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料结合产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989240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12 07:30
一种双料结合产品,其为嵌入成型后产生的产品,所述双料结合产品包括:嵌入件,其具有两端开口的若干第一孔洞及第二孔洞,所述第一孔洞与第二孔洞相互平行排列,所述第二孔洞的一端设有缺口,所述缺口靠近第一孔洞,且相邻的两第二孔洞间形成凸块;注射件,其具有若干第一凸起及第二凸起,且相邻的两第二凸起间形成凹槽,各该第一凸起配合设于所述第一孔洞中,各该第二凸起配合设于所述第二孔洞及缺口中,各该凹槽容纳所述凸块。本发明专利技术双料结合产品嵌入件与注射件结合处的拉拔力足够,且在高温高湿及低温干燥的环境中循环放置后,结合处不会产生裂缝,使外观符合要求,另外困气的流动末端在产品背面,不会在外观面显现,提高了产品良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料结合产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结合产品,具体是涉及一种双料结合产品。
技术介绍
在生产塑胶产品时,经常会有两种不同的材料结合形成产品,因此会使用到InsertMolding(嵌入成型或埋入成型)工艺过程。所述InsertMolding即将成型后的嵌入件放入注塑模具中,然后将熔融的塑胶材料注入成型注射件,使注射件与嵌入件紧密结合。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其中图1绘示了现有技术中一种双料结合产品的外观面示意图,图2绘示了现有技术中双料结合产品的背面示意图,图3绘示了现有技术中双料结合产品的分解示意图。现有技术中,双料结合产品10包括嵌入件11及注射件12,所述嵌入件11具有椭圆形孔洞13,所述椭圆形孔洞13两端开口,在注塑成型注射件12时,首先将嵌入件11放入注塑模具中,然后熔融的塑胶材料会填充所述椭圆形孔洞13,在注射件12上形成凸起14,从而使注射件12与嵌入件11相结合。然而,采用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结合技术,如果双料结合产品10的嵌入件11和注射件二者的物性不同,则嵌入件11和注射件12结合效果差,二者的结合处拉拔力不足,在高温高湿及低温干燥的环境中循环放置(即环测测试)后,结合处会产生裂缝,使外观不符合要求,而且模具中的困气易流动至产品的外观面,影响产品外观,使产品良率比较低。例如,嵌入件11的材料为PC+50%玻璃纤维,注射件12的材料为PC+20%碳纤维,则嵌入件11和注射件12结合后会产生上述现象。有鉴于此,实有必要开发一种新的双料结合产品,以解决上述结合处拉拔力不足,环测测试结合处容易开裂及产品外观面结合处易有困气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料结合产品,该双料结合产品能够使结合处的拉拔力足够,环测测试结合处不容易开裂及产品外观面结合处没有困气。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双料结合产品,其为嵌入成型后产生的产品,所述双料结合产品包括:嵌入件,其具有两端开口的若干第一孔洞及第二孔洞,所述第一孔洞与第二孔洞相互平行排列,所述第二孔洞的一端设有缺口,所述缺口靠近第一孔洞,且相邻的两第二孔洞间形成凸块;注射件,其具有若干第一凸起及第二凸起,且相邻的两第二凸起间形成凹槽,各该第一凸起配合设于所述第一孔洞中,各该第二凸起配合设于所述第二孔洞及缺口中,各该凹槽容纳所述凸块。可选地,所述嵌入件的材质为金属,所述注射件的材质为塑料。可选地,所述嵌入件与注射件为不同材质的塑料。可选地,所述嵌入件的材料为PC+50%玻璃纤维,注射件的材料为PC+20%碳纤维。可选地,所述第二孔洞内壁设有拔模斜度,所述倒模斜度使第二孔洞由一端向另一端的内径由大变小再变大。可选地,所述第一孔洞呈椭圆形。可选地,所述第二孔洞设有缺口的一端呈Ω形,另一端呈圆形。可选地,所述凸块的前端呈圆弧形,相应地所述凹槽的前端呈圆弧形。相较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双料结合产品,除了在嵌入件上设置第一孔洞外,还在嵌入件上增加设置第二孔洞及相邻的两第二孔洞间的凸块,相应地在注射件上增加设置第二凸起及相邻的两第二凸起间的凹槽,使注射件与嵌入件相互咬合,由此增大了嵌入件与注射件的结合力,使结合处的拉拔力足够,且在高温高湿及低温干燥的环境中循环放置后,结合处不会产生裂缝,使外观符合了要求,另外还因为注射件与嵌入件相互咬合,使模具中困气的流动末端在产品背面,不会在外观面显现,提高了产品良率。【附图说明】图1绘示现有技术中一种双料结合产品的外观面示意图。图2绘示现有技术中双料结合产品的背面示意图。图3绘示现有技术中双料结合产品的分解示意图。图4绘示本专利技术双料结合产品的外观面示意图。图5绘示本专利技术双料结合产品的外观面分解示意图。图6绘示本专利技术中双料结合产品的背面示意图。图7绘示本专利技术中双料结合产品的背面分解示意图。