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模块和建筑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979620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12 03: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建筑领域,公开了一种建筑模块和建筑结构,所述建筑模块由混凝土一体制成并包括底板(10),该底板(10)沿水平方向延伸并具有横向连接侧(11),该横向连接侧(11)的顶面和/或底面设置有水平延伸且沿水平方向突出的横向夹板(111);和支撑板(20),该支撑板(20)从所述底板(10)竖直向上延伸并具有侧向连接侧(21)和竖向连接侧(22),所述侧向连接侧(21)的至少一个侧面设置有竖直延伸且沿水平方向突出的侧向夹板(211),所述竖向连接侧(22)的两个侧面分别设置有水平延伸且竖直向上突出的竖向夹板(221),所述竖向夹板(221)彼此间隔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建筑模块和建筑结构能够快速装配,无需现场浇筑,施工工期短,施工质量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建筑模块和建筑结构
本技术涉及建筑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建筑模块和建筑结构。
技术介绍
建筑结构是指在建筑物(包括构筑物)中,由建筑材料制成用来承受各种荷载,以起骨架作用的空间受力体系。以挡土墙为例,挡土墙是指支承路基填土或山坡土体,防止填土或土体变形失稳的构筑物。现有的各种形式的挡土墙按使用材料可分为浆砌石、混凝土等类别。但无论是浆砌石还是混凝土挡土墙,目前大多是现场砌筑(浇筑),不符合环保要求,且施工工艺工期较长,现场施工质量难以控制。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编制的《城市道路—装配式挡土墙》(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07MR402)所涉及的装配式挡土墙,采用现浇基础、预制面板和预制肋板组合拼装的结构型式,从一定意义上解决了施工进度问题,但也存在一定局限性。首先,该种装配式挡土墙的基础仍需现场浇筑,工期相对较长;其次,肋板与基础采用焊接方式进行连接,不仅增加了现场施工工序,而且使得连接板的防腐处理成为挡土墙的薄弱环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建筑模块和建筑结构,其能够快速装配,无需现场浇筑,施工工期短,施工质量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建筑模块,该建筑模块由混凝土一体制成并包括:底板,该底板沿水平方向延伸并具有横向连接侧,该横向连接侧的顶面和/或底面设置有水平延伸且沿水平方向突出的横向夹板;支撑板,该支撑板从所述底板竖直向上延伸并具有侧向连接侧和竖向连接侧,所述侧向连接侧的至少一个侧面设置有竖直延伸且沿水平方向突出的侧向夹板,所述竖向连接侧的两个侧面分别设置有水平延伸且竖直向上突出的竖向夹板,所述竖向夹板彼此间隔设置。优选地,所述横向连接侧的侧面上设置有第一金属加固件,该第一金属加固件邻近所述横向夹板;所述侧向连接侧的侧面上设置有第二金属加固件,该第二金属加固件邻近所述侧向夹板;和/或所述竖向连接侧的顶面上设置有第三金属加固件,该第三金属加固件位于所述竖向夹板之间。优选地,所述横向连接侧的顶面和底面设置有间隔开的横向夹板,所述第一金属加固件位于所述横向夹板之间;和/或所述侧向连接侧的两个侧面设置有彼此间隔的侧向夹板,所述第二金属加固件位于所述侧向夹板之间。优选地,所述建筑模块还包括肋板,该肋板固定连接在所述底板和支撑板之间,且所述肋板的顶面两侧分别设置有水平延伸且竖直向上突出的肋夹板,该肋夹板彼此间隔开,且所述肋夹板之间的空间与所述竖向夹板之间的空间相通。优选地,所述肋板的顶面设置有第四金属加固件,该第四金属加固件位于所述肋夹板之间。优选地,所述第一金属加固件、第二金属加固件、第三金属加固件或第四金属加固件包括钢筋笼和/或工字钢。