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伸缩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009637 阅读: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18 12: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可伸缩支架,包括若干彼此嵌套的套管,若干个彼此嵌套连接的套管具有同一轴线,不同内径。由于若干个套管彼此嵌套在一起,因此当需要进行折叠时,只需要将内径较小的套管通过外力挤压放置于内径较大的套管中即可。通过这样的设置方式,可以有效地减小整个支架所占用的空间。

Telescopic support

The telescopic bracket provided by the utility model comprises a plurality of sleeves nested with each other, and a plurality of sleeves connected with each other are provided with the same axis and different inner diameters. Since a plurality of casings are nested together with each other, it is only necessary to place the casing with smaller inner diameter into the casing with larger inner diameter by external force when folding is needed. By such a setting, the space occupied by the whole bracket can be effectively reduc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伸缩支架
本技术涉及支架
,具体涉及一种可伸缩的支架。
技术介绍
卫浴支架常用在家里的浴室当中,用来安放浴巾、衣物等。现有技术中,支架往往一体成型,其形状不能发生改变,导致无论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还是在运输和仓储过程中,占居的空间比较大。尤其是当今小户型居多,浴室中的空间较小,因此如何合理地利用浴室空间,显得更加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卫浴之间形状不可改变、占用空间较大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可伸缩支架。为此,本技术提供一种可伸缩支架,包括若干彼此嵌套的套管,若干个彼此嵌套连接的套管具有同一轴线,不同内径。所述套管包括:主套管,固定在墙体上,所述主套管的内径最大;若干分套管,彼此嵌套连接,沿远离所述主套管的方向,若干分套管的内径逐渐减小。所述套管的后端成型有扣合部,与所述套管相扣合的套管的前端成型有阻挡部,所述阻挡部用以限制所述套管的运动位置。所述主套管与墙体接触的部位上成型有固定部,用以将所述主套管安装在墙体上。所述套管包括彼此平行且对称设置的第一套管组和第二套管组,所述第一套管组和所述第二套管组远离墙体的一端连接有“U”型连接环。所述“U”型连接环上安装有与墙体平行的连接棒。本技术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1.本技术提供的可伸缩支架,包括若干彼此嵌套的套管,若干个彼此嵌套连接的套管具有同一轴线,不同内径。由于若干个套管彼此嵌套在一起,因此当需要进行折叠时,只需要将内径较小的套管通过外力挤压放置于内径较大的套管中即可。通过这样的设置方式,可以有效地减小整个支架所占用的空间。2.本技术提供的可伸缩支架,所述套管的后端成型有扣合部,与所述套管相扣合的套管的前端成型有阻挡部,所述阻挡部用以限制所述套管的运动位置。当需要使用支架时,将内径较小的套管从内径较大的套管中拉出,当扣合部运动至阻挡部时,阻挡部可以限制扣合部的进一步运动,从而防止彼此相连的套管发生分离。3.本技术提供的可伸缩支架,所述套管包括彼此平行且对称设置的第一套管组和第二套管组,所述第一套管组和所述第二套管组远离墙体的一端连接有“U”型连接环。通过所述“U”型连接环,首先可以将所述第一套管组合第二套管组连接为一体,增加二者之间的稳定性。同时,“U”型连接环可以搭放衣物等,提供了整个支架的工作效率。4.本技术提供的可伸缩支架,所述“U”型连接环上安装有与墙体平行的连接棒。所述连接棒起到辅助作用,用来搭放衣物等,增加了整个支架的搭放能力;同时,连接棒与墙体平行设置,当支架折叠后,连接棒不会突出设置,使整个支架占用的空间减小。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所述可伸缩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所述可伸缩支架结构中所述扣合部与所述阻挡部之间的连接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所述可伸缩支架结构在收缩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套管;11-第一套管组;12-第二套管组;2-主套管;3-分套管;4-“U”型连接环;5-连接棒;6-固定部;7-扣合部;8-阻挡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技术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实施例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可伸缩支架,包括若干彼此嵌套的套管1,若干个彼此嵌套连接的套管1具有同一轴线,不同内径。由于若干个套管1彼此嵌套在一起,因此当需要进行折叠时,只需要将内径较小的套管1通过外力挤压放置于内径较大的套管1中即可。通过这样的设置方式,可以有效地减小整个支架所占用的空间。具体地,如图1所示,所述套管1包括:主套管2,固定在墙体上,所述主套管2的内径最大;若干分套管3,彼此嵌套连接,沿远离所述主套管2的方向,若干分套管3的内径逐渐减小。具体地,所述套管1的后端成型有扣合部7,与所述套管1相扣合的套管1的前端成型有阻挡部8,所述阻挡部8用以限制所述套管1的运动位置。当需要使用支架时,将内径较小的套管1从内径较大的套管1中拉出,当扣合部7运动至阻挡部8时,阻挡部8可以限制扣合部7的进一步运动,从而防止彼此相连的套管1发生分离。本实施例中,所述主套管2与墙体接触的部位上成型有固定部6,用以将所述主套管2安装在墙体上。具体地,所述主套管2与墙体之间通过螺栓固定在一起。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套管1包括彼此平行且对称设置的第一套管组11和第二套管组12,所述第一套管组11和所述第二套管组12远离墙体的一端连接有“U”型连接环4。通过所述“U”型连接环4,首先可以将所述第一套管组11合第二套管组12连接为一体,增加二者之间的稳定性。同时,”U型连接环4可以搭放衣物等,提供了整个支架的工作效率。本实施例中,所述”U型连接环4上安装有与墙体平行的连接棒5。所述连接棒5起到辅助作用,用来搭放衣物等,增加了整个支架的搭放能力;同时,连接棒5与墙体平行设置,当支架折叠后,连接棒5不会突出设置,使整个支架占用的空间减小。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技术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可伸缩支架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伸缩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彼此嵌套的套管(1),若干个彼此嵌套连接的套管(1)具有同一轴线,不同内径,所述套管(1)包括彼此平行且对称设置的第一套管组(11)和第二套管组(12),所述第一套管组(11)和所述第二套管组(12)远离墙体的一端连接有“U”型连接环(4),所述第一套管组(11)合第二套管组(12)包括:主套管(2),固定在墙体上,所述主套管(2)的内径最大;若干分套管(3),彼此嵌套连接,沿远离所述主套管(2)的方向,若干分套管(3)的内径逐渐减小,所述套管(1)的后端成型有扣合部(7),与所述套管(1)相扣合的套管(1)的前端成型有阻挡部(8),所述阻挡部(8)用以限制所述套管(1)的运动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伸缩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彼此嵌套的套管(1),若干个彼此嵌套连接的套管(1)具有同一轴线,不同内径,所述套管(1)包括彼此平行且对称设置的第一套管组(11)和第二套管组(12),所述第一套管组(11)和所述第二套管组(12)远离墙体的一端连接有“U”型连接环(4),所述第一套管组(11)合第二套管组(12)包括:主套管(2),固定在墙体上,所述主套管(2)的内径最大;若干分套管(3),彼此嵌套连接,沿远离所述主套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伟李莉薛鹏君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服装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