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005621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15 20: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换热器,包括:壳体,壳体上形成有煤气进口和煤气出口、换热介质进口和换热介质出口、以及气化剂进口和气化剂出口;至少一个换热套管,换热套管设在壳体内,换热套管包括与煤气进口和煤气出口相通的第一换热管和套设在第一换热管外且与第一换热管之间限定出换热流道的第二换热管,换热流道与换热介质进口和换热介质出口相通,第二换热管与壳体之间限定出与气化剂进口和气化剂出口相通的气化剂流道。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换热器,通过在换热器内设置至少一个换热套管,使得煤气和气化剂之间通过换热介质间接换热,当换热器内的换热部件破损导致泄露时,煤气与气化剂不会直接接触,保证换热器安全运行。

Heat exchanger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heat exchanger which comprises a casing, a gas inlet and a gas outlet, a heat exchange medium inlet and the heat medium outlet, and the gasifying agent gasification agent import and export formed on the shell; at least one heat pipe, the heat pipe heat exchanger is arranged inside the shell body, including casing and gas the import and export of gas with the first heat exchange pipe and the heat exchange tube is sleeved on the first and the first heat exchange pipe defined between the heat exchange channel of the second heat exchanger tube, heat flow and heat exchange medium inlet and a heat exchange medium outlet, second heat pipe and casing between Limited import and gasification agent and gasification agent is communicated with the outlet passage. According to the heat exchanger of the utility model, by setting at least one heat pipe in the heat exchanger, the heat transfer medium indirect heat transfer between gas and gasification agent, when the heat exchange component in the heat damage can lead to leakage, direct contact gas and the gasification agent does not guarantee safety, heat exchanger oper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换热器
本技术涉及换热器
,尤其是涉及一种换热器。
技术介绍
在能源化工行业的高温易燃易爆气体例如煤气的生产过程中,从气化炉排除的高温煤气温度很高,一般在800℃~900℃左右,这些高温煤气必须进行冷却降温后才能进行除尘等后续处理。在对高温煤气进行降温的过程中,若能将高温煤气中大量的能品较高的显热利用到气化炉的气化反应中,可以大幅提高煤气产率和煤气化过程的能源和资源转化效率。因此,利用参与气化反应的气化剂将高温煤气冷却并回收其显热具有非常重要的节能减排意义。相关技术中,利用气化剂将高温煤气冷却时采用的换热设备主要是高温煤气和气化剂通过换热部件直接换热。然而,由于高温煤气内的灰分含量很高,换热部件很容易因灰分对其磨损而导致其破损,出现泄漏现象,使得高温煤气通过破损泄漏部位与气化剂混合,当混合量达到一定值时,高温煤气会与气化剂内的含氧成分发生剧烈燃烧反应,形成爆燃甚至是爆炸事故,严重损坏设备,且威胁用户的生命,造成重大的财产损失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换热器,这种换热器可以安全有效地利用气化剂回收高温煤气的显热。根据本技术的换热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形成有煤气进口和煤气出口、换热介质进口和换热介质出口、以及气化剂进口和气化剂出口;至少一个换热套管,所述换热套管设在所述壳体内,所述换热套管包括与所述煤气进口和所述煤气出口相通的第一换热管和套设在所述第一换热管外且与所述第一换热管之间限定出换热流道的第二换热管,所述换热流道与所述换热介质进口和所述换热介质出口相通,所述第二换热管与所述壳体之间限定出与所述气化剂进口和所述气化剂出口相通的气化剂流道。根据本技术的换热器,通过在换热器内设置至少一个换热套管,使得换热器内发生煤气和换热介质、换热介质和气化剂的连续两次换热,当换热器内的换热部件例如第一换热管破损导致泄露时,煤气与气化剂不会直接接触,从而避免了煤气与气化剂混合发生爆燃或爆炸事故,保证了换热器的安全运行。同时,采用气化剂回收了高温煤气的显热,并可以将气化剂重新用于气化炉内参与煤气生产,提高了煤气化能源的利用率。另外,根据本技术的换热器还可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换热介质进口和所述气化剂进口与所述煤气出口相邻设置,所述换热介质出口和所述气化剂出口与所述煤气进口相邻设置。