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建筑结构,该建筑结构包括多个建筑模块,所述建筑模块由混凝土一体制成并包括:底板,该底板沿水平方向延伸并具有横向连接侧,该横向连接侧的顶面和/或底面设置有水平延伸且沿水平方向突出的横向夹板;支撑板,该支撑板从所述底板竖直向上延伸并具有侧向连接侧和竖向连接侧,所述侧向连接侧的至少一个侧面设置有竖直延伸且沿水平方向突出的侧向夹板,所述竖向连接侧的两个侧面分别设置有水平延伸且竖直向上突出的竖向夹板,所述竖向夹板彼此间隔设置,多个所述建筑模块通过所述横向夹板和所述侧向夹板沿水平方向相互拼接,且形成的所述横向夹板之间的空间与所述侧向夹板之间的空间以及所述竖向夹板之间的空间相通。优选地,所述建筑结构还包括位于所述多个建筑模块上方的支撑件,所述支撑件包括面板,该面板竖直向上延伸且在水平方向上的长度与所述多个建筑模块相等,所述面板的底端装配于所述多个建筑模块的所述竖向夹板之间。优选地,每个所述建筑模块还包括肋板,该肋板固定连接在所述底板和支撑板之间,且所述肋板的顶面两侧分别设置有水平延伸且竖直向上突出的肋夹板,该肋夹板彼此间隔开,且所述肋夹板之间的空间与所述竖向夹板之间的空间相通;所述支撑件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面板的多个支撑件肋板,所述支撑件肋板的个数与所述肋板相等且分别位于所述肋板的上方,所述支撑件肋板的底端装配于所述肋板的肋夹板之间。优选地,所述面板的顶面两侧分别设置有水平延伸且竖直向上突出的面夹板,所述面夹板彼此间隔设置;所述支撑件肋板的顶面两侧分别设置有水平延伸且竖直向上突出的支撑件肋夹板,该支撑件肋夹板彼此间隔开,且所述支撑件肋夹板之间的空间与所述面夹板之间的空间相通。优选地,所述支撑件为多个,且沿竖直方向多层分布。优选地,所述建筑结构还包括位于所述支撑件上方的顶板,所述顶板竖直向上延伸且在水平方向上的长度与所述支撑件相等,所述顶板的底端装配于所述支撑件的所述面夹板之间。优选地,所述顶板包括多个顶板肋板,该顶板肋板固定连接于所述顶板,所述顶板肋板的个数与所述支撑件肋板相等且分别位于所述支撑件肋板的上方,所述顶板肋板的底端装配于所述支撑件肋板的支撑件肋夹板之间。优选地,所述面板的顶面上设置有第五金属加固件,该第五金属加固件位于所述面夹板之间;所述支撑件肋板的顶面设置有第六金属加固件,该第六金属加固件位于所述支撑件肋夹板之间。优选地,所述建筑结构为挡土墙。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建筑模块和建筑结构可在构件厂分块预制后运输到现场安装到位,无需现场浇筑,施工工期短,施工质量高。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建筑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建筑结构的一种实施方式示意图,其由两个建筑模块拼接而成;图3是本技术建筑结构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其由三个建筑模块拼接而成;图4是本技术建筑结构的又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其由图3中的建筑结构与支撑件拼接而成;图5是本技术建筑结构的又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其由图4中的建筑结构与顶板拼接而成。附图标记说明10底板11横向连接侧111横向夹板20支撑板21侧向连接侧22竖向连接侧211侧向夹板221竖向夹板30肋板301肋夹板40支撑件41面板411面夹板42支撑件肋板421支撑件肋夹板50顶板51顶板肋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在本技术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顶、底”,“水平、竖直”通常是指在装配使用状态下的方位。“横向”是指垂直于水平和竖直的方向。本技术提供一种建筑模块,该建筑模块由混凝土一体制成并包括:底板10,该底板10沿水平方向延伸并具有横向连接侧11,该横向连接侧11的顶面和/或底面设置有水平延伸且沿水平方向突出的横向夹板111;支撑板20,该支撑板20从所述底板10竖直向上延伸并具有侧向连接侧21和竖向连接侧22,所述侧向连接侧21的至少一个侧面设置有竖直延伸且沿水平方向突出的侧向夹板211,所述竖向连接侧22的两个侧面分别设置有水平延伸且竖直向上突出的竖向夹板221,所述竖向夹板221彼此间隔设置。本技术的建筑模块结构简单、强度较高,使用范围广泛。其可由构件厂预制,无需现场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建筑模块和建筑结构

【技术保护点】
