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副车架的自卸举升车及其自卸举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974020 阅读:1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11 23: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自卸举升设备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无副车架的自卸举升车及其自卸举升装置,自卸举升车包括车厢、底盘以及自卸举升装置。底盘上设置有大梁,自卸举升装置包括自卸油缸以及油缸下支座,油缸下支座固定于大梁上,自卸油缸的缸筒端部铰接于油缸下支座上,自卸油缸的活塞杆端部与车辆的车厢底部铰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无副车架的自卸举升车通过自卸油缸以及油缸下支座完成车厢的举升操作,无需设置副车架,降低了整车的制造成本,减少了整车的质量,降低了整车的重心,提高了整车运行的安全性,具有显著的经济价值。

Self unloading lifting vehicle without auxiliary frame and lifting device thereof

The utility model is suitable for the technical field of self unloading lifting equipment, and provides a self unloading lifting vehicle without a sub frame and a self unloading lifting device. The chassis is arranged on the crossbeam, dump truck lifting device comprises a cylinder and a cylinder dump bearing, cylinder support is fixed on the crossbeam, dump cylinder cylinder end hinged on the cylinder seat, the bottom hinged end of the piston rod and the cylinder dump vehicle. Dump truck lifting vehicle of the utility model has no side frame lifting operation completed car dump cylinder and cylinder through support, without setting a subframe, reduces the manufacturing cost of vehicle, reduce vehicle quality, reduce vehicle weight, improve vehicle safety operation, has significant economic valu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副车架的自卸举升车及其自卸举升装置
本技术属于自卸举升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无副车架的自卸举升车及其自卸举升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的自卸举升车,其自卸举升装置需要设置副车架来实现举升功能,然而,设置副车架不仅增加了整车的重量,造成装载量的减少,而且导致整车的重心偏高,对车辆运行时的安全性造成影响,同时,副车架的生产需要消耗一定的成本资源,不利于降低车辆的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益。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无副车架的自卸举升车及其自卸举升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自卸举升车由于设置副车架而存在的生产成本较高以及整备质量增加的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自卸举升装置,用于自卸车车厢的举升,其包括可伸缩的自卸油缸以及油缸下支座,所述油缸下支座固定于车辆底盘的大梁上,所述自卸油缸的缸筒端部铰接于所述油缸下支座上,所述自卸油缸的活塞杆端部与车辆的车厢底部铰接。进一步地,所述油缸下支座包括连接部以及固定部,所述连接部上开设有连接孔,所述自卸油缸的缸筒端部通过所述连接孔铰接于所述油缸下支座上。本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还提供了一种无副车架的自卸举升车,包括车厢以及底盘,所述底盘上设置有大梁,所述自卸举升车还包括自卸举升装置,所述自卸举升装置包括自卸油缸以及油缸下支座,所述油缸下支座固定于车辆底盘的大梁上,所述自卸油缸的缸筒端部铰接于所述油缸下支座上,所述自卸油缸的活塞杆端部与车辆的车厢底部铰接。进一步地,所述油缸下支座包括连接部以及固定部,所述连接部上开设有连接孔,所述自卸油缸的缸筒端部通过所述连接孔铰接于所述油缸下支座上。进一步地,所述自卸举升车包括两个自卸油缸以及两个油缸下支座,所述大梁的相对的两侧分别设置一个自卸油缸以及一个油缸下支座。进一步地,所述油缸下支座通过螺栓与所述底盘的大梁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自卸举升车还包括加强合件,所述加强合件固定于所述大梁的尾端,所述加强合件及大梁上开设有连接孔,所述车厢与大梁通过所述连接孔相互铰接。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无副车架的自卸举升车通过自卸油缸以及油缸下支座完成车厢的举升操作,无需设置副车架,降低了整车的制造成本,减少了整车的整备质量,降低了整车的重心,提高了整车运行的安全性,具有显著的经济价值。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副车架的自卸举升车局部位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自卸举升车局部位置的主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1及图2所示,为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例,一种无副车架的自卸举升车,包括车厢1、底盘2以及自卸举升装置3。底盘2上设置有大梁21,自卸举升装置3包括自卸油缸31以及油缸下支座32,油缸下支座32固定于底盘2的大梁上,自卸油缸31的缸筒端部铰接于油缸下支座32上,自卸油缸31的活塞杆311端部与车辆的车厢1底部铰接。自卸油缸31工作时,通过伸长可将车厢1举升,缩回时可将车厢1放回原位。油缸下支座32通过螺栓33与底盘2的大梁21固定连接,油缸下支座32可拆下,以便于维修。具体地,油缸下支座32包括连接部321以及固定部322,连接部321上开设有连接孔,自卸油缸31的缸筒312端部通过连接孔铰接于油缸下支座32上,从而自卸油缸31可相对于大梁21旋转。固定部322的顶部设置有固定板3221,固定板3221水平地固定于车辆底盘2的大梁21上。因此,油缸下支座32上受到的力可以通过固定板3221均匀地分散到底盘2各处。为了增加整车在自卸过程中的稳定性,上述自卸举升车包括两个自卸油缸31以及两个油缸下支座32,大梁21的相对的两侧分别设置一个自卸油缸31以及一个油缸下支座32。上述自卸举升车还包括加强合件4,加强合件4固定于大梁21的尾端,加强合件4及大梁21上开设有连接孔,车厢1与大梁21通过该连接孔相互铰接,从而车厢1能以加强合件4为旋转点相对于底盘2旋转。本实施例的自卸举升车通过自卸油缸31以及油缸下支座32完成车厢1的举升操作,无需设置副车架,降低了整车的制造成本,减少了整车的质量,降低了整车的重心,提高了整车运行的安全性,具有显著的经济价值。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无副车架的自卸举升车及其自卸举升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卸举升装置,用于自卸车车厢的举升,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可伸缩的自卸油缸以及油缸下支座,所述油缸下支座固定于车辆底盘的大梁上,所述自卸油缸的缸筒端部铰接于所述油缸下支座上,所述自卸油缸的活塞杆端部与车辆的车厢底部铰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卸举升装置,用于自卸车车厢的举升,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可伸缩的自卸油缸以及油缸下支座,所述油缸下支座固定于车辆底盘的大梁上,所述自卸油缸的缸筒端部铰接于所述油缸下支座上,所述自卸油缸的活塞杆端部与车辆的车厢底部铰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卸举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缸下支座包括连接部以及固定部,所述连接部上开设有连接孔,所述自卸油缸的缸筒端部通过所述连接孔铰接于所述油缸下支座上。3.一种无副车架的自卸举升车,包括车厢以及底盘,所述底盘上设置有大梁,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卸举升车还包括自卸举升装置,所述自卸举升装置包括自卸油缸以及油缸下支座,所述油缸下支座固定于车辆底盘的大梁上,所述自卸油缸的缸筒端部铰接于所述油缸下支座上,所述自卸油缸的活塞杆端部与车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聪黄闯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东风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