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端定位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981106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12 05:14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定位方法及装置先获得北斗卫星与第一基站的距离测量值,将距离测量值与预先存储的距离实际值进行差分运算,获得第一差分信息,然后获得第二基站经北斗卫星转发至第一基站的第二差分信息。第一基站将第一差分信息以及第二差分信息均发送至对应的用户终端,使用户终端根据第一差分信息、第二差分信息以及北斗卫星与用户终端的距离初测值,获得用户终端与北斗卫星的距离精测值。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定位方法及装置与现有的终端定位方法相比,定位更加精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终端定位方法及装置
本申请涉及计算机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终端定位方法及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对用户终端进行定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然而北斗卫星所对应的用户终端的位置定位往往会存在较大的偏差。由于GPS卫星不对北斗卫星系统相对应的用户终端提供高精度的卫星定位服务,因此对北斗卫星对应的用户终端,例如北斗汽车的定位追踪只能局限在大致的运行轨迹上,而对车辆的超速,是否占用应急车道等问题不能获得较精确的信息,因此需要对用户终端的位置精度进行优化处理。申请内容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定位方法及装置,能够对用户终端的位置精度进行优化处理,获得用户终端更精确的定位。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定位方法,所述方法包括:获得北斗卫星与第一基站的距离测量值;将预先存储的距离实际值与所述距离测量值做差值运算,获得第一差分信息;获得第二基站经所述北斗卫星转发的第二差分信息;将所述第一差分信息以及第二差分信息发送至对应的用户终端,以使所述用户终端根据第一差分信息、第二差分信息以及北斗卫星与该用户终端的距离初测值,获得所述用户终端的距离精测值。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终端定位方法,该方法包括:用户终端接收北斗卫星发送的所述北斗卫星与该用户终端的距离初测值;接收第一基站发送的第一差分信息以及第二差分信息;根据第一差分信息、第二差分信息以及距离初测值,获得距离精测值。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终端定位装置,所述装置包括:测量值获得模块,用于获得北斗卫星与所述第一基站的距离测量值;第一差分信息模块,用于将预先存储的距离实际值与所述距离测量值做差值运算,获得第一差分信息;第二差分信息模块,用于获得第二基站经所述北斗卫星转发的第二差分信息;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差分信息以及第二差分信息发送至对应的用户终端,以使所述用户终端根据第一差分信息、第二差分信息以及北斗卫星与该用户终端的距离初测值,获得所述用户终端的距离精测值。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定位方法及装置的有益效果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定位方法及装置先获得北斗卫星与第一基站的距离测量值,将距离测量值与预先存储的距离实际值进行差分运算,获得第一差分信息,然后获得第二基站经北斗卫星转发至第一基站的第二差分信息。第一基站将第一差分信息以及第二差分信息均发送至对应的用户终端,使用户终端根据第一差分信息、第二差分信息以及北斗卫星与用户终端的距离初测值,获得用户终端与北斗卫星的距离精测值。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定位方法及装置与现有的终端定位方法相比,定位更加精确。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应用环境示意图;图2示出了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终端定位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3示出了步骤S130的具体步骤示意图;图4示出了本申请第一实施例对应的应用环境示意图;图5示出了本申请第二实施例提供的终端定位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6示出了步骤S230的具体步骤示意图;图7示出了本申请第三实施例提供的终端定位装置的结构框图。具体实施方式本申请下述各实施例均可应用于如图1所示的环境中。如图1所示,北斗卫星10通过网络30与一个或多个用户终端20进行通信连接,以进行数据通信或交互。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用户终端20中安装有客户端,该客户端可以是应用程序,与北斗卫星10相对应,从而为用户提供服务(例如接收用户输入的定位请求,向用户展示距离精测值等)。所述用户终端20可以是个人电脑(personalcomputer,PC)、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电子书阅读器、膝上型便携计算机、车载电脑、智能穿戴设备等。所述网络30可以是无线网络或有线网络,例如无线网络可以是,但不限于Wi-Fi(无线保真)网络、2G/3G/4G网络等。