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煤气进口和所述煤气出口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换热管的两端,所述换热介质进口和所述换热介质出口分别位于所述第二换热管的两端,所述气化剂进口和所述气化剂出口分别位于所述壳体的沿所述换热套管的轴向上的两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换热器进一步包括:多个折流挡板,多个折流挡板沿气化剂的流动方向在所述壳体内彼此间隔设置且使所述气化剂流道大致呈S形延伸。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煤气进口和所述煤气出口上分别设有煤气性质检测部件。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换热套管为多个,且多个所述换热套管间隔排布。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壳体内设有第一煤气分布板,所述第一煤气分布板邻近所述煤气进口设置,所述第一煤气分布板上形成有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煤气连通口,多个所述换热套管的所述第一换热管分别通过多个所述第一煤气连通口与所述煤气进口连通;所述壳体内设有第二煤气分布板,所述第二煤气分布板邻近所述煤气出口设置,所述第二煤气分布板上形成有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二煤气连通口,多个所述换热套管的所述第一换热管分别通过多个所述第二煤气连通口与所述煤气出口连通。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壳体内设有第一换热介质分布板,所述第一换热介质分布板设在所述第一煤气分布板的远离所述煤气进口的一侧,所述第一换热介质分布板上形成有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换热介质连通口,多个所述换热套管的所述第二换热管分别通过多个所述第一换热介质连通口与所述换热介质出口连通;所述壳体内设有第二换热介质分布板,所述第二换热介质分布板设在所述第二煤气分布板的远离所述煤气出口的一侧,所述第二换热介质分布板上形成有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二换热介质连通口,多个所述换热套管的所述第二换热管分别通过多个所述第二换热介质连通口与所述换热介质进口连通。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换热介质不与煤气反应。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换热器的纵向剖面图;图2是沿图1中A-A线的剖面图;图3是沿图1中B-B线的剖面图。附图标记:100:换热器;1:壳体;10:气化剂流道;10a:煤气进口;10b:煤气出口;10c:换热介质进口;10d:换热介质出口;10e:气化剂进口;10f:气化剂出口;2:换热套管;20:换热流道;21:第一换热管;22:第二换热管;31:第一煤气分布板;31a:第一煤气连通口;32:第二煤气分布板;32a:第二煤气连通口;33:第一换热介质分布板;33a:第一换热介质连通口;34:第二换热介质分布板;34a:第二换热介质连通口;35:折流挡板;4:煤气性质检测部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换热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形成有煤气进口和煤气出口、换热介质进口和换热介质出口、以及气化剂进口和气化剂出口;至少一个换热套管,所述换热套管设在所述壳体内,所述换热套管包括与所述煤气进口和所述煤气出口相通的第一换热管和套设在所述第一换热管外且与所述第一换热管之间限定出换热流道的第二换热管,所述换热流道与所述换热介质进口和所述换热介质出口相通,所述第二换热管与所述壳体之间限定出与所述气化剂进口和所述气化剂出口相通的气化剂流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形成有煤气进口和煤气出口、换热介质进口和换热介质出口、以及气化剂进口和气化剂出口;至少一个换热套管,所述换热套管设在所述壳体内,所述换热套管包括与所述煤气进口和所述煤气出口相通的第一换热管和套设在所述第一换热管外且与所述第一换热管之间限定出换热流道的第二换热管,所述换热流道与所述换热介质进口和所述换热介质出口相通,所述第二换热管与所述壳体之间限定出与所述气化剂进口和所述气化剂出口相通的气化剂流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介质进口和所述气化剂进口与所述煤气出口相邻设置,所述换热介质出口和所述气化剂出口与所述煤气进口相邻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煤气进口和所述煤气出口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换热管的两端,所述换热介质进口和所述换热介质出口分别位于所述第二换热管的两端,所述气化剂进口和所述气化剂出口分别位于所述壳体的沿所述换热套管的轴向上的两端。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多个折流挡板,多个折流挡板沿气化剂的流动方向在所述壳体内彼此间隔设置且使所述气化剂流道大致呈S形延伸。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煤气进口和所述煤气出口上分别设有煤气性质检测部件。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周恩余海鹏吴黎阳苏二强黄伟孙宝林史东军史雪君吴道洪
申请(专利权)人:神雾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