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电力传输系统及送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986698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12 06:47
本公开提供一种无线电力传输系统及送电装置。送电装置具备:第1送电电极,其具有平面状的表面;第2送电电极,其具有平面状的表面,被配置为在沿着第1送电电极的表面的方向上与第1送电电极分离;送电电路,其与第1、第2送电电极电连接,向第1、第2送电电极输出交流电力;导电性的第1屏蔽件,其被配置为在第1送电电极与第2送电电极之间,与第1送电电极和第2送电电极分别隔开间隙;以及至少一个导电性的第2屏蔽件,其位于在垂直于第1送电电极的表面的方向上离开第1、第2送电电极的位置,覆盖第1送电电极与第1屏蔽件之间的第1间隙和第2送电电极与第1屏蔽件之间的第2间隙中的至少一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无线电力传输系统及送电装置
本公开涉及以无线的方式传输电力的送电装置及无线电力传输系统。
技术介绍
近年来,正在开展以无线(非接触)的方式向便携电话机和/或电动汽车等伴有移动性的设备传输电力的无线电力传输技术的开发。无线电力传输技术中有电磁感应方式和电场耦合方式等方式。其中,在电场耦合方式中,使一对送电电极与一对受电电极相对,并向一对送电电极供给交流电力,由此能够以非接触的方式向一对受电电极传输电力。电场耦合方式例如可以适合在从设置于地面的一对送电电极向负载(例如可动机器人所具有的马达等)传输电力的用途中使用。专利文献1公开了那样的电场耦合方式的无线电力传输系统的例子。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17586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在以往的电场耦合方式的无线电力传输中,担心会在一对送电电极之间产生电场的泄漏而对人体等造成影响。本公开的实施方式提供能够抑制送电电极间的泄漏电场的影响的送电装置及无线电力传输系统。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公开的一个方案所涉及的送电装置具备:第1送电电极,其具有平面状的表面;第2送电电极,其具有平面状的表面,被配置为在沿着所述第1送电电极的所述表面的方向上与所述第1送电电极分离;送电电路,其与所述第1送电电极和所述第2送电电极电连接,向所述第1送电电极和所述第2送电电极输出交流电力;导电性的第1屏蔽件,其被配置为在所述第1送电电极与所述第2送电电极之间,与所述第1送电电极和所述第2送电电极分别隔开间隙;以及至少一个导电性的第2屏蔽件,其位于在垂直于所述第1送电电极的所述表面的方向上离开所述第1送电电极和所述第2送电电极的位置,覆盖所述第1送电电极与所述第1屏蔽件之间的第1间隙和所述第2送电电极与所述第1屏蔽件之间的第2间隙中的至少一方。这些总括的或具体的方案可以通过系统、方法、集成电路、计算机程序、或存储介质来实现。或者也可以通过系统、装置、方法、集成电路、计算机程序以及存储介质的任意组合来实现。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案,能够抑制在电场耦合方式的无线电力传输系统中的送电电极间的泄漏电场的影响。附图说明图1是示意地示出电场耦合方式的无线电力传输系统的一例的图。图2是示出图1所示的无线电力传输系统的概略构成的图。图3是用于说明图2所示的无线电力传输系统的问题的图。图4是示意地示出在送电电极120a、120b之间配置了导电性的第1屏蔽件150的构成的例子的图。图5是示意地示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1中的无线电力传输系统的图。图6是示意地示出实施方式1中的送电电极120a、120b、第1屏蔽件150以及第2屏蔽件160a、160b的配置的立体图。图7是示出图6所示的送电电极120a、120b、第1屏蔽件150以及第2屏蔽件160a、160b的与XZ面平行的截面的图。图8A是示出比较例1的构成和各部分的尺寸的图。图8B是示出比较例2的构成和各部分的尺寸的图。图8C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构成和各部分的尺寸的图。图9是用于说明模拟的条件的图。图10是用于说明模拟的条件的其他的图。图11是示出模拟的结果的曲线图。图12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无线电力传输系统的概略构成的框图。图13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无线电力传输系统的更详细的构成例的电路图。图14是示意地示出送电电路110的构成例的图。图15是示意地示出受电电路210的构成例的图。图16是示意地示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2中的送电电极120a、120b、第1屏蔽件150以及第2屏蔽件160的构成的截面图。图17是示意地示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3中的送电电极120a、120b、第1屏蔽件150、第2屏蔽件160a、160b以及第3屏蔽件190a、190b的构成的截面图。图18是示意地示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4中的送电电极120a、120b、第1屏蔽件150、第2屏蔽件160以及第3屏蔽件190的构成的截面图。图19是示意地示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5中的送电电极120a、120b、第1屏蔽件150、第2屏蔽件160a、160b以及第3屏蔽件190的构成的截面图。图20是示意地示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6中的送电电极120a、120b、第1屏蔽件150、第2屏蔽件160以及第3屏蔽件190的构成的截面图。图21是示意地示出本公开的其他的实施方式中的送电电极120a、120b、第1屏蔽件150以及第2屏蔽件160a、160b的配置的立体图。图22是示意地示出本公开的另一其他实施方式中的送电电极120a、120b、第1屏蔽件150以及第2屏蔽件160a、160b的配置的立体图。