第一实施例图2示出了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定位方法的流程图,请参阅图2,本实施例描述的是第一基站的处理流程,所述方法包括:步骤S110,获得北斗卫星与第一基站的距离测量值。北斗卫星将其与第一基站的距离测量值发送给第一基站,具体地,北斗卫星以北斗一号卫星系统为例,由于北斗一号卫星系统有三颗,故距离测量值具体有三个数值,设为u1、u2和u3。步骤S120,将预先存储的距离实际值与所述距离测量值做差值运算,获得第一差分信息。第一基站预先存储有第一基站与北斗卫星的距离实际值,则将距离实际值与距离测量值相减,便可以获得与第一基站对应的第一差分信息,第一差分信息具体可以记为Δρu1、Δρu2、Δρu3。其中,距离实际值与距离测量值之间的误差可能是由星历、大气折射、地球自转和相对论效应等误差源造成的测距误差。步骤S130,获得第二基站经所述北斗卫星转发的第二差分信息。第一基站除了获得自身的第一差分信息外,也可以获得第二基站的第二差分信息。并且第一基站可以将第一差分信息以及第二差分信息均上传至北斗卫星。第一基站还可以将第一差分信息发送至所述北斗卫星,以使所述北斗卫星转发至除所述第一基站外的基站,例如转发至第二基站。步骤S140,将所述第一差分信息以及第二差分信息发送至对应的用户终端,以使所述用户终端根据第一差分信息、第二差分信息以及北斗卫星与该用户终端的距离初测值,获得所述用户终端的距离精测值。第一基站可以直接将第一差分信息以及第二差分信息发送至对应的用户终端,也可以先将第一差分信息以及第二差分信息发送给北斗卫星,然后北斗卫星再发送给地面控制中心站,地面控制中心站再将第一差分信息以及第二差分信息发送给用户终端,详情请参见图4。用户终端还可以获得北斗卫星与该用户终端的距离初测值,然后用户终端根据第一差分信息、第二差分信息以及距离初测值来获得用户终端与北斗卫星的距离精测值。用户终端与北斗卫星的距离初测值可以通过下述方式获得:地面控制中心站向北斗一号卫星系统的第一卫星和第二卫星同时发送询问信号,询问信号经卫星转发器转发后,向服务区内的用户终端广播。用户终端响应其中一颗卫星(例如第一卫星)的询问信号,并同时向第一卫星和第二卫星发送响应信号,经北斗一号卫星系统转发至地面控制中心。地面控制中心接收并解调用户发来的信号,然后根据用户的申请服务内容进行相应的数据处理。地面控制中心测出两个时间延迟:即从地面控制中心发出询问信号,经某一颗卫星(例如第一卫星)转发到达用户,用户发出定位响应信号,经同一颗卫星(即第一卫星)转发回地面控制中心的延迟;和从地面控制中心发出询问信号,经上述同一卫星(即第一卫星)到达用户,用户发出响应信号,经另一颗卫星(即第二卫星)转发回中心控制系统的延迟。由于地面控制中心和两颗卫星的位置均是已知的,因此由上面两个延迟量可以算出用户到第一卫星的距离,以及用户到两颗卫星距离之和。另外地面控制中心从存储在计算机内的数字化地形图查寻到用户终端高程值,又可知道用户终端处于某一与地球基准椭球面平行的椭球面上。从而地面控制中心可最终计算出用户所在点的三维坐标,这个坐标经加密由出站信号发送给用户。详情请参见图3,在图2中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终端定位方法及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终端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获得北斗卫星与第一基站的距离测量值;将预先存储的距离实际值与所述距离测量值做差值运算,获得第一差分信息;获得第二基站经所述北斗卫星转发的第二差分信息;将所述第一差分信息以及第二差分信息发送至对应的用户终端,以使所述用户终端根据第一差分信息、第二差分信息以及北斗卫星与该用户终端的距离初测值,获得所述用户终端的距离精测值。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终端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获得北斗卫星与第一基站的距离测量值;将预先存储的距离实际值与所述距离测量值做差值运算,获得第一差分信息;获得第二基站经所述北斗卫星转发的第二差分信息;将所述第一差分信息以及第二差分信息发送至对应的用户终端,以使所述用户终端根据第一差分信息、第二差分信息以及北斗卫星与该用户终端的距离初测值,获得所述用户终端的距离精测值。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将所述第一差分信息以及第二差分信息发送至对应的用户终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获得所述第二基站经所述北斗卫星转发的完整性信息;根据所述完整性信息判断所述第二差分信息是否失真,若否,则执行将所述第一差分信息以及第二差分信息发送至对应的用户终端步骤。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将第一差分信息发送至所述北斗卫星,以使所述北斗卫星转发至除所述第一基站外的基站。4.一种终端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用户终端接收北斗卫星发送的所述北斗卫星与该用户终端的距离初测值;接收第一基站发送的第一差分信息以及第二差分信息;根据第一差分信息、第二差分信息以及距离初测值,获得距离精测值。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差分信息为所述第一基站与北斗卫星的距离测量值以及第一基站与北斗卫星的距离实际值之差。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差分信息为第二基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苗敬峰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顺国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