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长安大学专利>正文

沥青弯曲蠕变劲度试验用试件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958184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08 09: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沥青弯曲蠕变劲度试验用试件模具,包括:底板(1)、两个端模(4)和多个侧板(5);底板(1)的上表面为平面,底板(1)的一端垂直设置有挡板(2),另一端垂直设置有螺杆座(3),螺杆座(3)上设置有螺纹孔,螺纹孔中装配有螺杆(6),螺杆(6)的一端朝向所述底板(1);两个端模(4)放置在底板(1)上的挡板(2)与螺杆座(3)之间,两个端模(4)的一个侧面上都设置有多个卡槽,两个端模(4)的另一个侧面分别为平面;每个侧板(5)的两端分别伸入两个端模(4)上相对应的一对卡槽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结构简单,浇筑出的沥青试件形状规则,且浇筑效率高,可加快实验进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沥青弯曲蠕变劲度试验用试件模具
本技术属于实验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沥青弯曲蠕变劲度试验用试件模具。
技术介绍
沥青路面的低温性能是评价沥青路面的一大重要指标,通常通过沥青弯曲蠕变劲度试验得出沥青混合料中沥青的弯曲蠕变劲度和沥青劲度变化率来对沥青的低温性能进行分析。现有的用来浇注沥青试件的模具通常包含一块底板,底板上设置有一对侧板和一对端模,两个侧板的端部分别和一个端模通过橡胶圈绑扎固定在一起,一次只能浇筑出一个标准尺寸沥青试件,浇筑数量少,效率低下。而且橡胶圈是柔性的,通过柔性的橡胶圈将模具的侧板的两端和端模固定在一起,比较容易造成沥青试件的变形。在浇筑沥青试件时,高出模具的多余部分需要用热刀切除,在切除过程中可能会将橡胶圈切断而导致模具散开,造成沥青试件浇筑失败和后续试验的中断。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沥青弯曲蠕变劲度试验用试件模具,其结构简单,浇筑出的沥青试件形状规则,且浇筑效率高,可加快实验进程。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解决。一种沥青弯曲蠕变劲度试验用试件模具,包括:底板、两个端模和多个侧板;所述底板的上表面为平面,所述底板的一端垂直设置有挡板,另一端垂直设置有螺杆座,所述螺杆座上设置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中装配有螺杆,所述螺杆的一端朝向所述底板;两个所述端模放置在所述底板上的所述挡板与所述螺杆座之间,两个所述端模的一个侧面上都设置有多个卡槽,两个所述端模的另一个侧面分别为平面;每个所述侧板的两端分别伸入两个所述端模上相对应的一对卡槽中。根据本技术的沥青弯曲蠕变劲度试验用试件模具,通过在底板的一端设置挡板,另一端设置螺杆座,在挡板和螺杆座的内侧分别设置一个端模,两个端模之间设置多个侧板;多个侧板将两个端模之间的空间划分成多个规则的形状,在浇筑沥青试件时,可以一次性浇筑出多个沥青试件。实验人员可对多个沥青试件同时进行测试,方便试验数据的对比;一次性的浇筑多个沥青试件也节省了浇筑时间,加快了试验的进程。同时通过旋紧螺杆座上的螺杆来使挡板、两个端模及位于两个端模之间的多个侧板紧靠在一起,防止两个端模与多个侧板之间出现缝隙,保证浇筑出的沥青试件形状规则。作为优选的,所述侧板的长度与所述端模的厚度之和小于所述挡板与所述螺杆座之间的距离长度。根据本技术的沥青弯曲蠕变劲度试验用试件模具,挡板与螺杆座之间的距离大于侧板的长度与端模的厚度之和,为安装和拆卸试件模具中的两个端模及多个侧板时提供了足够的操作空间。作为优选的,所述端模的高度与所述侧板的高度相等,所述卡槽的宽度与所述侧板的厚度相等。根据本技术的沥青弯曲蠕变劲度试验用试件模具,端模的高度与所述侧板的高度相等,为浇筑完沥青试件后对多出部分的沥青进行切模时提供了一个高度参照标准;卡槽的宽度与侧板的厚度相等,使侧板与卡槽安装好后严丝合缝,确保浇筑出来的沥青试件形状规则。作为优选的,所述卡槽在所述端模上的分布距离小于所述底板的宽度。根据本技术的沥青弯曲蠕变劲度试验用试件模具,卡槽的分布距离小于底板的宽度,确保分隔开的每一个隔间的底部都位于底板上,使浇筑出的沥青试件的底面的形状规则。作为优选的,所述螺杆的一端设置有把手。根据本技术的沥青弯曲蠕变劲度试验用试件模具,实验人员旋转把手,带动螺杆向端模靠近,从而使挡板、两个端模及多个侧板之间严丝合缝,确保浇筑出的沥青试件形状规则。作为优选的,所述侧板为不锈钢板。根据本技术的沥青弯曲蠕变劲度试验用试件模具,侧板的材质为不锈钢板,耐高温,且不会与沥青发生黏连,便于拆卸。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沥青弯曲蠕变劲度试验用试件模具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1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底板;2、挡板;3、螺杆座;4、端模;5、侧板;6、螺杆;7、把手。