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启动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990902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12 08: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启动夹,其包括用于外接汽车应急电源的第一启动夹和第二启动夹,以及用于夹设需要启动的汽车电瓶的正极或负极的第三启动夹和第四启动夹,该汽车启动夹还包括一第一导线、一第二导线、一第三导线、一第四导线和一极性转换电路,该第一启动夹通过该第一导线连接该极性转换电路的第一输入端,该第二启动夹通过该第二导线连接该极性转换电路的第二输入端,该第三启动夹通过该第三导线连接该极性转换电路的第一输出端,该第四启动夹通过该第四导线连接该极性转换电路的第二输出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汽车启动夹在启动夹的导线间增设极性转换电路,使得汽车启动夹即使夹错需要启动的汽车电瓶的正负极,也能够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汽车启动夹
本技术涉及一种汽车启动夹,尤其涉及一种具备自动转换极性的汽车启动夹。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也越来越受普及,相应的,车载设备也是越来越多,如车载充电器,车载逆变器及车载冰箱等,因车载设备增多,使得也会大量的消耗汽车电瓶的电量,当汽车电瓶的电量过低时,则会引起无法启动汽车。并且,汽车一般在使用两年后,汽车电瓶的电量也会下降,使得随时也有可能无法启动汽车,此外,在寒冷的冬天,当汽车电瓶无法提供足够的电量时,也是无法启动汽车的。针对上述多种状况,在汽车无法启动时,一般均需要汽车维修人员进行汽车电瓶的互连,以使来启动汽车。基于此,汽车应急启动电源就开始兴起,并且,其主要作用即是用于在汽车亏电或者其他原因无法启动汽车的时候能启动汽车,因其便携,体积小巧,方便实用,也使得其越来受欢迎。然而,现有技术中的汽车应急启动电源,其在连接汽车电瓶时,通常是通过配套的电瓶夹来进行连接,而相应的电瓶夹则分正极接线夹及负极接线夹,对于不专业或未经指导的用户,其在使用时,相应的电瓶夹则经常容易接反,如此会造成汽车内部电路的烧坏,同时,相应的正极接线夹及负极接线夹在接线不规范时,也较容易造成短路,如此,也会造成汽车内部电路的烧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供一种新型的汽车启动夹。本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汽车启动夹,其包括用于外接汽车应急电源的第一启动夹和第二启动夹,以及用于夹设需要启动的汽车电瓶的正极或负极的第三启动夹和第四启动夹,其特点在于,该汽车启动夹还包括一第一导线、一第二导线、一第三导线、一第四导线和一极性转换电路,该第一启动夹通过该第一导线连接该极性转换电路的第一输入端,该第二启动夹通过该第二导线连接该极性转换电路的第二输入端,该第三启动夹通过该第三导线连接该极性转换电路的第一输出端,该第四启动夹通过该第四导线连接该极性转换电路的第二输出端。较佳地,该极性转换电路包括一第一PMOS管、一第二PMOS管、一第一NMOS管和一第二NMOS管;该第一PMOS管的栅极电连接第二BAT端子,该第二BAT端子通过该第四导线与该第四启动夹电连接,该第一PMOS管的漏极电连接电源正极端子,该电源正极端子通过该第一导线与该第一启动夹电连接,该第一PMOS管的源极电连接第一BAT端子,该第一BAT端子通过该第三导线与该第三启动夹电连接;该第二PMOS管的栅极电连接该第一BAT端子、源极电连接该第二BAT端子、漏极电连接该电源正极端子;该第一NMOS管的栅极电连接该第二BAT端子、源极电连接该第一BAT端子、漏极接地且漏极电连接电源负极端子,该电源负极端子通过该第二导线与该第二启动夹电连接;该第二NMOS管的栅极电连接该第一BAT端子、源极电连接该第二BAT端子、漏极接地且漏极电连接该电源负极端子。较佳地,该极性转换电路还包括一第一电阻和一第二电阻,该第一电阻的一端电连接该第一PMOS管的漏极、另一端电连接该第一BAT端子,该第二电阻的一端电连接该第二BAT端子、另一端接地。在符合本领域常识的基础上,上述各优选条件,可任意组合,即得本技术各较佳实例。本技术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本技术的汽车启动夹在启动夹的导线间增设极性转换电路,使得汽车启动夹即使夹错需要启动的汽车电瓶的正负极,也能够正常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汽车启动夹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极性转换电路的电路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汽车启动夹,其包括用于外接汽车应急电源的第一启动夹1和第二启动夹2,用于夹设需要启动的汽车电瓶的正极或负极的第三启动夹3和第四启动夹4,该汽车启动夹还包括一第一导线5、一第二导线6、一第三导线7、一第四导线8和一极性转换电路9,该第一启动夹1通过该第一导线5连接该极性转换电路9的电源正极端子,该第二启动夹2通过该第二导线6连接该极性转换电路9的电源负极端子,该第三启动夹3通过该第三导线7连接该极性转换电路9的第一BAT端子,该第四启动夹4通过该第四导线8连接该极性转换电路9的第二BAT端子。