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塑复合管用粘接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5973195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11 23: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钢塑复合管用粘接剂及其制备方法,该粘接剂中包括50~80重量份数的聚氯乙烯树脂、5~10重量份数的异氰酸酯、5~15重量份数的甲基六氢苯酐、0.3~0.8重量份数的碳纳米管、1~5重量份数的氯化聚乙烯、2~7重量份数的碳纤维、1~3重量份数的抗氧剂、15~20重量份数的水。本发明专利技术中聚氯乙烯树脂为基材,异氰酸酯和甲基六氢苯酐为交联剂进行交联反应,形成立体网状结构,从而提高粘接剂的剥离强度;碳纳米管能够显著增加粘接剂的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延长粘接剂的耐久性;碳纤维用以提高粘合剂耐蚀性,使得粘接剂具有持久高效的剥离强度;采用上述原料制得的钢塑复合管用粘接剂,能够将钢管与塑料牢固的粘合到一起,剥离强度高,稳定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钢塑复合管用粘接剂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粘接剂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钢塑复合管用粘接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钢塑复合管以无缝钢管、焊接钢管为基管,内壁涂装高附着力、防腐、食品级卫生型的聚乙烯粉末涂料或环氧树脂涂料,是传统镀锌管的升级型产品。根据管材的结构分类为:钢带增强钢塑复合管、无缝钢管增强钢塑复合管、孔网钢带钢塑复合管以及钢丝网骨架钢塑复合管。当前,市面上最为流行的是钢带增强钢塑复合管,其中间层为高碳钢带通过卷曲成型对接焊接而成的钢带层,内外层均为高密度聚乙烯。这种管材承压性能非常好,钢塑管的最大口径可以做到200mm,甚至更大;由于管材中间层的钢带是密闭的,所以这种钢塑管同时具有阻氧作用,可直接用于直饮水工程,而其内外层又是塑料材质,具有非常好的耐腐蚀性,因此广泛应用于石油、天然气输送,工矿用管,饮水管,排水管等各种领域。但是在长期使用后由于粘接剂的粘性降低,塑料与钢管之间会产生缝隙,甚至塑料会从钢管上脱落。如果更换管材,将会增加投入成本,给企业增加负担,因此亟需开发出一种粘性强、稳定性好的钢塑复合管用粘接剂。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钢塑复合管用粘接剂,该粘接剂剥离强度高,稳定性好。一种钢塑复合管用粘接剂,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优选地,所述异氰酸酯为1,6-己二异氰酸酯、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或1,5-萘二异氰酸酯。优选地,所述抗氧剂为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或二氢喹啉。优选地,还包括粘度调节剂,所述粘度调节剂为沙索蜡或环己醇。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上述一种钢塑复合管的制备方法,制得的粘接剂剥离强度高,稳定性好。一种钢塑复合管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将碳纳米管、氯化聚乙烯、碳纤维、抗氧剂和水加入到混合机中,在30~40℃下,混合60~100min,得到第一混合物;b)向步骤a)得到的第一混合物中再加入聚氯乙烯树脂,在30~40℃下搅拌80~120min,得到第二混合物;c)将步骤b)得到的第二混合物中加入异氰酸酯、甲基六氢苯酐,在50~80℃下交联5~8h,得到钢塑复合管用粘接剂。优选地,还包括向所述第一混合物中加入粘度调节剂。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钢塑复合管用粘接剂及其制备方法,该粘接剂中包括50~80重量份数的聚氯乙烯树脂、5~10重量份数的异氰酸酯、5~15重量份数的甲基六氢苯酐、0.3~0.8重量份数的碳纳米管、1~5重量份数的氯化聚乙烯、2~7重量份数的碳纤维、1~3重量份数的抗氧剂、15~20重量份数的水。本专利技术中聚氯乙烯树脂为基材,异氰酸酯和甲基六氢苯酐为交联剂进行交联反应,形成立体网状结构,从而提高粘接剂的剥离强度;碳纳米管能够显著增加粘接剂的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延长粘接剂的耐久性;碳纤维用以提高粘合剂耐蚀性,使得粘接剂具有持久高效的剥离强度;采用上述原料制得的钢塑复合管用粘接剂,能够将钢管与塑料牢固的粘合到一起,剥离强度高,稳定性强,长期使用时不会因为外界环境而影响粘合性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借鉴本文内容,适当改进工艺参数实现。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所述类似的替换和改动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它们都被视为包括在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及引用已经通过较佳实施例进行了描述,相关人员明显能在不脱离本
技术实现思路
