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能动安全壳外置空冷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990225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12 07: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非能动安全壳外置空冷器装置,包括:混凝土安全壳、钢制安全壳、外置支撑框架、外置空冷器和贯穿件,钢制安全壳设在混凝土安全壳内,外置支撑框架设在混凝土安全壳的外壁面上,外置支撑框架上设有安装腔,外置空冷器设在安装腔内,外置空冷器具有外置空冷器进口和外置空冷器出口,贯穿件设在外置支撑框架上且与外置空冷器进口和外置空冷器出口连通,贯穿件的两端分别伸入混凝土安全壳和钢制安全壳与钢制安全壳内部连通。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非能动安全壳外置空冷器装置,提高了系统的抗震性能,换热能力强,结构简单、节约空间、连接可靠,装置结构自身载荷较小,降低自身结构应力,地震载荷或外力条件下,可保持系统的完整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非能动安全壳外置空冷器装置
本技术涉及核反应堆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非能动安全壳外置空冷器装置。
技术介绍
核反应堆发生事故时,需要将安全壳内的热量导出,相关技术中,通常采用向安全壳喷淋冷却水的方法导出热量。但是这种喷淋冷却需要设置大的冷却水箱,水量有限,限制了冷却时间,无法真正做到无时限冷却。为此,相关技术中提出了在安全壳内外设置空冷器形成换热系统,其中设在安全壳外面的空冷器通常称为外置空冷器。相关技术中的反应堆安全壳外置空冷器的换热管数量较多,自然循环能力较差,在高度空间上占用的空间较大,会占用核电厂安全壳风道,影响核电厂安全壳自身换热能力,并且结构比较复杂、不紧凑。相关技术中的火电厂间接空冷机组中使用的空冷器,通常是将两个大致呈A字形的空冷器并排水平放置。但是该种空冷器的上方为两个大入口联箱,底部设置3-4个出口联箱。因此需要较多的入口和出口管。由于一组空冷器由两个空冷器单元组成,翅片管采用4排管结构,因此这个形式的空冷器需要较多的翅片管,水侧流速较小,水侧热阻大,换热效率低,不适于用于反应堆安全壳热量导出。另外,相关技术中,外置空冷器在安全壳上安装牢固性不好,抗震性能差,在外力作用下,空冷器变形较大。且用于安置空冷器的安装结构影响了核电厂安全壳风道的冷却换热。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非能动安全壳外置空冷器装置,该非能动安全壳外置空冷器装置的结构简单、节约空间、连接可靠、抗震性好,换热能力强。根据本技术的非能动安全壳外置空冷器装置,包括:混凝土安全壳、钢制安全壳、外置支撑框架、外置空冷器和贯穿件,所述钢制安全壳设在所述混凝土安全壳内,所述外置支撑框架设在所述混凝土安全壳的外壁面上,所述外置支撑框架内设有安装腔,所述外置空冷器设在所述安装腔内,所述外置空冷器具有外置空冷器进口和外置空冷器出口,所述贯穿件设在所述外置支撑框架上且与所述外置空冷器进口和所述外置空冷器出口连通,所述贯穿件的两端分别穿过所述混凝土安全壳和所述钢制安全壳伸入所述钢制安全壳内。根据本技术的非能动安全壳外置空冷器装置,通过将外置空冷器设在安装于混凝土安全壳的外置支撑框架内,且通过贯穿件与外置空冷器进口和外置空冷器出口相连通,将贯穿件的两端分别穿过混凝土安全壳,且伸入钢制安全壳之内,将外置空冷器与混凝土安全壳和钢制安全壳连接成一个整体,增强了外置空冷器的安装牢固度,提高了系统的抗震性能,增大了系统的换热能力,且外置支撑框架对空气的阻挡小,不影响空冷器的换热,改善了换热效果。另外,根据本技术的非能动安全壳外置空冷器装置,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外置空冷器包括:上联箱、下联箱、上部换热管束和下部换热管束,所述上联箱上设有所述外置空冷器进口,所述下联箱与所述上联箱相对地设在所述上联箱下方,所述下联箱上设有所述外置空冷器出口,所述上部换热管束设在所述上联箱的两侧,所述上部换热管束的内端与所述上联箱相连,所述上部换热管束的外端沿水平方向向外向下倾斜延伸,所述下部换热管束设在所述下联箱的两侧,所述下部换热管束的内端与所述下联箱相连,所述下部换热管束的外端沿水平方向向外向上倾斜延伸与所述上部换热管束的外端连通。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上联箱和所述下联箱分别形成为沿所述混凝土安全壳的径向延伸的直管。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外置空冷器进口和所述外置空冷器出口分别设在所述上联箱和所述下联箱的中部。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外置支撑框架为截面为矩形且由多个杆构成的框架。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上部换热管束和所述下部换热管束上分别设有与所述外置支撑框架相连的连接板,所述上部换热管束和所述下部换热管束分别穿过对应的所述连接板。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每个所述连接板分别形成为沿所述上联箱和所述下联箱的轴向延伸的长条形。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每个所述连接板所在平面垂直于水平面。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外置支撑框架形成为不锈钢结构件。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外置支撑框架通过钢板安装在所述混凝土安全壳的外壁面上。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贯穿件包括第一贯穿管和第二贯穿管,所述第一贯穿管的一端与所述外置空冷器进口相连且另一端穿过所述混凝土安全壳和所述钢制安全壳以伸入所述钢制安全壳内,所述第二贯穿管的一端与所述外置空冷器出口相连且另一端穿过所述混凝土安全壳和所述钢制安全壳以伸入所述钢制安全壳内。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钢制安全壳上设有套管,所述第一贯穿管和所述第二贯穿管分别穿过所述套管伸入所述钢制安全壳内。