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392274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7 07: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充电装置,包含座体、充电组件、填充件及排水组件。座体包含充电槽及容置槽。充电槽具有第一开口及第二开口。第一开口具有第一透孔,容置槽具有第二透孔。充电组件连接于第二开口。填充件连接于第一开口的内侧并邻近于第一透孔,填充件具有连接口。排水组件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透孔与第二透孔。第一开口的内侧具有第一距离,连接口的内侧具有第二距离,第一距离大于第二距离。第一距离大于第二距离。第一距离大于第二距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充电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充电装置,尤指一种具有填充件、第一透孔及第二透孔的充电装置,并利用填充件、第一透孔及第二透孔进行排水。

技术介绍

[0002]电子装置已朝向微小化及可携带的趋势发展,因此越来越多电子装置被设计成无插头接电的可携式设备。然而,这种可携式设计的电子装置通常需要依靠电池供电,当电池容量不足时,用户必须为电子装置进行充电(例如以充电座进行充电)。当电子装置的使用环境和充电环境皆为常温下操作时,电子装置与充电座通常可以正常进行充电。然而,当电子装置使用环境为低温工作环境、充电座设置在常温工作环境时,由于电子装置从低温环境转移到常温环境会形成温差,电子装置相对低温的表面会逐渐将水气凝结成水滴,并且水滴会沿着电子装置的表面流向充电座。在充电座于充电过程中,水气或水珠会造成充电座端子的电镀层电解,加速金属氧化现象,导致充电座的端子充电失效或异常。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在一些实施例中,一种充电装置包含座体、充电组件、填充件及排水组件。座体包含充电槽及容置槽。充电槽具有第一开口及第二开口。第一开口具有第一透孔,容置槽具有第二透孔。充电组件连接于第二开口。填充件连接于第一开口的内侧并邻近于第一透孔,填充件具有连接口。排水组件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透孔与第二透孔。第一开口的内侧具有第一距离,连接口的内侧具有第二距离,第一距离大于第二距离。
[0004]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透孔具有水平线,填充件具有轴线,轴线平行于水平线。
[0005]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透孔包含入口及出口,入口位于水平线一侧,出口位于水平线另一侧。
[0006]在一些实施例中,入口具有第一端点及第二端点,填充件紧邻于第二端点。
[0007]在一些实施例中,充电组件的中心具有铅锤线,第一端点距离铅锤线为第三距离,第二端点距离铅锤线为第四距离,第三距离大于或等于第四距离。
[0008]在一些实施例中,充电槽内侧具有组装凹槽,组装凹槽邻近于第一透孔,填充件组装于组装凹槽,并凸伸出组装凹槽。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充电装置更包含感测器,感测器位于填充件与第二开口之间并耦接充电组件,感测器用以感测到第一湿度值时,产生启讯号,并感测到第二湿度值时,产生迄讯号。充电组件用以依据启讯号停止充电,并依据迄讯号恢复充电。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充电装置更包含加热组件,位于填充件与第二开口之间并耦接感测器,用以依据启讯号进行加热作动,并依据迄讯号停止加热作动。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开口的两端分别延伸有第一挡墙及第二挡墙,第一挡墙具有第一导引面,第二挡墙具有第二导引面,第一导引面及第二导引面分别朝向第一开口。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挡墙的两侧具有第一侧板组,第二挡墙的两侧有第二侧板
组,第一侧板组及第二侧板组分别沿着第一开口的两侧延伸。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开口具有第三透孔,第三透孔位于第一透孔的相对侧,排水组件一端连接于第一透孔及第三透孔,另一端连接于第二透孔。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排水组件包含第一排水单元及第二排水单元,容置槽包含第五透孔,第一排水单元一端连接于第一透孔,另一端连接于第二透孔,第二排水单元一端连接于第三透孔,另一端连接于第五透孔。
[0015]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透孔具有水平线,填充件具有轴线,轴线相交于水平线并具有夹角,且填充件其中一侧邻近于第一透孔,夹角为锐角。
[0016]综上所述,依据一些实施例,充电装置通过位于充电槽的填充件及第一透孔,使水滴可被填充件阻挡流向充电组件,此外,填充件可引导水滴流向第一透孔,并且从第二透孔排出至充电装置的座体之外,以确保充电组件不会接触到水滴,并维持充电组件正常进行充电。
[0017]以下在实施方式中详细叙述本专利技术的详细特征以及优点,其内容足以使任何熟习相关技艺者了解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并据以实施,且根据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权利要求范围及图式,任何熟习相关技艺者可轻易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相关的目的及优点。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专利技术在一些实施例中,充电装置的立体图。
[0019]图2为图1在A