图8绘示本专利技术中双料结合产品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4至图8所示,其中图4绘示了本专利技术双料结合产品的外观面示意图,图5绘示了本专利技术双料结合产品的外观面分解示意图,图6绘示了本专利技术中双料结合产品的背面示意图,图7绘示了本专利技术中双料结合产品的背面分解示意图。于本实施例中,本专利技术的双料结合产品100,其为嵌入成型后产生的产品,所述产品可为笔记本电脑外壳、手机外壳等电子产品外壳,所述双料结合产品100包括:嵌入件110,其具有两端开口的若干第一孔洞111及第二孔洞112,所述第一孔洞111与第二孔洞112相互平行排列,所述第二孔洞112的一端设有缺口113,所述缺口113靠近第一孔洞111,且相邻的两第二孔洞112间形成凸块114;注射件120,其具有若干第一凸起121及第二凸起122,且相邻的两第二凸起122间形成凹槽123,各该第一凸起121配合设于所述第一孔洞111中,各该第二凸起122配合设于所述第二孔洞112及缺口113中,各该凹槽123容纳所述凸块114,即各该第一凸起121的截面形态配合于各该第一孔洞111的截面形态,各该第二凸起122的截面形态配合于各该第二孔洞112及缺口113的截面形态,各该凹槽123的截面形态配合于各凸块114的截面形态。其中,所述嵌入件110的材质可为金属,所述注射件120的材质为塑料,当然,所述嵌入件110与注射件120也可为不同材质的塑料,例如,所述嵌入件110为的材料为PC+50%玻璃纤维,注射件120的材料为PC+20%碳纤维,PC为聚碳酸酯树脂。请参阅图8所示,图8绘示了本专利技术中双料结合产品的剖视图。其中,所述第二孔洞112内壁设有拔模斜度115,所述倒模斜度115使第二孔洞112由一端向另一端的内径由大变小再变大,该拔模斜度115使第二凸起122卡接在第二孔洞112中,而非简单地设于所述第二孔洞112中,增大了嵌入件110与注射件120的结合力。其中,所述第一孔洞111可呈椭圆形,当然并不限于此,所述第二孔洞112设有缺口113的一端呈Ω形,另一端呈圆形。其中,所述凸块114的前端呈圆弧形,相应地所述凹槽123的前端呈圆弧形,使凸块114与凹槽123以圆弧形相互咬合呈现,当然并不限于此。在成型双料结合产品100时,首先将嵌入件110放置入注塑模具中,然后将成型注射件120需要的熔融塑胶材料注入注塑模具中。由于嵌入件110上设置第一孔洞111、第二孔洞112及缺口113,熔融的塑胶材料会填充所述第一孔洞111、第二孔洞112及缺口113,使注射件120与嵌入件110结合。承上所述,一方面,在注塑注射件120时,由于第一孔洞111及第二孔洞112的形态,注射件120与嵌入件110相互咬合,模具中的困气会流动至双料结合产品100的背面,背面增加排气结构,气体即可以排出;而且由于气体的流动末端也在背面,不会在外观面显现,使外观结合处的形式简单,流动性好,外观处结合效果好,提高了产品良率。另一方面,除了嵌入件110上第一孔洞111与注射件120上第一凸起121相配合,增大嵌入件110与注射件120的结合力外,还在嵌入件110上增加设置第二孔洞112及凸块114,相应地在注射件上增加设置第二凸起122及凹槽123,使注射件120与嵌入件110相互咬合,由此增大了嵌入件110与注射件120的结合力。因此,本专利技术双料结合产品100嵌入件110与注射件120结合处的拉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料结合产品,其为嵌入成型后产生的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双料结合产品包括:嵌入件,其具有两端开口的若干第一孔洞及第二孔洞,所述第一孔洞与第二孔洞相互平行排列,所述第二孔洞的一端设有缺口,所述缺口靠近第一孔洞,且相邻的两第二孔洞间形成凸块;注射件,其具有若干第一凸起及第二凸起,且相邻的两第二凸起间形成凹槽,各该第一凸起配合设于所述第一孔洞中,各该第二凸起配合设于所述第二孔洞及缺口中,各该凹槽容纳所述凸块。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料结合产品,其为嵌入成型后产生的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双料结合产品包括:嵌入件,其具有两端开口的若干第一孔洞及第二孔洞,所述第一孔洞与第二孔洞相互平行排列,所述第二孔洞的一端设有缺口,所述缺口靠近第一孔洞,且相邻的两第二孔洞间形成凸块;注射件,其具有若干第一凸起及第二凸起,且相邻的两第二凸起间形成凹槽,各该第一凸起配合设于所述第一孔洞中,各该第二凸起配合设于所述第二孔洞及缺口中,各该凹槽容纳所述凸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料结合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嵌入件的材质为金属,所述注射件的材质为塑料。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料结合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嵌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晓为周修锋吴珍贵
申请(专利权)人:汉达精密电子昆山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