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防倾斜的船舶航海训练模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959582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08 09: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防倾斜的船舶航海训练模拟器,包括模拟船体,模拟船体内设置有副本船舱室、导调舱室、驾驶舱室以及投影舱室,投影舱室设置在驾驶舱室的前端,驾驶舱室的底部设置有支撑底板,支撑底板铰接设置在支撑座上且铰接轴水平,支撑底板的下方设置有多个支撑油缸,支撑油缸的缸体设置在驾驶舱室的底部,支撑油缸的活塞杆杆端与支撑底板的下板面连接,支撑油缸分别位于支撑底板的两端下方布置,驾驶舱室内设置有控制单元,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支撑油缸的进油及出油。该模拟器中的驾驶舱室中的支撑底板能够整体保持水平的状态,该驾驶舱室在实际模拟的过程中,可提供给初次训练的官兵较为舒适的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防倾斜的船舶航海训练模拟器
本技术涉及航海模拟试验
,具体涉及一种可防倾斜的船舶航海训练模拟器。
技术介绍
船舶模拟训练是目前国际上较为先进的船舶操作训练方式,既可以提高船舶官兵的实际操作水平和经验积累,完成实船不能进行和难以集中遇到的科目,也可以减少实船消耗,延长船舶使用寿命、节省长期的训练经费。现有用于训练船舶官兵的训练模拟实际上是将官兵安排在训练房内,训练房内整体整体设置有副本船系统、倒调系统、驾驶室系统、投影舱室以及官兵通过的走廊,在训练室内设置模拟海上真实环境的模拟软件,通过投影设备将场景景象投影在投影舱室内的大屏幕上,从而让官兵真实体验大海的航行场景,然而现有的训练房多为固定式的结构,无法真实体验大海的波浪将船体左右摇晃的场景,现有的训练器在体验感上欠佳,官兵的真实体验效果有限。对此申请人对现有的技术做出了改进,将上述的训练房设置在转动机构上,利用驱动机构驱动训练房体整体翻转,整体翻动的角度及速度模拟海上的船体的真实情况,从而提高模拟训练器的真实体验效果,上述的模拟训练器在实际使用时,由于整体训练房在摆动,很多官兵在驾驶室系统所在的舱室内出现不适应的情况,初步训练的官兵还无法适应训练模拟器的整体翻转带来的不适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防倾斜的船舶航海训练模拟器,能够实现对在驾驶室舱室翻转的控制,提高初训官兵训练的舒适度。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可防倾斜的船舶航海训练模拟器,包括模拟船体,所述模拟船体内设置有副本船舱室、导调舱室、驾驶舱室以及投影舱室,所述投影舱室设置在驾驶舱室的前端,所述驾驶舱室的底部设置有支撑底板,所述支撑底板铰接设置在支撑座上且铰接轴水平,所述支撑底板的下方设置有多个支撑油缸,所述支撑油缸的缸体设置在驾驶舱室的底部,支撑油缸的活塞杆杆端与支撑底板的下板面连接,所述支撑油缸分别位于支撑底板的两端下方布置,所述驾驶舱室内设置有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支撑油缸的进油及出油。本技术还存在以下特征:所述控制单元包括设置在支撑底板上的控制箱,所述控制箱内设置有按压杆,所述按压杆铰接设置在控制箱的箱顶位置且铰接轴与支撑底板的平行,所述控制箱的两侧箱壁设置有第一、第二控制开关,所述支撑底板处在铰接轴上左右偏斜时,所述按压杆分别与第一、第二控制开关构成抵靠配合,所述第一、第二控制开关分别控制支撑底板的铰接轴两侧的支撑油缸的进油及出油。所述投影舱室内设置的150°环幕、在所述驾驶舱室上方设置的投影支架、以及吊装在投影支架上的五个投影点,其中,所述投影支架设置在所述150°环幕的圆心轴线位置。所述驾驶舱室包括面对环幕的观察窗,所述观察窗包括平直表面和位于所述平直表面两侧收拢的多块观察面。所述驾驶舱室内设置有驾驶台系统,所述驾驶台系统包括自动操舵仪、位于所述自动操舵仪左右两侧的动力控制与通信台和信号控制台、位于所述动力控制与通信台外侧的视景控制台、以及位于所述信号控制台外侧的导航雷达控制台。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备的技术效果为:投影舱室位于驾驶舱室之前,一方面可真实再现船舶的驾驶室外形,使得驾驶舱室能够真实再现内部设备,另一方面投影舱室的面积相对减少,在驾驶舱室的底部铰接设置支撑底板,当模拟船体产生歪斜摇晃时,当铰接的支撑底板朝着一个方向偏斜时,控制单元控制位于支撑板朝向一侧支撑底板下方的支撑油缸的进油,从而来使得支撑底板整体保持在水平的状态,当铰接的支撑底板朝着另一个方向偏斜时,控制单元控制位于支撑板朝向另一侧支撑底板下方的支撑油缸的进油,从而来使得支撑底板整体保持水平的状态,该驾驶舱室在实际模拟的过程中,可提供给初次训练的官兵较为舒适的体验。附图说明图1是可防倾斜的船舶航海训练模拟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驾驶舱室内的驾驶台系统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可防倾斜的船舶航海训练模拟器的投影舱室投影后的平面投影示意图;图4是图1中I-I的剖面视图;图5a至图5c是可防倾斜的船舶航海训练模拟器中的支撑底板的3种状态视图;图6a和图6c可防倾斜的船舶航海训练模拟器中的控制单元的3种状态视图。