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气轮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969119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11 22:0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充气轮胎,其不仅抑制产生角度效应,而且确保周向刚性。该轮胎的加强层包括第一帘布层和第二帘布层以及第一冠带层和第二冠带层。第一帘布层包含第一带束层帘线。第一带束层帘线的倾斜角度的绝对值为40°以上70°以下。第二帘布层包含第二带束层帘线。第二带束层帘线的倾斜角度的绝对值与第一带束层帘线的倾斜角度的绝对值相同。第一冠带层包含实质上在周向上延伸的第一冠带层帘线。第二冠带层包含实质上在周向上延伸的第二冠带层帘线。第一冠带层位于第一帘布层的外侧,第二帘布层位于该第一冠带层的外侧,第二冠带层位于该第二帘布层的外侧。

Pneumatic tire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pneumatic tire, which not only suppress the angle effect, but also to ensure that during the week. The reinforcing layer of the tire comprises a first cord layer and a second ply layer, and a first crown belt layer and a second crown belt layer. The first cord layer comprises a first band ply cord. The absolute value of the inclination angle of the first ply cord is above 40 degrees and below 70 degrees. The second ply contains second ply cord. The absolute value of the inclination angle of the second ply cord is the same as the absolute value of the inclination angle of the first ply cord. The first crown layer comprises a first crown ply cord extending substantially circumferentially. The second crown layer contains second crown ply cords that are substantially extended in the circumferential direction. The first crown layer is positioned on the outer side of the first ply, and the second ply layer is on the outer side of the first crown belt layer, and the second crown belt layer is positioned on the outer side of the second ply lay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充气轮胎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充气轮胎。
技术介绍