建筑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建筑模块由混凝土一体制成并包括:底板(10),该底板(10)沿水平方向延伸并具有横向连接侧(11),该横向连接侧(11)的顶面和/或底面设置有水平延伸且沿水平方向突出的横向夹板(111);支撑板(20),该支撑板(20)从所述底板(10)竖直向上延伸并具有侧向连接侧(21)和竖向连接侧(22),所述侧向连接侧(21)的至少一个侧面设置有竖直延伸且沿水平方向突出的侧向夹板(211),所述竖向连接侧(22)的两个侧面分别设置有水平延伸且竖直向上突出的竖向夹板(221),所述竖向夹板(221)彼此间隔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建筑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建筑模块由混凝土一体制成并包括:底板(10),该底板(10)沿水平方向延伸并具有横向连接侧(11),该横向连接侧(11)的顶面和/或底面设置有水平延伸且沿水平方向突出的横向夹板(111);支撑板(20),该支撑板(20)从所述底板(10)竖直向上延伸并具有侧向连接侧(21)和竖向连接侧(22),所述侧向连接侧(21)的至少一个侧面设置有竖直延伸且沿水平方向突出的侧向夹板(211),所述竖向连接侧(22)的两个侧面分别设置有水平延伸且竖直向上突出的竖向夹板(221),所述竖向夹板(221)彼此间隔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连接侧(11)的侧面上设置有第一金属加固件,该第一金属加固件邻近所述横向夹板(111);所述侧向连接侧(21)的侧面上设置有第二金属加固件,该第二金属加固件邻近所述侧向夹板(211);和/或所述竖向连接侧(22)的顶面上设置有第三金属加固件,该第三金属加固件位于所述竖向夹板(221)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连接侧(11)的顶面和底面设置有间隔开的横向夹板(111),所述第一金属加固件位于所述横向夹板(111)之间;和/或所述侧向连接侧(21)的两个侧面设置有彼此间隔的侧向夹板(211),所述第二金属加固件位于所述侧向夹板(211)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建筑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模块还包括肋板(30),该肋板(30)固定连接在所述底板(10)和支撑板(20)之间,且所述肋板(30)的顶面两侧分别设置有水平延伸且竖直向上突出的肋夹板(301),该肋夹板(301)彼此间隔开,且所述肋夹板(301)之间的空间与所述竖向夹板(221)之间的空间相通。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建筑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肋板(30)的顶面设置有第四金属加固件,该第四金属加固件位于所述肋夹板(301)之间。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建筑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属加固件、第二金属加固件、第三金属加固件或第四金属加固件包括钢筋笼和/或工字钢。7.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建筑结构包括多个建筑模块,所述建筑模块由混凝土一体制成并包括:底板(10),该底板(10)沿水平方向延伸并具有横向连接侧(11),该横向连接侧(11)的顶面和/或底面设置有水平延伸且沿水平方向突出的横向夹板(111);支撑板(20),该支撑板(20)从所述底板(10)竖直向上延伸并具有侧向连接侧(21)和竖向连接侧(22),所述侧向连接侧(21)的至少一个侧面设置有竖直延伸且沿水平方向突出的侧向夹板(211),所述竖向连接侧(22)的两个侧面分别设置有水平延伸且竖直向上突出的竖向夹板(221),所述竖向夹板(221)彼此间隔设置,多个所述建筑模块通过所述横向夹板(1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帮磊杨进新付云升李泽敏丁艳辉钱铁柱冯雁李万智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市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