSpeed)频宽为1.5Mbps(速度约为183.1KB/s),随着现代科技快速发展,大量数据传输的迫切需求,进而发展到现在的USB3.1的超高速+(SuperSpeed+)频宽为10Gbps(速度约为1.192GB/s),且USB接头的规格从一开始有方向性的TypeA规格设计,改良到现在为正反两面皆可插接的TypeC规格设计,大大的满足了使用者数据大量传输的需求以及连接器接头插接的准确性,使得USB的规格广为大众所使用。现今许多电脑多媒体产品多采用USB传输规格与电脑主机传输,故单一个USB连接器接头的设计已无法满足当下的需求,多个独立USB接头排列而成的连接器产品因连接过近,可能造成两数据传输间造成彼此干扰,如何开发出一款传输信号良好、简化工艺、提高良率及降低成本的连接器组合为当下迫切的需求。为了解决连接器堆叠或并列的需求,美国第7604490号公告专利申请技术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A,请参阅附图图14所示,该电连接器A为堆叠结构所组成,该电连接器包含多个第一端子B、多个第二端子C、多个第三端子D、多个第四端子E、一上舌板H、一下舌板I、一绝缘板F及一壳体(图未示)。该些第二端子C嵌入成形于该下舌板I,该些第四端子E嵌入成形于该上舌板H,该绝缘块F分为一上区域F1及一下区域F2,该上区域F1及该下区域F2之间设有一间隔件G,该上区域F1设有一U形凹槽F11及多个收容槽F12,该U形凹槽F11收容该上舌板H,且该些第四端子E分别穿设于该些收容槽F12,该下区域F2设有一U形凹槽F21及多个收容槽F22,该U形凹槽F21收容该下舌板I,且该些第二端子C分别穿设于该些收容槽F22,该些第一端子B及该些第三端子D亦穿设于相对应的各该收容槽F12、F22,该些第一端子B接触部凸出该下舌板I外及该些第三端子D的接触部凸出该上舌板H外,形成USBTypeA的排列方式,且该些端子的尾端向下弯折且与该些舌板形大致成直角,且该壳体包覆于该绝缘块F。然而在前述技术中,该电连接器A公开的是USBTypeA堆叠的技术,虽提供了两个连接器接头整合为一体的概念,但其制造过程手续繁杂,耗费较多人工及成本,且该第三端子D及该第四端子E的端子长度较长,在制造及组装过程中容易产生误差,造成尺寸不易控制,且较长的传输路径容易产生信号的干扰及衰退,进而影响该电连接器整体的传输效果。由于该现有技术无法提供连接器接头可正反向皆可对接的连接器堆叠组合,且多个端子在组装的过程中无法达到较高的良率比例,组装工艺手续繁杂,故无法满足产业实际需求,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改善的技术方技术以克服困境。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连接器组合,该电子连接器组合包含至少两连接器接头组装而成,将原本单独存在的多个连接器接头整合成为一体的电子连接器组合,有效率地提供多个对接连接器使用,而且该些连接器接头采用USBTypeC的规格设计,使得与该些对接连接器对接时不会有插错方向的问题,提高使用上的便利性。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连接器组合,该电子连接器组合包含一面板、一外壳及至少两连接器接头,该些连接器接头分别固定于该面板及该外壳,当该些连接器接头与对接连接器对接插拔时,该些连接器接头通过该面板及该外壳的固定,可保护该些连接器接头焊接部的结构强度,确保在插接过程中不会受到外力影响发生脱锡及信号中断的问题发生。为达到上述的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电子连接器组合,该电子连接器组合包含一固定座、一转接板、一外壳、一面板、多个连接器接头及一电路板。该固定座由两侧板所形成一容置空间,该些侧板分别于该容置空间内相对表面各设有一引导结构,且该些侧板分别设有一凸柱,每一凸柱各位于各该引导结构的一侧边且与各该引导结构平行,且各该凸柱于相对应的该侧板连接侧设有多个缺口;该些连接器接头包含一第一端子组、一第二端子组、一屏蔽接地件及一屏蔽壳体,该第一端子组、该第二端子组分别具有两排相对的多个第一导电端子及多个第二导电端子,该屏蔽接地件夹设于该第一端子组及该第二端子组之间,且该屏蔽壳体包覆于该第一端子组及该第二端子组;该转接板由该引导结构安装于该些侧板间的该容置空间中,至少两连接器接头焊接于该转接板上,且该转接板与多个转接端子电性连接。该面板表面具有多个扣合部及至少两开孔,该面板通过该些扣合部分别卡合于该些凸柱的各该缺口,该些开孔分别套设于该些连接器接头上,该面板表面与该扣合部垂直;该外壳为金属板体冲压成型,且该外壳包含两侧壁、一后壁、一顶壁及一前壁形成的一腔体,该腔体收容该固定座,使该外壳包覆该固定座,且该前壁设有至少两开口对应露出该些连接器接头,该侧壁及该后壁延伸出多个接地脚,该些接地脚及该些转接端子焊接于该电路板上。