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传送带的自动纠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012921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18 16: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传送带的自动纠偏装置,包括对称安装在传送带两侧下方的一对底座,两侧的底座各设有两条导轨,两条导轨的滑座上通过各自安装的支撑杆连接一块架板,架板的内侧通过安装的一对轴承座和转轴连接固定一个光面导向轮;架板的外侧经两个连接架铰接两根摇杆,两根摇杆的另一端经连接架连接一根水平摆杆,水平摆杆外侧固定的两块纵向滑块分别与底座上安装的两个纵向导向柱滑动连接;一对底座上的两个水平摆杆中间通孔中固定的辊轴经联轴节与传送带摩擦滚筒两端的滚筒轴杆连接;传送带的上传送带段处于两光面导向轮中间的位置,传送带的下传送带段内表面与传送带摩擦滚筒相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使跑偏的传送带移回到中间位置,实现自动纠偏。

Automatic deviation rectifying device for conveyer belt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automatic correction device of conveyor belt, including symmetrically installed below a conveyor belt on both sides of the base, on both sides of the base are respectively provided with two guide rails, the two guide rails on the sliding seat connected with a frame plate through the respective installation support rod, the inner side of the frame plate through the installation of a the bearing seat and the shaft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a light guide wheel; lateral frame plate by the two connecting frame is hinged with two two rocker rocker, the other end of the connecting frame is connected with a horizontal pendulum rod, horizontal swing lever is fixed outside the two longitudinal block are respectively connected with the base is arranged on the two longitudinal guide post a pair of sliding; two level on the base of the swing rod is fixed in the middle of the roller shaft hole by coupling with the conveyor belt roller shaft friction roller at both ends of the connection; the conveyor belt on the belt section in the two round in the middle of a light guide The inner surface of the lower conveyor section of the conveyor belt is tangent to the friction roller of the conveyer belt. The utility model can shift the moving belt from the running back to the middle position to realize automatic rectific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传送带的自动纠偏装置
本技术属于机械制造
,涉及一种传送机构,具体涉及一种传送带的自动纠偏装置。
技术介绍
具有传送带的传送装置在工农业生产中应用十分广泛,而在传送带这种传送装置使用过程中,传送带往往因为长时间使用而松弛,或者是由于传送带表面受力不均匀,主、从动滚筒不平衡等因素,出现传送带偏移。通常情况下,传送带偏移后都需要通过人工来纠正,因此造成生产效率大大地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克服上述现有传送带传送装置技术上的不足,提供一种传送带的自动纠偏装置,使传送带在使用松弛跑偏以后通过自动纠偏装置自动纠正,节省了大量人力,提高了生产效率,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传送带的自动纠偏装置,包括对称安装在传送带两侧下方的一对底座,所述两侧的底座各设有两条导轨,两条导轨的滑座上通过各自安装的支撑杆连接一块架板,架板的内侧通过安装的一对轴承座和转轴连接固定一个光面导向轮;架板的外侧经两个连接架铰接两根摇杆,两根摇杆的另一端经连接架连接一根水平摆杆,水平摆杆外侧固定的两块纵向滑块分别与底座上安装的两个纵向导向柱滑动连接;所述一对底座上的两个水平摆杆中间通孔中固定的辊轴经联轴节与传送带摩擦滚筒两端的滚筒轴杆连接;所述传送带的上传送带段处于两光面导向轮中间的位置,传送带的下传送带段内表面与传送带摩擦滚筒相切。本技术所述的传送带的自动纠偏装置,其特征还在于,所述的传送带摩擦滚筒两端均设有向内纠偏传送带的锥度段。所述架板上的光面导向轮与转轴之间的配合为防止光面导向轮上下移动的过盈配合。所述的传送带摩擦滚筒处于水平位置时,纠偏后的上传送带与光面导向轮之间存在一定间隙。所述两个固定于水平摆杆的辊轴轴端分别箍有橡胶帽。本技术传送带的自动纠偏装置,通过跑偏的传送带在驱使光面导向轮带动架板向外移动的同时,经摇杆促使水平摆杆沿纵向导向轴下移的同时,经辊轴及联轴节向内顶推传送带摩擦滚筒,再经传送带摩擦滚筒端头设有的锥度段向内挤靠传送带,使传送带回到中间位置,实现自动纠偏。