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蔽导电路径组合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989291 阅读: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12 07:3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屏蔽导电路径组合体,使管和编织线的固定部分小径化。屏蔽导电路径组合体(A)具备:管(10),具有屏蔽功能;缩径部(11),形成于管(10)的外周;编织线(14),以基端部(15)包围缩径部(11)的外周的方式配置,并具有屏蔽功能;敛紧环(16),以包围编织线(14)的基端部(15)的外周的方式配置,并将编织线(14)固定于缩径部(11);以及导电路径主体(17),插通于管(10)内和编织线(14)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屏蔽导电路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屏蔽导电路径。
技术介绍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屏蔽导电路径,其具备金属制的管和插通于管内的电线。在这种屏蔽导电路径中,在管的两端部固定有具有挠性的筒状的编织线。通过将从管的两端导出的电线插通于编织线内,能够使电线的两端部弯曲而进行布线。并且,在屏蔽导电路径是混合动力车辆等中的高电压用的屏蔽导电路径的情况下,会将管涂装成橙色。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081158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在将编织线固定到管的部分形成为将编织线覆盖到管的外周并在该编织线的外周覆盖敛紧环的结构。因此,外径增大,外装件的外径也相应地增大。本专利技术基于以上情况而完成,其目的在于能够使管和编织线的固定部分小径化。本专利技术的屏蔽导电路径的特征在于,具备:管,具有屏蔽功能;缩径部,形成于所述管的外周;编织线,以基端部包围所述缩径部的外周的方式配置,具有屏蔽功能;敛紧环,以包围所述编织线的所述基端部的外周的方式配置,将所述编织线固定于所述缩径部;以及导电路径主体,插通于所述管内和所述编织线内。管中的与编织线固定的固定部分的外径尺寸缩小而成为缩径部,因此能够使管与编织线的固定部分小径化。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在实施例1中未被外装体包围的状态下的管和编织线的外观图。图2是屏蔽导电路径的外观图。图3是屏蔽导电路径的部分放大侧剖视图。图4是图3的X-X线剖视图。图5是实施例2的屏蔽导电路径的外观图。图6是屏蔽导电路径的部分放大侧剖视图。图7是实施例3的屏蔽导电路径的部分放大侧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a)本专利技术的屏蔽导电路径也可以是,所述缩径部的轴线方向上的形成区域处于达到所述管的端面的范围。根据该结构,编织线中的包围管的区域的外径必然小于管中的缩径部以外的区域的外径。(b)本专利技术的屏蔽导电路径也可以是,在所述管的外周中的比所述缩径部靠端部侧的区域形成有外径比所述缩径部大的大径部。根据该结构,能够对管中的比敛紧环靠端部侧的区域实施连接其他部件等的各种处理。(c)本专利技术的屏蔽导电路径也可以具备外装体,该外装体包围所述管中的与所述编织线固定的固定部分以及所述编织线的整个区域。根据该结构,能够保护编织线不受异物的干涉等。(d)本专利技术的屏蔽导电路径也可以是,所述敛紧环的外周的剖面形状为大致圆形。根据该结构,在敛紧环的外周不存在较大的突起部,因此能够使固定部分进一步小径化。(e)本专利技术的屏蔽导电路径也可以是,在(c)或(d)中,在所述管的两端部形成有一对所述缩径部,在所述一对缩径部分别固定有所述编织线,所述外装体是包围所述管的整个长度和所述一对所述编织线的整个长度的形态的单一部件。根据该结构,与利用分别设置的外装体包围两个编织线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部件数量。(f)本专利技术的屏蔽导电路径也可以是,在(e)中,所述外装体是在整个长度上形成为折皱状的波纹管。根据该结构,能够利用现有的波纹管作为外装体,因此能够实现成本的降低。(g)本专利技术的屏蔽导电路径也可以是,在(e)中,所述外装体也可以具备:恒定直径部,直径尺寸恒定且包围所述管;以及一对折皱部,包围两个所述编织线。根据该结构,能够在将管插通于外装体后对管和恒定直径部一起进行弯曲加工。(h)本专利技术的屏蔽导电路径也可以是,在(e)~(g)中,所述外装体是橙色的。根据该结构,能够省略将管涂装成橙色的工序,因此能够实现成本的降低。<实施例1>在下文中,参照图1至图4对将本专利技术具体化的实施例1进行说明。本实施例1的屏蔽导电路径A例如在混合动力车辆或电动汽车中布线于蓄电池20和逆变器装置21之间。屏蔽导电路径A构成为具备一根管10、两个编织线14、敛紧环16、一根导电路径主体17以及外装体19。管10由单一种类的金属材料构成,剖面形状为圆形。