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掺杂的纳米晶体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5973334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11 23:3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稀土掺杂的纳米晶体,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配制稀土溶液;(2)配制浓度为12‑20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然后向氢氧化钠溶液中依次加入无水乙醇、油酸和各种稀土溶液;(3)配制浓度为0.5mol/L的NaF溶液,将其加入步骤(2)所得物中,搅拌30‑35min;(4)反应;(5)清洗;(6)干燥。D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稀土掺杂的纳米晶体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纳米生物材料
,具体涉及一种稀土掺杂的纳米晶体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稀土掺杂发光材料是理想的光电功能材料,在发光显示、光通讯、光存储及激光等领域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近年来,掺杂稀土离子纳米尺寸上转换荧光粉的荧光性质已经受到了关注,其与传统的微米尺寸荧光粉相比,纳米材料的某些性质显示出明显的区别,这些性质与颗粒的大小有关。另外,纳米颗粒可以根据需要调整成各种形貌,比如纳米球形、纳米管、纳米片、纳米线等,而纳米颗粒的生长取向也对化合物的性质有影响。寻找合适的途径控制形貌并得到优质的纳米晶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因而稀土纳米发光材料的制备在当前纳米材料科学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其关键技术是控制材料的大小,形貌和和获得较窄的粒度分布。然而如何实现对纳米发光材料尺寸和形貌的有效控制一直是困扰科学家的难题之一。稀土发光材料的制备方法可分为固相法、液相法和气相法。固相法是一种传统的粉化工艺,具有成本低,产量高,制备工艺简单等优点,但固相法存在能耗大,颗粒粒径分布不均匀,易混入杂质,颗粒外貌不规则等缺点。气相法是直接利用气体或通过各种方式将物料变成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稀土掺杂的纳米晶体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稀土掺杂的纳米晶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配制稀土溶液:分别配制0.5mol/L的Lu(NO3)3溶液、0.5mol/L的Dy(NO3)3溶液或Gd(NO3)3溶液、0.04mol/L的Tm(NO3)3溶液和0.5mol/L的Yb(NO3)3溶液;(2)配制浓度为12‑20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然后向氢氧化钠溶液中依次加入无水乙醇、油酸和各种稀土溶液;其中氢氧化钠溶液、乙醇和油酸的体积比为1:4‑8:8‑12;氢氧化钠溶液、Lu(NO3)3溶液、Dy(NO3)3溶液或Gd(NO3)3溶液、Tm(NO3)3溶液和Yb(NO3)3溶液的体积比为2:0.9‑1.6:0.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稀土掺杂的纳米晶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配制稀土溶液:分别配制0.5mol/L的Lu(NO3)3溶液、0.5mol/L的Dy(NO3)3溶液或Gd(NO3)3溶液、0.04mol/L的Tm(NO3)3溶液和0.5mol/L的Yb(NO3)3溶液;(2)配制浓度为12-20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然后向氢氧化钠溶液中依次加入无水乙醇、油酸和各种稀土溶液;其中氢氧化钠溶液、乙醇和油酸的体积比为1:4-8:8-12;氢氧化钠溶液、Lu(NO3)3溶液、Dy(NO3)3溶液或Gd(NO3)3溶液、Tm(NO3)3溶液和Yb(NO3)3溶液的体积比为2:0.9-1.6:0.2-0.9:0.2-0.4:0.1-0.3;(3)配制浓度为0.5mol/L的NaF溶液,将其加入步骤(2)所得物中,搅拌30-35min;所加NaF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比为3-6:0.8-1.2;(4)将步骤(3)所得物置于反应釜中,于150-180℃反应20-30h;(5)将步骤(4)所得反应物自然冷却至室温,然后去除上层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亚鑫门正兴郑金辉张苗根李秀鑫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