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动扳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97111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11 22: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活动扳手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差动扳手,包括夹持杆、夹持部和连杆,所述夹持杆的一端为握持部,另一端设有螺纹部,所述螺纹部包括大螺纹区和小螺纹区,所述大螺纹区的螺距大于小螺纹区的螺距;所述夹持部包括左夹持部和右夹持部,所述左夹持部上设有第一螺纹孔和第一同步孔,所述右夹持部上对应设有第二螺纹孔和第二同步孔;所述大螺纹区与第一螺纹孔螺纹连接,所述小螺纹区与第二螺纹孔连接,使得当旋转握持部时,左夹持部和右夹持部同时靠拢或分离,只需一只手就能够转动握持部并达到调整夹持距离的目的,调整非常方便。

Differential wrench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wrench, especially a differential wrench, which comprises a clamping rod, the clamping part and the connecting rod, one end of the clamping rod is a holding part, the other end is provided with a threaded portion, the threaded portion includes a large area and small area of screw thread, the thread pitch of large area small area is larger than the thread pitch; the clamping part comprises a left clamping part and the right clamping part, wherein the left clamping part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screw hole and the first synchronous hole and the right clamping part is correspondingly provided with second screw holes and second synchronous holes; the large area and the first screw thread the small hole threaded connection, thread connection with second screw holes, so that when the rotary holding part, a left clamping part and the right clamping part or close separation at the same time, only one hand holding part can rotate and adjust the clamping distance to adjust very conveni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差动扳手
本技术涉及活动扳手
,尤其是一种差动扳手。
技术介绍
扳手是一种常用的安装与拆卸工具。利用杠杆原理拧转螺栓、螺钉、螺母和其他螺纹紧持螺栓或螺母的开口或套孔固件的手工工具。现有的活动扳手都是通过调整蜗杆来驱动活动的夹持部夹持住螺母,当需要调整夹持距离时,需要一只手握住活动扳手的手柄,一只手调整螺杆,调整起来不方便,而且费时费力,使用起来工作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解决现有活动扳手调整夹持距离时不方便,且费时费力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差动扳手,通过大螺纹区与第一螺纹孔螺纹连接,小螺纹区与第二螺纹孔连接,使得当旋转握持部时,左夹持部和右夹持部同时靠拢或分离来夹持物件,只需一只手就能够转动握持部并达到调整夹持距离的目的,调整方便。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差动扳手,包括夹持杆、夹持部和连杆,所述夹持杆的一端为握持部,另一端设有螺纹部,所述螺纹部包括大螺纹区和小螺纹区,所述大螺纹区的螺距大于小螺纹区的螺距;所述夹持部包括左夹持部和右夹持部,所述左夹持部上设有第一同步孔和与小螺纹区的螺纹配合的第一螺纹孔,所述右夹持部上对应设有第二同步孔和与大螺纹区的螺纹配合的第二螺纹孔;所述大螺纹区与第一螺纹孔螺纹连接,所述小螺纹区与第二螺纹孔连接,使得当旋转握持部时,左夹持部和右夹持部同时靠拢或分离,所述连杆穿过第一同步孔和第二同步孔并与第一同步孔和第二同步孔滑动连接。为了增加夹持物件的摩擦力,所述左夹持部和右夹持部的夹持面上设有防滑齿。具体地,所述左夹持部和右夹持部为等腰梯形结构。为了保证受力的平衡,所述夹持杆两侧对称设置连杆。作为优选,所述大螺纹区的螺纹为右旋,所述小螺纹区的螺纹为左旋。为了方便握持,所述握持部外套设有握持套。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差动扳手,结构简单,通过旋转握持部,使得左夹持部和右夹持部同时靠拢或分离来夹持物件,使用者只需一只手握持住握持部就能够进行夹持距离的调整,大大方便了夹持距离的调整,也降低了使用者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差动扳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现在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技术有关的构成。如图1所示,一种差动扳手,包括夹持杆1、夹持部2和连杆3,夹持杆1的一端为握持部,另一端设有螺纹部12,螺纹部12包括大螺纹区121和小螺纹区122,大螺纹区121和小螺纹区122连接为一体,且大螺纹区的螺距大于小螺纹区的螺距;夹持部2包括左夹持部21和右夹持部22,左夹持部21上设有第一同步孔和与小螺纹区122的螺纹配合的第一螺纹孔,右夹持部22上对应设有第二同步孔和与大螺纹区121的螺纹配合的第二螺纹孔;大螺纹区121与第一螺纹孔螺纹连接,小螺纹区122与第二螺纹孔连接,使得当旋转握持部时,左夹持部21和右夹持部22同时靠拢或分离,连杆3穿过第一同步孔和第二同步孔并与第一同步孔和第二同步孔滑动连接。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左夹持部21和右夹持部22的夹持面上设有防滑齿23。其中左夹持部21和右夹持部22为等腰梯形结构。作为优选,夹持杆1上对称设置连杆3。作为优选,大螺纹区121的螺纹为右旋,小螺纹区122的螺纹为左旋。其中当左夹持部21和右夹持部22靠拢时,左夹持部21和右夹持部22能够同时到达螺纹的末端或起始端。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握持部外套设有握持套11。其中大螺纹区121和小螺纹区122的螺距也可以相等。使用时,使用者只需握持住握持套11,并将物件放置在左夹持部21和右夹持部22之间,旋转握持套11,便可夹持住物件,夹持方便,调整容易。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以上述依据本技术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技术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技术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差动扳手

【技术保护点】
一种差动扳手,其特征在于:包括夹持杆(1)、夹持部(2)和连杆(3),所述夹持杆(1)的一端为握持部,另一端设有螺纹部(12),所述螺纹部(12)包括大螺纹区(121)和小螺纹区(122),所述大螺纹区(121)的螺距大于小螺纹区(122)的螺距;所述夹持部(2)包括左夹持部(21)和右夹持部(22),所述左夹持部(21)上设有第一同步孔和与小螺纹区(122)的螺纹配合的第一螺纹孔,所述右夹持部(22)上对应设有第二同步孔和与大螺纹区(121)的螺纹配合的第二螺纹孔;所述大螺纹区(121)与第一螺纹孔螺纹连接,所述小螺纹区(122)与第二螺纹孔连接,使得当旋转握持部时,左夹持部(21)和右夹持部(22)同时靠拢或分离,所述连杆(3)穿过第一同步孔和第二同步孔并与第一同步孔和第二同步孔滑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差动扳手,其特征在于:包括夹持杆(1)、夹持部(2)和连杆(3),所述夹持杆(1)的一端为握持部,另一端设有螺纹部(12),所述螺纹部(12)包括大螺纹区(121)和小螺纹区(122),所述大螺纹区(121)的螺距大于小螺纹区(122)的螺距;所述夹持部(2)包括左夹持部(21)和右夹持部(22),所述左夹持部(21)上设有第一同步孔和与小螺纹区(122)的螺纹配合的第一螺纹孔,所述右夹持部(22)上对应设有第二同步孔和与大螺纹区(121)的螺纹配合的第二螺纹孔;所述大螺纹区(121)与第一螺纹孔螺纹连接,所述小螺纹区(122)与第二螺纹孔连接,使得当旋转握持部时,左夹持部(21)和右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戎潇俊
申请(专利权)人:丹阳市俊腾五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