A方向的剖面图。
[0020]图3为本专利技术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装置连接充电装置的正视图。
[0021]图4为图1在A

A方向的侧视剖面图,显示电子装置连接至座体的示意图。
[0022]图5为图2在区域5的放大图,显示第一开口两侧的距离及填充件两侧的距离。
[0023]图6为图2在区域5的放大图,显示第一端点与第二端点分别与铅锤线的距离示意图。
[0024]图7为本专利技术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装置在图1中B

B方向的剖面图,显示充电槽内的感测器及加热组件的位置。
[0025]图8为本专利技术在一些实施例中,充电装置在图1中A

A方向的剖面图,显示第一透孔与第三透孔的相对位置。
[0026]图9为本专利技术在一些实施例中,充电装置在图1中A

A方向的剖面图,显示第一排水单元与第二排水单元的相对位置。
[0027]图10为本专利技术在一些实施例中,充电装置在图1中A

A方向的剖面图,显示轴线与水平线之间的夹角。
[0028]其中,附图标记:
[0029]10:充电装置
[0030]102:座体
[0031]104:充电组件
[0032]106:填充件
[0033]107:连接口
[0034]108:排水组件
[0035]110:充电槽
[0036]112:容置槽
[0037]114:第一开口
[0038]116:第二开口
[0039]118:第一透孔
[0040]120:第二透孔
[0041]122:充电连接部
[0042]124:连接端子
[0043]126:组装凹槽
[0044]127:固定部
[0045]128:入口
[0046]130:出口
[0047]132:第一端点
[0048]134:第二端点
[0049]136:第一挡墙
[0050]138:第二挡墙
[0051]140:第一导引面
[0052]142:第二导引面
[0053]144:第一侧板组
[0054]146:第二侧板组
[0055]148:感测器
[0056]150:加热组件
[0057]151:透气孔
[0058]152:第三透孔
[0059]154:第一排水单元
[0060]156:第二排水单元
[0061]158:第五透孔
[0062]20:电子装置
[0063]201:充电部
[0064]A: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一座体,包含一充电槽及一容置槽,该充电槽具有一第一开口及一第二开口,该第一开口具有一第一透孔,该容置槽具有一第二透孔;一充电组件,连接于该第二开口;一填充件,连接于该第一开口的内侧并邻近于该第一透孔,该填充件具有一连接口;以及一排水组件,两端分别连接该第一透孔与该第二透孔;其中,该第一开口的内侧具有一第一距离,该连接口的内侧具有一第二距离,该第一距离大于该第二距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孔具有一水平线,该填充件具有一轴线,该轴线平行于该水平线。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孔包含一入口及一出口,该入口位于该水平线一侧,该出口位于该水平线另一侧。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入口具有一第一端点及一第二端点,该填充件紧邻于该第二端点。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充电组件的一中心具有一铅锤线,该第一端点距离该铅锤线为一第三距离,该第二端点距离该铅锤线为一第四距离,该第三距离大于或等于该第四距离。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充电槽内侧具有一组装凹槽,该组装凹槽邻近于该第一透孔,该填充件组装于该组装凹槽,并凸伸出该组装凹槽。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更包含一感测器,位于该填充件与该第二开口之间并耦接该充电组件,用以感测到一第一湿度值时,产生一启讯号,并感测到一第二湿度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俊德杨胜迪刘轩如陈国维郑御民
申请(专利权)人:宣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