其中,如图2所示,该极性转换电路包括一第一PMOS管91、一第二PMOS管92、一第一NMOS管93、一第二NMOS管94、一第一电阻95和一第二电阻96。该第一PMOS管91的栅极电连接第二BAT端子98,该第二BAT端子98通过该第四导线8与该第四启动夹4电连接,该第一PMOS管91的漏极电连接电源正极端子99,该电源正极端子99通过该第一导线5与该第一启动夹1电连接,该第一PMOS管91的源极电连接第一BAT端子97,该第一BAT端子97通过该第三导线7与该第三启动夹3电连接。该第二PMOS管92的栅极电连接该第一BAT端子97、源极电连接该第二BAT端子98、漏极电连接该电源正极端子99。该第一NMOS管93的栅极电连接该第二BAT端子98、源极电连接该第一BAT端子97、漏极接地且漏极电连接电源负极端子100,该电源负极端子100通过该第二导线6与该第二启动夹2电连接。该第二NMOS管94的栅极电连接该第一BAT端子97、源极电连接该第二BAT端子98、漏极接地且漏极电连接该电源负极端子100。该第一电阻95的一端电连接该第一PMOS管91的漏极、另一端电连接该第一BAT端子97,该第二电阻96的一端电连接该第二BAT端子98、另一端接地。结合图1和2,下面具体说明该汽车启动夹的工作原理:首先,第一启动夹1和第二启动夹2夹设外接汽车应急电源,即电源正极端子99和电源负极端子100有电源供电。假设第三启动夹3夹设需要启动的汽车电瓶的正极,以及第四启动夹4夹设需要启动的汽车电瓶的负极,即假设第一BAT端子97为正极,第二BAT端子98为负极。则第一PMOS管91和第二NMOS管94导通,而第二PMOS管92和第一NMOS管93截止,第一BAT端子97和第二BAT端子98间输出的输出电压等于输入电压,内阻等于第一PMOS管91的导通电阻和第二NMOS管94的导通电阻之和。假设第三启动夹3夹设需要启动的汽车电瓶的负极,以及第四启动夹4夹设需要启动的汽车电瓶的正极,即假设第一BAT端子97为负极,第二BAT端子98为正极。为防止4个MOS管不能形成2个导通2个截止的稳定状态而消耗能量,所以极性转换电路中增设了2个电阻(即第一电阻95和第二电阻96),阻值均为300K,在电源正极端子99和电源负极端子100上电后,第二PMOS管92和第一NMOS管93导通,第一PMOS管91和第二NMOS管94截止,第二BAT端子98和第一BAT端子97间输出的输出电压等于输入电压。由此可见,汽车启动夹在启动夹的导线间增设极性转换电路,使得汽车启动夹即使夹错需要启动的汽车电瓶的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汽车启动夹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启动夹,其包括用于外接汽车应急电源的第一启动夹和第二启动夹,以及用于夹设需要启动的汽车电瓶的正极或负极的第三启动夹和第四启动夹,其特征在于,该汽车启动夹还包括一第一导线、一第二导线、一第三导线、一第四导线和一极性转换电路,该第一启动夹通过该第一导线连接该极性转换电路的第一输入端,该第二启动夹通过该第二导线连接该极性转换电路的第二输入端,该第三启动夹通过该第三导线连接该极性转换电路的第一输出端,该第四启动夹通过该第四导线连接该极性转换电路的第二输出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启动夹,其包括用于外接汽车应急电源的第一启动夹和第二启动夹,以及用于夹设需要启动的汽车电瓶的正极或负极的第三启动夹和第四启动夹,其特征在于,该汽车启动夹还包括一第一导线、一第二导线、一第三导线、一第四导线和一极性转换电路,该第一启动夹通过该第一导线连接该极性转换电路的第一输入端,该第二启动夹通过该第二导线连接该极性转换电路的第二输入端,该第三启动夹通过该第三导线连接该极性转换电路的第一输出端,该第四启动夹通过该第四导线连接该极性转换电路的第二输出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启动夹,其特征在于,该极性转换电路包括一第一PMOS管、一第二PMOS管、一第一NMOS管和一第二NMOS管;该第一PMOS管的栅极电连接第二BAT端子,该第二BAT端子通过该第四导线与该第四启动夹电连接,该第一PMOS管的漏极电连接电源正极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建波陈绪强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广为电器工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