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膜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972957 阅读: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11 23: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复合膜结构,包括依次设置的粘胶层、聚碳酸酯薄膜层、油墨层和耐磨层。粘胶层的外侧设置有均匀分布的凹槽,凹槽底部设置有锥形凸起。粘胶层为压敏胶层,外侧面设有凹凸结构。耐磨层表面粘贴有薄片,薄片为易弯折塑料。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技术效果:粘胶层的凹凸结构能够增强吸附性;聚碳酸酯薄膜层上与油墨层接触的一侧设置有细沙状凹坑,在印刷油墨层后呈现亮银效果,拥有各种反射度;耐磨层表面粘贴有薄片,避免手指与粘胶层直接接触造成污染,也不会影响粘胶层的粘性。

Composite membrane structur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composite membrane structure, which comprises a viscose layer sequentially arranged, a polycarbonate film layer, an ink layer and a wear-resistant layer. The outer side of the adhesive layer is provided with evenly distributed grooves, and the bottom of the groove is provided with a conical bulge. The viscose layer is a pressure sensitive adhesive layer, and the outer side surface is provided with a concave convex structure. The surface of the wear-resistant layer is pasted with thin slices, and the slice is made of easy bending plastic.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following technical effects of the adhesive layer can enhance the concave convex structure of adsorption; polycarbonate film layer in contact with one side of the ink layer is provided with a sandy pit, a bright silver effect in printing ink layer, has a variety of reflectance; wear resistant surface layer with a thin paste, avoid direct contact with the adhesive layer caused by finger pollution, it will not affect the viscosity of the adhesive lay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合膜结构
本技术涉及薄膜
,特别是涉及一种复合膜结构。
技术介绍
聚碳酸酯薄膜拥有良好的透光性、韧性、阻燃性及良好的尺寸稳定性,现有技术通常将亮银油墨涂在聚碳酸酯薄膜的表面进行印刷,印刷制品用于包装、广告宣传等。然而广告膜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常常会发生翘边、破损、起皱等现象,严重影响了宣传效果,破坏了美观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粘接性能好、表面亮度高的复合膜结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本技术提供一种复合膜结构,包括依次设置的粘胶层、聚碳酸酯薄膜层、油墨层和耐磨层,所述粘胶层的外侧设置有均匀分布的凹槽,所述聚碳酸酯薄膜层上与所述油墨层接触的一侧设置有细沙状凹坑。进一步的,所述凹槽底部设置有锥形凸起。进一步的,所述细沙状凹坑的目数为500~1300。进一步的,所述耐磨层表面粘贴有薄片,所述薄片为易弯折塑料。进一步的,所述粘胶层为压敏胶层。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本技术粘胶层的外侧设置有均匀分布的凹槽,凹槽底部设置有锥形凸起,增强了吸附性;聚碳酸酯薄膜层上与油墨层接触的一侧设置有细沙状凹坑,在印刷油墨层后呈现亮银效果,拥有各种反射度;耐磨层表面粘贴有薄片,避免手指与粘胶层直接接触造成污染,也不会影响粘胶层的粘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一种复合膜结构的侧视图;图2为本技术粘胶层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薄片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粘胶层;2、聚碳酸酯薄膜层;3、油墨层;4、耐磨层;5、薄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粘接性能好、表面亮度高的复合膜结构。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复合膜结构,包括依次设置的粘胶层1、聚碳酸酯薄膜层2、油墨层3和耐磨层4。如图2所示,粘胶层1的外侧设置有均匀分布的方形凹槽,凹槽底部设置有锥形凸起。粘胶层1为压敏胶层,外侧面设有凹凸结构,在对复合膜结构施加压力时,这种凹凸结构能够与被粘贴物表面的微观凹凸结构密切接触,增大复合膜结构与被粘贴物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强吸附性;当撤回压力时,复合膜结构由于弹性恢复原形,粘胶层1表面凹形空间形成负压,从而增强吸附性。在聚碳酸酯薄膜层2挤出流延成型工艺过程中,将压合胶辊中参和细砂,并控制细沙的目数,用处理好的胶辊进行表面压合,使聚碳酸酯薄膜层2上与油墨层接触的一侧设置有细沙状凹坑,细沙状凹坑的目数为500~1300。这样,聚碳酸酯薄膜层2在印刷油墨层3后呈现亮银效果,拥有各种反射度。如图3所示,耐磨层4表面粘贴有薄片,薄片为易弯折塑料,耐磨层4为柔性树脂。当进行贴膜时,只需将薄片粘贴在需要的位置,用手握住薄片即可进行粘贴,当完成一个部位的粘贴后,将薄片揭下再贴到另一个需要的位置继续使用。这样避免手指与粘胶层1直接接触造成污染,也不会影响粘胶层1的粘性。本说明书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技术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技术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复合膜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复合膜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设置的粘胶层、聚碳酸酯薄膜层、油墨层和耐磨层,所述粘胶层的外侧设置有均匀分布的凹槽,所述聚碳酸酯薄膜层上与所述油墨层接触的一侧设置有细沙状凹坑。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膜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设置的粘胶层、聚碳酸酯薄膜层、油墨层和耐磨层,所述粘胶层的外侧设置有均匀分布的凹槽,所述聚碳酸酯薄膜层上与所述油墨层接触的一侧设置有细沙状凹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底部设置有锥形凸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铭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地博光电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