、精神和范围内对本文所述的方法和应用进行改动或适当变更与组合,来实现和应用本专利技术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钢塑复合管用粘接剂,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上述技术方案中,聚氯乙烯树脂为基材,异氰酸酯和甲基六氢苯酐为交联剂进行交联反应,形成立体网状结构,从而提高粘接剂的剥离强度;碳纳米管能够显著增加粘接剂的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延长粘接剂的耐久性;碳纤维用以提高粘合剂耐蚀性,使得粘接剂具有持久高效的剥离强度;采用上述原料制得的钢塑复合管用粘接剂,能够将钢管与塑料牢固的粘合到一起,剥离强度高,稳定性强,长期使用时不会因为外界环境而影响粘合性能。在本专利技术中,聚氯乙烯树脂的重量份数为50~80份;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聚氯乙烯树脂的重量份数为60~70份;在其他实施例中,聚氯乙烯的重量份数为63~67份。异氰酸酯和甲基六氢苯酐为交联剂进行交联反应,能够提高粘接剂的剥离强度和耐候性。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异氰酸酯为1,6-己二异氰酸酯、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或1,5-萘二异氰酸酯。在本专利技术中,异氰酸酯的重量份数为5~10份;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异氰酸酯的重量份数为6~9份;在其他实施例中,异氰酸酯的重量份数为7~8份。在本专利技术中,甲基六氢苯酐的重量份数为5~15份;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甲基六氢苯酐的重量份数为8~13份;在其他实施例中,甲基六氢苯酐的重量份数为9~11份。碳纳米管能够显著增加粘接剂的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延长粘接剂的耐久性。在本专利技术中,碳纳米管的重量份数为0.3~0.8份;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碳纳米管的重量份数为0.4~0.7份;在其他实施例中,碳纳米管的重量份数为0.5~0.6份。氯化聚乙烯用以改善各原料的相容性。在本专利技术中,氯化聚乙烯的重量份数为1~5份;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氯化聚乙烯的重量份数为2~4份;在其他实施例中,氯化聚乙烯的重量份数为2.5~3.5份。碳纤维用以提高粘合剂耐蚀性,使得粘接剂具有持久高效的剥离强度。在本专利技术中,碳纤维的重量份数为2~7份;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碳纤维维的重量份数为3~6份;在其他实施例中,碳纤维的重量份数为4~5份。抗氧剂能够防止粘接剂被氧化,避免粘接剂的粘性降低。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抗氧剂为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或二氢喹啉。在本专利技术中,抗氧剂的重量份数为1~3份;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抗氧剂的重量份数为1.4~2.6份;在其他实施例中,抗氧剂的重量份数为1.8~2.2份。在本专利技术中,水的重量份数为15~20份;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水的重量份数为16~19份;在其他实施例中,水的重量份数为17~18份。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还包括粘度调节剂,粘度调节剂为沙索蜡或环己醇。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粘度调节剂的重量份数为1~2份;在其他实施例中,粘度调节剂的重量份数为1.2~1.8份;在其他实施例中,粘度调节剂的重量份数为1.4~1.6份。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钢塑复合管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将碳纳米管、氯化聚乙烯、碳纤维、抗氧剂和水加入到混合机中,在30~40℃下,混合60~100min,得到第一混合物;b)向步骤a)得到的第一混合物中再加入聚氯乙烯树脂,在30~40℃下搅拌80~120min,得到第二混合物;c)将步骤b)得到的第二混合物中加入异氰酸酯、甲基六氢苯酐,在50~80℃下交联5~8h,得到钢塑复合管用粘接剂。其中,聚氯乙烯树脂、异氰酸酯、甲基六氢苯酐、碳纳米管、氯化聚乙烯、碳纤维、抗氧剂、水和粘度调节剂均同上所述,在此不再赘述。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还包括向第一混合物中加入粘度调节剂,粘度调节剂为沙索蜡或环己醇。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粘度调节剂的重量份数为1~2份;在其他实施例中,粘度调节剂的重量份数为1.2~1.8份;在其他实施例中,粘度调节剂的重量份数为1.4~1.6份。上述技术方案中,制备方法简单、生产周期短,生产效率高,制备得到的粘接剂能够将钢管与塑料牢固的粘合到一起,剥离强度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钢塑复合管用粘接剂,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塑复合管用粘接剂,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塑复合管用粘接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异氰酸酯为1,6-己二异氰酸酯、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或1,5-萘二异氰酸酯。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塑复合管用粘接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抗氧剂为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或二氢喹啉。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塑复合管用粘接剂,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粘度调节剂,所述粘度调节剂为沙索蜡或环己醇。5.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塑复合管的制备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娟李伟利张正梅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国登管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