本技术能够在短时间内纠正偏移的传送带,省去人工纠偏的步骤,解放了人力物力,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附图说明图1、图2是本技术传送带的自动纠偏装置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传送带摩擦滚筒安装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传送带摩擦滚筒向右侧下方偏移时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纠偏计算数学原理图。图中,1.底座,2.导轨,3.滑座,4.支撑杆,5.架板,6.轴承座,7.转轴,8.光面导向轮,9.连接架,10.摇杆,11.水平摆杆,12.纵向滑块,13.纵向导向柱,14.辊轴,15.橡胶帽,16.联轴节,17.滚筒轴杆,18.传送带摩擦滚筒,19.传送带,20.上传送带段,21.下传送带段,22.锥度段。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一种传送带的自动纠偏装置,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对称安装在传送带两侧下方的一对底座1,所述两侧的底座1各设有两条导轨2,两条导轨2的滑座3上通过各自安装的支撑杆4连接一块架板5,架板5的内侧通过安装的一对轴承座6和转轴7连接固定一个光面导向轮8;架板5的外侧经两个连接架9铰接两根摇杆10,两根摇杆10的另一端经连接架9连接一根水平摆杆11,水平摆杆11外侧固定的两块纵向滑块12分别与底座1上安装的两个纵向导向柱13滑动连接;两个固定于水平摆杆11的辊轴14轴端分别箍有橡胶帽15。如图3所示,一对底座1上的两个水平摆杆11中间通孔中固定的辊轴14经联轴节16与传送带摩擦滚筒18两端的滚筒轴杆17连接;传送带19的上传送带段20处于两光面导向轮8中间的水平位置,传送带19的下传送带段21内表面与传送带摩擦滚筒18相切;传送带摩擦滚筒18两端均设有向内纠偏传送带的锥度段22。本技术架板5上的光面导向轮8与转轴7之间的配合为防止光面导向轮8上下移动的过盈配合;传送带摩擦滚筒18处于水平位置时,纠偏后的上传送带段20与光面导向轮8之间存在一定间隙。当装有本技术传送带的自动纠偏装置的设备在运行过程中,传送带19往往因为长时间使用而出现松弛,传送带19向一侧偏移,此时传送带19的上传送带段20会挤压该侧光面导向轮8推动架板5向外移动,从而推动连接架9及连接的两根摇杆10向外水平移动,由于受两根摇杆10连接的水平摆杆11所固定的纵向滑块12限制,水平摆杆11只好带着两根摇杆10沿纵向导向柱13竖直向下移动,在水平摆杆11沿纵向导向柱13下移的同时,通过辊轴14及联轴节16带着滚筒轴杆17向下运动,并使该侧传送带摩擦滚筒18向下倾斜。传送带摩擦滚筒18倾斜后致使该侧传送带摩擦滚筒18端头设有的锥度段22锥面向下传送带段21的上表面施加斜向内侧的压力,迫使传送带19向与其偏移相反的方向运动,从而纠正传送带19跑偏的位置。在传送带19回正过程中,下传送带段21上表面给予传送带摩擦滚筒18的作用力使其重回水平位置,并通过滚筒轴杆17、联轴节16、辊轴14、水平摆杆11及摇杆10的联动,使光面导向轮8回到原先的中间位置,达到传送带19自动纠偏的作用。如图4所示,当传送带摩擦滚筒18水平时,传送带摩擦滚筒18的滚筒轴杆17与联轴节16的连接部位为孔轴间隙配合,由于联轴节16的连接孔具有足够深度。当传送带19的上传送带段20向一侧偏移时,传送带摩擦滚筒18该侧的滚筒轴杆17向下运动,滚筒轴杆17可在联轴节16的连接孔内滑动但不脱离。在图5所示的三角形中,a线段为摇杆10两端铰接部位的水平距离,b线段为摇杆10两端铰接部位的垂直距离,c线段为摇杆10两端铰接部位的直线距离。根据数学方程:a2+b2=c2①(a-x)2+(b+y)2=c2②②式中y对x求导得:③式中y′对X求导得:由数学方程可知,随着偏移量x的匀速增加,传送带摩擦滚筒18该侧滚筒轴杆17向下运动的位移量y的增长速率越来越小。因此,应尽可能使的初始值较小,使得纠偏所需时间尽可能短。上述实施方式只是本技术的一个实例,不是用来限制技术的实施与权利范围,凡依据本技术申请专利保护范围所述的内容做出的等效变化和修饰,均应包括在本技术申请专利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传送带的自动纠偏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传送带的自动纠偏装置,包括对称安装在传送带两侧下方的一对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侧的底座(1)各设有两条导轨(2),两条导轨(2)的滑座(3)上通过各自安装的支撑杆(4)连接一块架板(5),架板(5)的内侧通过安装的一对轴承座(6)和转轴(7)连接固定一个光面导向轮(8);架板(5)的外侧经两个连接架(9)铰接两根摇杆(10),两根摇杆(10)的另一端经连接架(9)连接一根水平摆杆(11),水平摆杆(11)外侧固定的两块纵向滑块(12)分别与底座(1)上安装的两个纵向导向柱(13)滑动连接;所述一对底座(1)上的两个水平摆杆(11)中间通孔中固定的辊轴(14)经联轴节(16)与传送带摩擦滚筒(18)两端的滚筒轴杆(17)连接;所述传送带(19)的上传送带段(20)处于两光面导向轮(8)中间的位置,传送带(19)的下传送带段(21)内表面与传送带摩擦滚筒(18)相切。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传送带的自动纠偏装置,包括对称安装在传送带两侧下方的一对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侧的底座(1)各设有两条导轨(2),两条导轨(2)的滑座(3)上通过各自安装的支撑杆(4)连接一块架板(5),架板(5)的内侧通过安装的一对轴承座(6)和转轴(7)连接固定一个光面导向轮(8);架板(5)的外侧经两个连接架(9)铰接两根摇杆(10),两根摇杆(10)的另一端经连接架(9)连接一根水平摆杆(11),水平摆杆(11)外侧固定的两块纵向滑块(12)分别与底座(1)上安装的两个纵向导向柱(13)滑动连接;所述一对底座(1)上的两个水平摆杆(11)中间通孔中固定的辊轴(14)经联轴节(16)与传送带摩擦滚筒(18)两端的滚筒轴杆(17)连接;所述传送带(19)的上传送带段(2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建荘林城麦家健钟浩钊鲁忠臣
申请(专利权)人:华南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