图4表示一个现有轮胎的加强层38的示例。该加强层38包括带束层4、冠带层6和一对边带8。图4中的点划线CL表示轮胎的赤道面。带束层4与胎体层叠。该带束层4由内侧层10和外侧层12构成。内侧层10和外侧层12分别包含并列的多个帘线14。多个帘线14分别与赤道面倾斜。冠带层6位于带束层4的半径方向外侧。冠带层6覆盖带束层4。冠带层6包含实质上在周向上延伸的帘线16。该冠带层6的帘线16卷绕成螺旋状。边带8分别位于带束层4的半径方向外侧且位于带束层4的端部附近。该边带8位于冠带层6的半径方向外侧。边带8包含实质上在周向上延伸的帘线18。该边带8的帘线18卷绕成螺旋状。轮胎牢固地接触地面。此时,在轮胎与路面之间形成有接触面。轮胎的接地形状会使该接触面上出现接触压力高的部分和接触压力低的部分。而形成在该接触面上的接触压力的高低差会影响轮胎的耐磨性能或滚动阻力。加强层38位于胎面的半径方向内侧。轮胎的胎面牢固地接触地面。加强层38隔着胎面而与路面对置。胎面比加强层38更为柔软。因此加强层38的刚性会影响轮胎的接地形状。轮胎安装在轮毂上并在轮胎内部充填有空气。通过这种方式调整轮胎的内压。加强层38在胎面的半径方向内侧的周向上延伸。为了稳定地保持轮胎的形态,加强层38需要一定程度的刚性。轮胎中的加强层38是重要的部件。基于提高轮胎性能的角度,对该加强层38的结构进行着各种研究。该研究的一个示例公开在日本特开平9-142104号公报中。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9-142104号公报图4中的角度α1表示包含在内侧层10中的帘线14的倾斜角度。角度α2表示包含在外侧层12中的帘线14的倾斜角度。如图4所示,内侧层10的帘线14的倾斜方向与外侧层12的帘线14的倾斜方向相反。倾斜角度α1和倾斜角度α2会影响联结刚性。当倾斜角度α1和倾斜角度α2的绝对值接近54.7°时,联结刚性为0,被认为角度效应会消失。不发生角度效应意味着无用力没有作用于轮胎,在这一点上,有利于提高转向力、降低滚动阻力以及提高耐磨性能。但是在倾斜角度α1和倾斜角度α2的绝对值被设定为54.7°的冠带层4中存在无法可靠地确保周向刚性的问题。而如果无法可靠地确保周向刚性,则会导致轮胎的接地形状发圆,从而在轮胎与路面之间形成的接触面上出现接触压力高的部分和接触压力低的部分。当形成于该接触面上的接触压力的高低差变大时,则会降低轮胎的耐磨性能或者增大滚动阻力。而当周向的刚性不足时,轮胎的强度也可能会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仅抑制产生转向力,而且确保周向刚性的充气轮胎。本专利技术的充气轮胎包括胎面、一对胎侧、一对胎圈、胎体和加强层。所述一对胎侧的每个胎侧从所述胎面的端部朝向半径方向大致内侧延伸,所述一对胎圈的每个胎圈比所述胎侧更靠近半径方向内侧。所述胎体沿着所述胎面和所述胎侧的内侧而架设在一侧胎圈与另一侧胎圈之间。所述加强层在所述胎面的半径方向内侧上与所述胎体层叠。所述加强层包括第一帘布层和第二帘布层、以及第一冠带层和第二冠带层。所述第一帘布层包含与赤道面倾斜延伸的第一带束层帘线。该第一带束层帘线的倾斜角度的绝对值为40°以上70°以下。所述第二帘布层包含与赤道面倾斜延伸的第二带束层帘线。该第二带束层帘线的倾斜方向与所述第一带束层帘线的倾斜方向相反。该第二带束层帘线的倾斜角度的绝对值与所述第一带束层帘线的倾斜角度的绝对值相等。所述第一冠带层包含实质上在周向上延伸的第一冠带层帘线。所述第二冠带层包含实质上在周向上延伸的第二冠带层帘线。在半径方向上,所述第一冠带层位于所述第一帘布层的外侧。所述第二帘布层位于该第一冠带层的外侧。所述第二冠带层位于该第二帘布层的外侧。优选该充气轮胎中的所述第一冠带层帘线和所述第二冠带层帘线由有机纤维构成。所述有机纤维为尼龙纤维或者芳族聚酰胺纤维。优选该充气轮胎中的所述第二冠带层的端部的位置在轴向上与所述第一帘布层端部的位置一致,或者该第二冠带层的端部比该第一帘布层的端部更靠近轴向外侧。优选从该充气轮胎中的所述第一帘布层的端部至所述第二冠带层的端部的距离为10mm以下。本专利技术的充气轮胎中的加强层包括第一帘布层和第二帘布层、以及第一冠带层和第二冠带层。第一帘布层和第二帘布层分别包含相对于赤道面倾斜延伸的带束层帘线,并且该带束层帘线的倾斜角度的绝对值为40°以上70°以下。该第一帘布层和第二帘布层抑制产生角度效应。而且,该轮胎中的第一冠带层和第二冠带层分别包含实质上在周向上延伸的冠带层帘线,而且第一冠带层位于第一帘布层的外侧,第二帘布层位于该第一冠带层的外侧,并且第二冠带层位于该第二帘布层的外侧。如图4所示,在现有的加强层中,带束层由冠带层和一对边带束缚。而在本专利技术的加强层中,第一帘布层由第一冠带层直接束缚,第二帘布层由第二冠带层直接束缚。该加强层的结构有助于周向的刚性。如上所述,该轮胎不仅抑制发生角度效应,而且确保周向的刚性。换句话说,按照本专利技术能够获得一种不仅抑制产生角度效应,而且确保周向刚性的充气轮胎。具有该加强层的轮胎不仅能够保持适当的强度,而且能够提高转向力、降低滚动阻力以及提高耐磨性能。