图23是示意地示出本公开的另一其他实施方式中的送电电极120a、120b、第1屏蔽件150以及第2屏蔽件160a、160b的配置的截面图。图24是示意地示出本公开的另一其他实施方式中的送电电极120a、120b、第1屏蔽件150以及第2屏蔽件160a、160b的配置的立体图。附图标记的说明10搬运机器人;30地面;100送电装置;110送电电路;120a、120b送电电极;130s串联谐振电路;140p并联谐振电路;150第1屏蔽件;160、160a、160b第2屏蔽件;170a、170b间隙;180匹配电路;190、190a、190b第3屏蔽件;200受电装置;210受电电路;220a、220b受电电极;230p并联谐振电路;240s串联谐振电路;280匹配电路;310直流电源;330负载具体实施方式(作为本公开的基础的见解)在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之前,对作为本公开的基础的见解进行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人们发现:关于在“
技术介绍
”一栏中记载的现有的无线电力传输系统,会产生以下的问题。图1是示意地示出电场耦合方式的无线电力传输系统的一例的图。所图示的无线电力传输系统例如是以无线的方式向在工厂等用于搬运物品的搬运机器人10(无人搬运车:AGV)传输电力的系统。在该系统中,在地面30配置有一对平板状的送电电极120a、120b。搬运机器人10具备与一对送电电极120a、120b相对的一对受电电极,接受从送电电极120a、120b传输来的交流电力。所接受的电力被供给给搬运机器人10所具有的马达或二次电池等负载。由此,进行搬运机器人10的驱动或充电。图2是示出图1所示的无线电力传输系统的概略构成的图。该无线电力传输系统具备送电装置100和搬运机器人10。送电装置100具备一对送电电极120a、120b和向送电电极120a、120b供给交流电力的送电电路110。送电电路110例如是包含逆变电路的交流输出电路。搬运机器人10具备受电装置200和负载330。受电装置200包括一对受电电极220a、220b和受电电路210,受电电路210将受电电极220a、220b所接受的电力变换成负载330所要求的电力(例如预定电压的直流电压)并供给给负载330。受电电路210例如包括整流电路。负载330例如是马达或二次电池等消耗电力的设备。利用一对送电电极120a、120b与一对受电电极220a、220b之间的电场耦合(电容耦合),在双方相对的状态下电力以非接触的方式被传输。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人们发现:在这样的无线电力传输系统中,在传输电力时,在送电电极120a、120b之间会产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送电装置,具备:第1送电电极,其具有平面状的表面;第2送电电极,其具有平面状的表面,被配置为在沿着所述第1送电电极的所述表面的方向上与所述第1送电电极分离;送电电路,其与所述第1送电电极和所述第2送电电极电连接,向所述第1送电电极和所述第2送电电极输出交流电力;导电性的第1屏蔽件,其被配置为在所述第1送电电极与所述第2送电电极之间,与所述第1送电电极和所述第2送电电极分别隔开间隙;以及至少一个导电性的第2屏蔽件,其位于在垂直于所述第1送电电极的所述表面的方向上离开所述第1送电电极和所述第2送电电极的位置,覆盖所述第1送电电极与所述第1屏蔽件之间的第1间隙和所述第2送电电极与所述第1屏蔽件之间的第2间隙中的至少一方。

【技术特征摘要】
2016.02.04 JP 2016-0193761.一种送电装置,具备:第1送电电极,其具有平面状的表面;第2送电电极,其具有平面状的表面,被配置为在沿着所述第1送电电极的所述表面的方向上与所述第1送电电极分离;送电电路,其与所述第1送电电极和所述第2送电电极电连接,向所述第1送电电极和所述第2送电电极输出交流电力;导电性的第1屏蔽件,其被配置为在所述第1送电电极与所述第2送电电极之间,与所述第1送电电极和所述第2送电电极分别隔开间隙;以及至少一个导电性的第2屏蔽件,其位于在垂直于所述第1送电电极的所述表面的方向上离开所述第1送电电极和所述第2送电电极的位置,覆盖所述第1送电电极与所述第1屏蔽件之间的第1间隙和所述第2送电电极与所述第1屏蔽件之间的第2间隙中的至少一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电装置,所述第1送电电极和所述第2送电电极在第1方向上延伸,在第2方向上彼此分离,所述第2方向是垂直于所述第1方向并且平行于所述第1送电电极的所述表面的方向。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送电装置,所述第1屏蔽件和所述第2屏蔽件中的至少一方在所述第1方向上延伸。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电装置,所述第1送电电极的所述表面和所述第2送电电极的所述表面位于同一平面上。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电装置,所述至少一个第2屏蔽件覆盖所述第1间隙和所述第2间隙这双方。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电装置,所述至少一个第2屏蔽件是多个第2屏蔽件,所述多个第2屏蔽件在相对于所述第1屏蔽件的相同侧覆盖所述第1间隙和所述第2间隙。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电装置,所述送电装置还具备至少一个第3屏蔽件,所述至少一个第3屏蔽件位于在垂直于所述第1送电电极的所述表面的方向上离开所述第1送电电极和所述第2送电电极的位置,在相对于所述第1屏蔽件的所述第2屏蔽件所在的一侧的相反侧覆盖所述第1间隙和所述第2间隙中的至少一方。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送电装置,所述至少一个第3屏蔽件是多个第3屏蔽件,所述多个第3屏蔽件在相对于所述第1屏蔽件的相同侧,覆盖所述第1间隙和所述第2间隙。9.一种无线电力传输系统,具备送电装置和受电装置,所述送电装置包括:第1送电电极,其具有平面状的表面;第2送电电极,其具有平面状的表面,被配置为在沿着所述第1送电电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松本启菅野浩山本浩司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