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LED显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958213 阅读: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08 09:57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OLED显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属于显示技术领域。所述OLED显示装置包括:衬底基板,所述衬底基板上设置有多个阵列排布的OLED,所述衬底基板上未设置有所述OLED的区域设置有触控电极,所述触控电极与所述OLED显示装置中的触控集成电路IC相连接。本申请解决了整个OLED显示装置较厚的问题,减小了OLED显示装置的厚度,本申请用于OLED显示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OLED显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本申请涉及显示
,特别涉及一种OLED显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具有触控功能的有机发光二极管(英文: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简称:OLED)显示装置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示例的,具有触控功能的OLED显示装置可以包括:叠加的OLED显示基板、盖板和触控面板。相关技术中,触控面板包括衬底基板以及设置在衬底基板上的触控电极,触控电极连接至触控集成电路(英文:integratedcircuit;简称:IC)。在实现OLED显示面板的触控功能时,通过触控IC向触控电极施加交流信号,并获取触控电极与地形成的电容,进而确定OLED显示面板上被触控的位置,并根据OLED显示面板上被触控的位置控制OLED显示面板显示相应的图像。由于具有触控功能的OLED显示装置中,OLED显示装置还包括触控面板,因此,整个OLED显示装置较厚。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整个OLED显示装置较厚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OLED显示置及其控制方法。所述技术方案如下: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OLED显示装置,所述OLED显示装置包括:衬底基板,所述衬底基板上设置有多个阵列排布的OLED,所述衬底基板上未设置有所述OLED的区域设置有触控电极,所述触控电极与触控集成电路IC相连接。可选的,所述衬底基板包括n个触控区域,所述n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所述衬底基板的每个所述触控区域内设置有:多个OLED,以及位于相邻的OLED的间隙处的触控电极。可选的,所述衬底基板包括:显示区域和非显示区域,所述显示区域包括所述n个触控区域;所述衬底基板的所述非显示区域内设置有:与所述n个触控区域一一对应的n根连接导线,所述n根连接导线中的每根连接导线的一端与所述触控IC相连接,所述每根连接导线的另一端与对应的触控区域内设置的触控电极相连接。可选的,设置有所述OLED的衬底基板上设置有薄膜封装层;设置有所述薄膜封装层的衬底基板上设置有所述触控电极;设置有所述触控电极的衬底基板上设置有绝缘层。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OLED显示装置的控制方法,用于控制第一方面所述的OLED显示装置,所述方法包括:在所述OLED显示装置的触控周期内,通过触控IC向所述OLED显示装置中的每个触控电极输入触控交流信号,并采集每个所述触控电极与地形成的电容;根据采集到的电容,确定每个所述触控电极是否被触控。可选的,所述OLED显示装置中的每个OLED均与显示控制单元相连接,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所述触控周期内,通过所述显示控制单元向所述每个OLED的阴极输入与所述触控交流信号同步的显示交流信号;在所述OLED显示装置的显示周期内,通过所述显示控制单元向所述每个OLED的阴极输入显示直流信号。可选的,所述触控交流信号的幅值与所述显示交流信号的幅值相等。可选的,所述显示控制单元包括栅极驱动电路和显示IC,所述显示控制单元具有至少一个信号端,所述每个OLED通过一个像素电路与所述显示控制单元的至少一个信号端相连接,在所述触控周期内,每个所述信号端上的信号均为交流信号;在所述显示周期内,每个所述信号端上的信号均为直流信号。可选的,所述至少一个信号端包括电源信号端,在所述触控周期内,所述每个OLED的阳极与所述电源信号端之间的通路处于关断状态;在所述显示周期内的发光阶段,所述每个OLED的阳极与所述电源信号端之间的通路处于导通状态。可选的,所述像素电路包括八个晶体管和一个电容,所述至少一个信号端包括:复位端、基准电极端、栅线端、电源信号端、数据信号端、控制信号端、参考信号输入端和阴极端,在所述触控周期内,所述八个晶体管中栅极与所述控制信号端相连接的晶体管处于关断状态;在所述显示周期内的发光阶段,所述八个晶体管中栅极与所述控制信号端相连接的晶体管处于导通状态。本申请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由于OLED显示装置中,衬底基板上未设置有OLED的位置设置有触控电极,且触控电极与触控IC相连接,因此,可以直接通过触控IC以及衬底基板上的触控电极实现OLED显示装置的触控功能。而无需在OLED显示面板上叠加触控面板,从而减少了整个OLED显示装置中衬底基板的数量,减小了整个OLED显示装置的厚度。