附图说明图1为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的局部剖面图。图2为示意地表示图1中的轮胎的加强层的局部展开图。图3为表示用于形成图1中的轮胎的第一冠带层的带的局部剖面立体图。图4为示意地表示现有轮胎的加强层的局部展开图。附图标记说明2、38…加强层4…带束层6…冠带层8…边带10…内侧层12…外侧层14…带束层4的帘线16…冠带层6的帘线18…边带8的帘线22…轮胎24…胎面26…胎侧30…胎圈32…胎体56…第一帘布层58…第二帘布层60…第一冠带层62…第二冠带层64…第二帘布层58的端部66…第一帘布层56的端部68…第一冠带层60的端部70…第二冠带层62的端部72a、72b、72…带束层帘线76a、76b、76…冠带层帘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适当地参照附图并根据优选的实施方式详细地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说明。图1表示充气轮胎22。图1中的上下方向为轮胎22的半径方向,左右方向为轮胎22的轴向,与纸面垂直的方向为轮胎22的周向。图1中的点划线CL表示轮胎22的赤道面。除去胎面花纹以外,该轮胎22的形状相对于赤道面对称。该轮胎22包括胎面24、一对胎侧26、一对趾口28、一对胎圈30、胎体32、气密层34、一对防擦胶36以及加强层38。该轮胎22为无内胎轮胎。该轮胎22安装在乘用车上。胎面24朝向半径方向外侧呈凸状。胎面24形成与路面接触的胎面表面40。在胎面24上刻有沟槽42。该沟槽42形成胎面花纹。胎面24具有基部44和行驶面46。行驶面46位于基部44的半径方向外侧。行驶面46层叠在基部44上。基部44由具有优良粘结性的交联橡胶构成。基部44的典型基础材料橡胶为天然橡胶。行驶面46由具有优良耐磨性能、耐热性能和抗蠕变性能的交联橡胶构成。胎侧26分别从胎面24的端部朝向半径方向大致内侧延伸。该胎侧26的半径方向外侧部分与胎面24接合。该胎侧26的半径方向内侧部分与趾口28接合。该胎侧26由具有优良耐切割性能和耐老化性能的交联橡胶构成。该胎侧26防止胎体32的损伤。在轮胎22的胎面2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充气轮胎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充气轮胎,包括:胎面、一对胎侧、一对胎圈、胎体和加强层,所述一对胎侧的每个胎侧从所述胎面的端部朝向半径方向大致内侧延伸,所述一对胎圈的每个胎圈比所述胎侧更靠近半径方向内侧,所述胎体沿着所述胎面和所述胎侧的内侧而架设在一侧胎圈与另一侧胎圈之间,所述加强层在所述胎面的半径方向内侧与所述胎体层叠,所述加强层包括第一帘布层和第二帘布层、以及第一冠带层和第二冠带层,所述第一帘布层包含与赤道面倾斜延伸的第一带束层帘线,该第一带束层帘线的倾斜角度的绝对值为40°以上70°以下,所述第二帘布层包含与赤道面倾斜延伸的第二带束层帘线,该第二带束层帘线的倾斜方向与所述第一带束层帘线的倾斜方向相反,该第二带束层帘线的倾斜角度的绝对值与所述第一带束层帘线的倾斜角度的绝对值相等,所述第一冠带层包含实质上在周向上延伸的第一冠带层帘线,所述第二冠带层包含实质上在周向上延伸的第二冠带层帘线,在半径方向上,所述第一冠带层位于所述第一帘布层的外侧,所述第二帘布层位于该第一冠带层的外侧,所述第二冠带层位于该第二帘布层的外侧。

【技术特征摘要】
2016.01.07 JP 2016-0018081.一种充气轮胎,包括:胎面、一对胎侧、一对胎圈、胎体和加强层,所述一对胎侧的每个胎侧从所述胎面的端部朝向半径方向大致内侧延伸,所述一对胎圈的每个胎圈比所述胎侧更靠近半径方向内侧,所述胎体沿着所述胎面和所述胎侧的内侧而架设在一侧胎圈与另一侧胎圈之间,所述加强层在所述胎面的半径方向内侧与所述胎体层叠,所述加强层包括第一帘布层和第二帘布层、以及第一冠带层和第二冠带层,所述第一帘布层包含与赤道面倾斜延伸的第一带束层帘线,该第一带束层帘线的倾斜角度的绝对值为40°以上70°以下,所述第二帘布层包含与赤道面倾斜延伸的第二带束层帘线,该第二带束层帘线的倾斜方向与所述第一带束层帘线的倾斜方向相反,该第二带束层帘线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大泽尧辉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