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和图2,本技术的一种沥青弯曲蠕变劲度试验用试件模具的结构,包括:底板1、两个端模4和多个侧板5;底板1的上表面为平面,底板1的一端垂直设置有挡板2,另一端垂直设置有螺杆座3,螺杆座3上设置有螺纹孔,螺纹孔中装配有螺杆6,螺杆6的一端朝向底板1;两个端模4放置在底板1上的挡板2与螺杆座3之间,两个端模4的一个侧面上都设置有多个卡槽,两个端模4的另一个侧面分别为平面;每个侧板5的两端分别伸入两个端模4上相对应的一对卡槽中。在以上实施例中,通过在底板1的一端设置挡板2,另一端设置螺杆座3,在挡板2和螺杆座3的内侧分别设置一个端模4,两个端模4之间设置多个侧板5;多个侧板5将两个端模4之间的空间划分成多个规则的形状,可以一次性浇筑出多个沥青试件,实验人员可对多个沥青试件同时进行测试,方便试验数据的对比;一次性的浇筑多个沥青试件也节省了浇筑时间,加快了试验的进程。同时通过旋紧螺杆座3上的螺杆6来使挡板2、两个端模4及位于两个端模4之间的多个侧板5紧靠在一起,防止两个端模4与多个侧板5之间出现缝隙,保证浇筑出的沥青试件形状规则。如图1、图3和图4所示,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侧板5的长度与端模4的厚度之和小于挡板2与螺杆座3之间的距离长度。在以上实施例中,挡板2与螺杆座3之间的距离大于侧板5的长度与端模4的厚度之和,为安装和拆卸试件模具中的两个端模4及多个侧板5时提供了足够的操作空间。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两个端模4的高度与侧板5的高度相等,卡槽的宽度与侧板5的厚度相等。在以上实施例中,两个端模4的高度与侧板5的高度相等,为浇筑完沥青试件后对多出部分的沥青进行切模时提供了一个高度参照标准;卡槽的宽度与侧板5的厚度相等,使侧板5与卡槽安装好后严丝合缝,确保浇筑出来的沥青试件的形状规则。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卡槽在端模4上的分布距离小于底板1的宽度。在以上实施例中,卡槽的分布距离小于底板1的宽度,确保分隔开的每一个隔间的底部都位于底板1上,使浇筑出的沥青试件的底面的形状规则。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螺杆6的一端设置有把手7。在以上实施例中,实验人员旋转把手7,带动螺杆6向端模4靠近,从而使挡板2、两个端模4及多个侧板5之间严丝合缝,确保浇筑出的沥青试件形状规则。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侧板5为不锈钢板。在以上实施例中,侧板5的材质为不锈钢板,耐高温,且不会与沥青发生黏连,便于拆卸。实验前,先将要使用的底板1、两个端模4及每个侧板5要与沥青接触的面上涂抹上石油基润滑脂,方便浇筑好沥青试件后的沥青脱模工作。然后将挡板2一侧的端模4放置好,并依次将多个侧板5的一端卡入先前放入的端模4的卡槽内,再将另一侧的端模4上的卡槽和多个侧板5的另一端一一对应安装好,旋转螺杆6,直至挡板2、两个端模4及位于两个端模4之间的侧板5之间没有多余的缝隙,防止试件变形。将安装完成的沥青弯曲蠕变劲度试验用试件模具放在室温下进行浇筑,使沥青略高出模具;待沥青冷却后用热刀将高出部分沥青切除,使沥青的上表面和侧板5的上表面平齐;然后将本技术连带浇筑在内的沥青一起放在冷却室或水浴中冷却,达到脱模条件后,反方向转动螺杆6,使螺杆6远离端模4,再分别将两个端模4及多个侧板5拆下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沥青弯曲蠕变劲度试验用试件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所述底板(1)的上表面为平面,所述底板(1)的一端垂直设置有挡板(2),另一端垂直设置有螺杆座(3),所述螺杆座(3)上设置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中装配有螺杆(6),所述螺杆(6)的一端朝向所述底板(1);两个端模(4),两个所述端模(4)放置在所述底板(1)上的所述挡板(2)与所述螺杆座(3)之间,两个所述端模(4)的一个侧面上都设置有多个卡槽,两个所述端模(4)的另一个侧面分别为平面;多个侧板(5),每个所述侧板(5)的两端分别伸入两个所述端模(4)上相对应的一对卡槽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沥青弯曲蠕变劲度试验用试件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所述底板(1)的上表面为平面,所述底板(1)的一端垂直设置有挡板(2),另一端垂直设置有螺杆座(3),所述螺杆座(3)上设置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中装配有螺杆(6),所述螺杆(6)的一端朝向所述底板(1);两个端模(4),两个所述端模(4)放置在所述底板(1)上的所述挡板(2)与所述螺杆座(3)之间,两个所述端模(4)的一个侧面上都设置有多个卡槽,两个所述端模(4)的另一个侧面分别为平面;多个侧板(5),每个所述侧板(5)的两端分别伸入两个所述端模(4)上相对应的一对卡槽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沥青弯曲蠕变劲度试验用试件模具,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武建民朱佰贺蒋修明侯仁辉常城李东东吴春生
申请(专利权)人:长安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