管10的壁厚在管10的整个区域是恒定的。管10发挥屏蔽功能。管10以沿着汽车的车体(省略图示)的下表面的方式布线,因此与车体的下表面形状匹配地弯曲。在将导电路径主体17插通于管10的状态下进行将管10弯曲的加工。在管10的两端部形成有缩径部11。管10中的未形成缩径部11的几乎大部分区域成为非缩径区域12。缩径部11的剖面形状形成为与非缩径区域12同心的圆形。缩径部11的外径和内径分别小于非缩径区域12的外径和内径。并且,缩径部11的壁厚比非缩径区域12的壁厚稍薄。管10的轴线方向上的缩径部11的形成区域是从非缩径区域12的端部到管10的端面13的范围。编织线14是将多根金属线材(省略图示)编织成网状而成的。在将编织线14固定到管10的状态下,编织线14形成为筒状。编织线14具有挠性,并且发挥屏蔽功能。编织线14的基端部15在与缩径部11的外周接触的状态下包围缩径部11的外周。其中,编织线14的基端部15所包围的范围仅是缩径部11,而非缩径区域12不是包围的对象。编织线14的基端部15通过敛紧环16以能够导通的方式固定于缩径部11。编织线14中的除去基端部15以外的大部分区域形成为从管10的端部延伸出的形态。敛紧环16是金属制成的,用作将编织线14和管10固定的构件。在固定状态下,敛紧环16以包围编织线14的基端部15的外周的方式配置。换言之,编织线14的基端部15处于沿径向夹持在管10的缩径部11和敛紧环16之间的状态,通过该夹持而将编织线14的基端部15固定于缩径部11。在固定状态下,敛紧环16的外周形成为与管10同心的大致圆形。并且,敛紧环16的外径是比管10的非缩径区域12的外径稍大的尺寸。在开始利用敛紧环16将编织线14和管10固定的工序之前,在管10尚未形成缩径部11,管10的外径在整个长度上是恒定的。在固定工序中,将编织线14的基端部15覆盖到管10的端部,将敛紧环16以包围该编织线14的基端部15的方式设置于敛紧用夹具(图示省略)。通过该敛紧用夹具,敛紧环16经过变形为非圆形的工序并且缩径变形,将管10的端部的外周向径向内侧按压而使其变形。通过使该敛紧环16敛紧变形的加工,在管10形成缩径部11,并且将编织线14固定于管10。导电路径主体17是将多根(在本实施例中为3根)被覆层电线18捆束成线束状而构成的。在各被覆层电线18的两端部分别连接有阴端子配件(省略图示)。连接有阴端子配件的导电路径主体17插通于管10和两个编织线14。导电路径主体17的两端部的阴端子配件安装于线束侧连接器22内。并且,两个编织线14的前端部(基端部15的相反侧的端部)以能够导通的方式固定于构成线束侧连接器22的屏蔽壳(图示省略)。外装体19是合成树脂制成的,形成为筒状。外装体19由在整个长度上形成为折皱状的波纹管构成。因此,外装体19具有挠性,能够以使其轴线弯曲的方式变形。外装体19的最小内径被设定成比敛紧环16的外径大的尺寸。外装体19具有防水功能,包围管10的整个区域和两个编织线14的整个区域。在将管10和编织线14插通于外装体19之后,进行将端子配件安装到线束侧连接器22的工序。在外装体19的两端部安装有与外装体19分体的作为防水构件发挥功能的橡胶制的护线套23。护线套23外嵌于线束侧连接器22。形成为上述结构的屏蔽导电路径A中的编织线14包围导电路径主体17的区域在管10和蓄电池20之间及管10和逆变器装置21之间以包含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a href="http://www.xjishu.com/zhuanli/61/201611102747.html" title="屏蔽导电路径组合体原文来自X技术">屏蔽导电路径组合体</a>

【技术保护点】
一种屏蔽导电路径,其特征在于,具备:管,具有屏蔽功能;缩径部,形成于所述管的外周;编织线,以基端部包围所述缩径部的外周的方式配置,具有屏蔽功能;敛紧环,以包围所述编织线的所述基端部的外周的方式配置,将所述编织线固定于所述缩径部;以及导电路径主体,插通于所述管内和所述编织线内。

【技术特征摘要】
2015.12.22 JP 2015-2493801.一种屏蔽导电路径,其特征在于,具备:管,具有屏蔽功能;缩径部,形成于所述管的外周;编织线,以基端部包围所述缩径部的外周的方式配置,具有屏蔽功能;敛紧环,以包围所述编织线的所述基端部的外周的方式配置,将所述编织线固定于所述缩径部;以及导电路径主体,插通于所述管内和所述编织线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屏蔽导电路径,其特征在于,所述缩径部的轴线方向上的形成区域处于达到所述管的端面的范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屏蔽导电路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管的外周中的比所述缩径部靠端部侧的区域形成有外径比所述缩径部大的大径部。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屏蔽导电路径,其特征在于,具备外装体,该外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黑石亮中井洋和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