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贯穿管从所述外置支撑框架的上方沿垂直于所述混凝土安全壳的外壁面所在方向向内延伸,所述第二贯穿管从所述外置支撑框架的下方沿垂直于所述混凝土安全壳的外壁面所在方向向内延伸。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贯穿管与所述外置支撑框架的下表面之间间隔开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贯穿管与所述外置支撑框架的上表面之间间隔开的距离。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非能动安全壳外置空冷器装置的外置空冷器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非能动安全壳外置空冷器装置的部装图;图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非能动安全壳外置空冷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00:非能动安全壳外置空冷器装置;10:外置空冷器;11:上联箱;12:下联箱;13:上部换热管束;14:下部换热管束;20:混凝土安全壳;30:钢制安全壳;40:外置支撑框架;41:钢板;50:贯穿件;50a:套管;51:第一贯穿管;52:第二贯穿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下面结合附图1至图3具体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非能动安全壳外置空冷器装置100。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非能动安全壳外置空冷器装置100包括:混凝土安全壳20、钢制安全壳30、外置支撑框架40、外置空冷器10和贯穿件50。钢制安全壳30设在混凝土安全壳20内,外置支撑框架40设在混凝土安全壳20的外壁面上,外置支撑框架40内设有安装腔,外置空冷器10设在安装腔内,外置空冷器10具有外置空冷器进口和外置空冷器出口,贯穿件50与外置支撑框架40相连且与外置空冷器进口和外置空冷器出口连通,贯穿件50的两端分别穿过混凝土安全壳20和钢制安全壳30伸入钢制安全壳30内部。换言之,该非能动安全壳外置空冷器装置100主要由混凝土安全壳20、钢制安全壳30、外置支撑框架40、外置空冷器10和贯穿件50组成,钢制安全壳30位于混凝土安全壳20内,在混凝土安全壳20的外壁面上布置有外置支撑框架40,外置支撑框架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非能动安全壳外置空冷器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非能动安全壳外置空冷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混凝土安全壳;钢制安全壳,所述钢制安全壳设在所述混凝土安全壳内;外置支撑框架,所述外置支撑框架设在所述混凝土安全壳的外壁面上,所述外置支撑框架内设有安装腔;外置空冷器,所述外置空冷器设在所述安装腔内,所述外置空冷器具有外置空冷器进口和外置空冷器出口;贯穿件,所述贯穿件与所述外置支撑框架相连且与所述外置空冷器进口和所述外置空冷器出口连通,所述贯穿件的两端分别穿过所述混凝土安全壳和所述钢制安全壳伸入所述钢制安全壳内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非能动安全壳外置空冷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混凝土安全壳;钢制安全壳,所述钢制安全壳设在所述混凝土安全壳内;外置支撑框架,所述外置支撑框架设在所述混凝土安全壳的外壁面上,所述外置支撑框架内设有安装腔;外置空冷器,所述外置空冷器设在所述安装腔内,所述外置空冷器具有外置空冷器进口和外置空冷器出口;贯穿件,所述贯穿件与所述外置支撑框架相连且与所述外置空冷器进口和所述外置空冷器出口连通,所述贯穿件的两端分别穿过所述混凝土安全壳和所述钢制安全壳伸入所述钢制安全壳内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能动安全壳外置空冷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置空冷器包括:上联箱,所述上联箱设有所述外置空冷器进口;下联箱,所述下联箱与所述上联箱间隔开地设在所述上联箱下方,所述下联箱设有所述外置空冷器出口;上部换热管束,所述上部换热管束设在所述上联箱的两侧,所述上部换热管束的内端与所述上联箱相连,所述上部换热管束的外端相对于所述上联箱向外向下倾斜延伸;下部换热管束,所述下部换热管束设在所述下联箱的两侧,所述下部换热管束的内端与所述下联箱相连,所述下部换热管束的外端相对于所述下联箱向外向上倾斜延伸与所述上部换热管束的外端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非能动安全壳外置空冷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联箱和所述下联箱分别形成为沿所述混凝土安全壳的径向延伸的直管。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非能动安全壳外置空冷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置空冷器进口和所述外置空冷器出口分别设在所述上联箱和所述下联箱的中部。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非能动安全壳外置空冷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置支撑框架为截面为矩形且由多个杆构成的框架。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非能动安全壳外置空冷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换热管束和所述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翊张圣君何丹丹王方年邢勉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电投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