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OLED显示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OLED显示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OLED显示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OLED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OLED显示装置的控制方法的方法流程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OLED显示装置的控制方法的方法流程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号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像素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栅信号输出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栅信号输出模块相关的信号端上信号的波形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信号输出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信号输出模块相关的信号端上信号的波形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OLED显示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OLED显示装置0可以包括:衬底基板01。衬底基板01上设置有多个阵列排布的OLED02,衬底基板01上未设置有OLED02的区域设置有触控电极03,触控电极03与OLED显示装置中的触控IC1相连接。综上所述,由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OLED显示装置中,衬底基板上未设置有OLED的位置设置有触控电极,且触控电极与触控IC相连接,因此,可以直接通过触控IC以及衬底基板上的触控电极实现OLED显示装置的触控功能。而无需在OLED显示面板上叠加触控面板,从而减少了整个OLED显示装置中衬底基板的数量,减小了整个OLED显示装置的厚度。另外,由于减小了整个OLED显示装置的厚度,因此,OLED显示装置的制造成本也得到了相应的减小。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OLED显示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衬底基板01可以包括n个触控区域A,n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需要说明的是,图2中以n等于4为例,实际应用中n还可以为大于或等于2的其他整数。衬底基板01的每个触控区域A内设置有:多个OLED02,以及位于相邻的OLED02的间隙处的触控电极03。图2中以每个触控区域A内均设置有四个OLED02为例,实际应用中,每个触控区域A内设置的OLED的数量也可以不为四,且任意两个触控区域A内的OLED的数量也可以不相等,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进一步的,衬底基板01可以包括:显示区域和非显示区域,显示区域可以包括该n个触控区域A,也即是,该多个触控区域A均位于衬底基板01中的显示区域内。衬底基板01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OLED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OLED显示装置包括:衬底基板,所述衬底基板上设置有多个阵列排布的OLED,所述衬底基板上未设置有所述OLED的区域设置有触控电极,所述触控电极与所述OLED显示装置中的触控集成电路IC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OLED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OLED显示装置包括:衬底基板,所述衬底基板上设置有多个阵列排布的OLED,所述衬底基板上未设置有所述OLED的区域设置有触控电极,所述触控电极与所述OLED显示装置中的触控集成电路IC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OLED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底基板包括n个触控区域,所述n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所述衬底基板的每个所述触控区域内设置有:多个OLED,以及位于相邻的OLED的间隙处的触控电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OLED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底基板包括:显示区域和非显示区域,所述显示区域包括所述n个触控区域;所述衬底基板的所述非显示区域内设置有:与所述n个触控区域一一对应的n根连接导线,所述n根连接导线中的每根连接导线的一端与所述触控IC相连接,所述每根连接导线的另一端与对应的触控区域内设置的触控电极相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OLED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有所述OLED的衬底基板上设置有薄膜封装层;设置有所述薄膜封装层的衬底基板上设置有所述触控电极;设置有所述触控电极的衬底基板上设置有绝缘层。5.一种OLED显示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控制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OLED显示装置,所述方法包括:在所述OLED显示装置的触控周期内,通过触控IC向所述OLED显示装置中的每个触控电极输入触控交流信号,并采集每个所述触控电极与地形成的电容;根据采集到的电容,确定每个所述触控电极是否被触控。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昌峰王海生刘英明丁小梁许睿赵利军王鹏鹏刘伟
申请(专利权)人: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