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电子连接器组合包含一固定座、多个连接器接头、一转接板、以及一外壳;该固定座由两个侧板间隔形成一容置空间,所述侧板相向设有一引导结构;所述连接器接头包含一第一端子组、第二端子组、一屏蔽接地件及一屏蔽壳体,该第一端子组及该第二端子组分别具有两排相对的多个第一导电端子及多个第二导电端子,该屏蔽接地件夹设于该第一端子组及该第二端子组之间,且该屏蔽壳体包覆于该第一端子组及该第二端子组;该转接板由该引导结构安装于该容置空间中,各该连接器接头焊接于该转接板上,且该转接板与多个转接端子电性连接;以及该外壳包覆该固定座,且露出所述连接器接头。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其中该固定座的两侧板分别设有一凸柱,每一所述凸柱分别位于各该引导结构的一侧边,一面板,该面板自该外壳分离且被固定于所述侧板,该面板表面至少具有一开孔分别套设于所述连接器接头上。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其中该固定座的各该凸柱上设有多个缺口,该面板具有多个扣合部,所述扣合部垂直该面板表面,所述扣合部分别与各该凸柱上的所述缺口卡合。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其中该外壳为金属板体冲压成型,该外壳包含两侧壁、一后壁、一顶壁及一前壁。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其中该外壳具有至少一开口提供所述连接器接头的各该屏蔽壳体凸伸出该外壳,该开口的长轴方向垂直于所述侧板或平行于所述侧板。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第一导电端子及所述第二导电端子分别具有多个第一焊接部及多个第二焊接部,所述第一焊接部及所述第二焊接部焊接于该转接板上。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其中所述侧板之间设有一底板,该外壳的该前壁延伸出一延伸部,该延伸部垂直该前壁表面,该延伸部扣合于该固定座的该底板。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其中各该转接端子具有延伸出该底板的多个接脚,该外壳延伸出多个接地脚,所述接脚及所述接地脚分别焊接于另一电路板上。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其中该引导结构为凹槽结构或是凸肋结构。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其中所述转接端子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电子连接器组合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子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连接器组合包含:一固定座,该固定座由两个侧板间隔形成一容置空间,所述侧板相向设有一引导结构;多个连接器接头,所述连接器接头包含一第一端子组、第二端子组、一屏蔽接地件及一屏蔽壳体,该第一端子组及该第二端子组分别具有两排相对的多个第一导电端子及多个第二导电端子,该屏蔽接地件夹设于该第一端子组及该第二端子组之间,且该屏蔽壳体包覆于该第一端子组及该第二端子组;一转接板,该转接板由该引导结构安装于该容置空间中,各该连接器接头焊接于该转接板上,且该转接板与多个转接端子电性连接;以及一外壳,该外壳包覆该固定座,且露出所述连接器接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子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连接器组合包含:一固定座,该固定座由两个侧板间隔形成一容置空间,所述侧板相向设有一引导结构;多个连接器接头,所述连接器接头包含一第一端子组、第二端子组、一屏蔽接地件及一屏蔽壳体,该第一端子组及该第二端子组分别具有两排相对的多个第一导电端子及多个第二导电端子,该屏蔽接地件夹设于该第一端子组及该第二端子组之间,且该屏蔽壳体包覆于该第一端子组及该第二端子组;一转接板,该转接板由该引导结构安装于该容置空间中,各该连接器接头焊接于该转接板上,且该转接板与多个转接端子电性连接;以及一外壳,该外壳包覆该固定座,且露出所述连接器接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该固定座的两侧板分别设有一凸柱,每一所述凸柱分别位于各该引导结构的一侧边,一面板,该面板自该外壳分离且被固定于所述侧板,该面板表面至少具有一开孔分别套设于所述连接器接头上。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该固定座的各该凸柱上设有多个缺口,该面板具有多个扣合部,所述扣合部垂直该面板表面,所述扣合部分别与各该凸柱上的所述缺口卡合。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连接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贤昌
申请(专利权)人:宣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