具体实施方式结合图1至图6c,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说明:可防倾斜的船舶航海训练模拟器,包括模拟船体10,所述模拟船体10内设置有副本船舱室11、导调舱室12、驾驶舱室13以及投影舱室14,所述投影舱室14设置在驾驶舱室13的前端,所述驾驶舱室13的底部设置有支撑底板20,所述支撑底板20铰接设置在支撑座30上且铰接轴水平,所述支撑底板20的下方设置有多个支撑油缸40,所述支撑油缸40的缸体设置在驾驶舱室13的底部,支撑油缸40的活塞杆杆端与支撑底板20的下板面连接,所述支撑油缸40分别位于支撑底板20的两端下方布置,所述驾驶舱室13内设置有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支撑油缸40的进油及出油;投影舱室14位于驾驶舱室13之前,一方面可真实再现船舶的驾驶室外形,使得驾驶舱室13能够真实再现内部设备,另一方面投影舱室14的面积相对减少,在驾驶舱室13的底部铰接设置支撑底板20,当模拟船体10产生歪斜摇晃时,当铰接的支撑底板20朝着一个方向偏斜时,控制单元控制位于支撑底板20朝向一侧支撑底板下方的支撑油缸40的进油,从而来使得支撑底板20整体保持在水平的状态,当铰接的支撑底板20朝着另一个方向偏斜时,控制单元控制位于支撑底板20朝向另一侧支撑底板20下方的支撑油缸40的进油,从而来使得支撑底板20整体保持水平的状态,该驾驶舱室13在实际模拟的过程中,可提供给初次训练的官兵较为舒适的体验。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控制单元包括设置在支撑底板20上的控制箱51,所述控制箱51内设置有按压杆52,所述按压杆52铰接设置在控制箱51的箱顶位置且铰接轴与支撑底板20的平行,所述控制箱51的两侧箱壁设置有第一、第二控制开关53、54,所述支撑底板20处在铰接轴上左右偏斜时,所述按压杆52分别与第一、第二控制开关53、54构成抵靠配合,所述第一、第二控制开关53、54分别控制支撑底板20的铰接轴两侧的支撑油缸40的进油及出油;结合图5a至图5c以及图6a至图6c,上述的控制单元包括设置在支撑底板20的控制箱51,当支撑底板20位于铰接轴发生偏斜时,位于支撑底板20上的控制箱51内铰接设置的按压杆52在重力作用下始终保持竖直的状态,此时的按压杆52与第一控制开关53构成抵靠,从而控制该侧的支撑油缸40的进油,从而使得该侧的支撑油缸40的活塞杆向上延伸,并且使得支撑底板20基本处在水平的状态,当支撑底板20位于铰接轴向另一侧发生偏斜时,此时的按压杆52与第二控制开关54构成抵靠,从而控制该侧的支撑油缸40的进油,从而使得该侧的支撑油缸40的活塞杆向上延伸,并且使得支撑底板20基本处在水平的状态;为提高支撑油缸40的相应速度,可将按压杆52两侧的第一、第二控制开关53、54之间的间距设置的相对较小,当模拟船体10稍发生倾斜时,就能控制相应侧的支撑油缸40动作,对应的另一侧的支撑油缸40出油复位,从而使得支撑底板20整体呈现水平的状态。结合图1所示,所述投影舱室14内设置的150°环幕141、在所述驾驶舱室13上方设置的投影支架、以及吊装在投影支架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可防倾斜的船舶航海训练模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模拟船体(10),所述模拟船体(10)内设置有副本船舱室(11)、导调舱室(12)、驾驶舱室(13)以及投影舱室(14),所述投影舱室(14)设置在驾驶舱室(13)的前端,所述驾驶舱室(13)的底部设置有支撑底板(20),所述支撑底板(20)铰接设置在支撑座(30)上且铰接轴水平,所述支撑底板(20)的下方设置有多个支撑油缸(40),所述支撑油缸(40)的缸体设置在驾驶舱室(13)的底部,支撑油缸(40)的活塞杆杆端与支撑底板(20)的下板面连接,所述支撑油缸(40)分别位于支撑底板(20)的两端下方布置,所述驾驶舱室(13)内设置有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支撑油缸(40)的进油及出油。

【技术特征摘要】
1.可防倾斜的船舶航海训练模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模拟船体(10),所述模拟船体(10)内设置有副本船舱室(11)、导调舱室(12)、驾驶舱室(13)以及投影舱室(14),所述投影舱室(14)设置在驾驶舱室(13)的前端,所述驾驶舱室(13)的底部设置有支撑底板(20),所述支撑底板(20)铰接设置在支撑座(30)上且铰接轴水平,所述支撑底板(20)的下方设置有多个支撑油缸(40),所述支撑油缸(40)的缸体设置在驾驶舱室(13)的底部,支撑油缸(40)的活塞杆杆端与支撑底板(20)的下板面连接,所述支撑油缸(40)分别位于支撑底板(20)的两端下方布置,所述驾驶舱室(13)内设置有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支撑油缸(40)的进油及出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防倾斜的船舶航海训练模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包括设置在支撑底板(20)上的控制箱(51),所述控制箱(51)内设置有按压杆(52),所述按压杆(52)铰接设置在控制箱(51)的箱顶位置且铰接轴与支撑底板(20)的平行,所述控制箱(51)的两侧箱壁设置有第一、第二控制开关(53、54),所述支撑底板(20)处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艺李智李彩霞程小林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六三六八六部队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