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938011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04 21:1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其包含电源供应模块、系统负载、软启动单元、单向导通单元以及连接器。系统负载电性耦接电源供应模块。软启动单元电性耦接于系统负载与电源供应模块之间。单向导通单元电性耦接于软启动单元与电源供应模块之间,用以阻止电源供应模块的能量流入软启动单元。连接器具有电源输入端,电源输入端电性耦接软启动单元。

Electronic device

The present invention provides an electronic device comprising a power supply module, a system load, a soft start unit, a one-way conduction unit, and a connector. System load electric coupling power supply module. The soft start unit is electrically coupled between the system load and the power supply module. The unidirectional conduction unit is electrically coupled between the soft start unit and the power supply module to prevent the power of the power supply module from flowing into the soft start unit. The connector has a power input terminal, and the power input terminal is electrically coupled to the soft start uni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子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子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软启动电路的电子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由于市场的需求与趋势,平板计算机与笔记本计算机除了讲究轻薄之外,携带方便也是重要考量之一。因此,变形笔记本计算机(Detachablelaptop)与变形平板计算机(DetachableTablet)产品也越来越多。变形笔记本计算机与变形平板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例如主系统(即平板端)和扩充底座。通常,主系统与平板端拥有各自独立的电源供应模块。因此,当主系统与平板端结合时,如果主系统与平板端的电位不相等,可能会产生突波电流进而造成系统异常。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子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电子装置包含电源供应模块、系统负载、软启动单元、单向导通单元以及连接器。系统负载电性耦接电源供应模块。软启动单元电性耦接于系统负载与电源供应模块之间。单向导通单元电性耦接于软启动单元与电源供应模块之间,用以阻止电源供应模块的能量流入软启动单元。连接器具有电源输入端,电源输入端电性耦接软启动单元。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方式,电子装置包含第一机体与第二机体。第一机体包含第一电源供应模块、第一系统负载、第一软启动单元以及第一单向导通单元。第一系统负载电性耦接第一电源供应模块。第一软启动单元电性耦接于第一系统负载与第一电源供应模块之间。第一单向导通单元电性耦接于第一软启动单元与第一电源供应模块之间,用以阻止第一电源供应模块的能量流入第一软启动单元。第二机体可拆卸性地连接第一机体,当第二机体连接第一机体时,第二机体的电源输出端电性耦接第一软启动单元。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电子装置藉由软启动模块的作用,可减少电子装置在接收或输出电源时的突波电流,避免电子装置内部的系统负载因电压掉落而导致系统异常。附图说明图1为电子装置的主系统与扩充座结合时,其中的电源供应电路的一例示性态样。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的电路方块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的第一机体与第二机体结合时,电源供应路径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的第一机体与第二机体结合时,电源供应路径的另一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软启动模块的电路方块图。【附图符号说明】10、100:电子装置11:主系统12、112:第一电源供应模块14、114:第一系统负载16:第一放电电路21:扩充座22、122:第二电源供应模块24、124:第二系统负载26:第二放电电路30:连接器110:第一机体111:第一连接器111a:电源输出端111b:电源输入端116:第一软启动单元116a:电源输出端116b:电源输入端118:第一单向导通单元118a:电源输出端119:第一放电电路120:第二机体121:第二连接器121a:电源输出端121b:电源输入端126:第二软启动单元126a:电源输出端126b:电源输入端128:第二单向导通单元129:第二放电电路128a:电源输出端200、200′:软启动模块210:第一软启动单元210a:电源输入端210b:电源输出端212:开关电路212a:第一端212b:第二端212c:第三端214:延时电路216:分压电路R1:第一电阻R2:第二电阻T1:第一端T2:第二端220:第一单向导通单元C:电容C1:第一电容C2:第二电容C3:第三电容C4:第四电容D1:第一二极管D2:第二二极管V1、V2:电压N1、N2:节点P1、P2:电源供应路径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以附图提示本专利技术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此外,附图仅以说明为目的,并未依照原尺寸作图。关于本文中所使用的『第一』、『第二』、…等,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
技术实现思路
,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元件或操作而已。此外,为使便于理解,下述说明中相同元件将以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说明。当一元件被称为『连接』或『耦接』至另一元件时,它可以为直接连接或耦接至另一元件,又或是其中有一额外元件存在。相对的,当一元件被称为『直接连接』或『直接耦接』至另一元件时,其中是没有额外元件存在。图1为电子装置的主系统与扩充座结合时,其中的电源供应电路的一例示性态样。如图所示,电子装置10的主系统11包含第一电源供应模块12、第一系统负载14以及第一放电电路16。电子装置10的扩充座21包含第二电源供应模块22、第二系统负载24以及第二放电电路26,其中主系统11与扩充座21可通过连接器30可拆卸性地连接。主系统11的第一放电电路16电性耦接于第一电源供应模块12以及第一系统负载14之间。第一放电电路16可包含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与第一二极管D1。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电性耦接第一电源供应模块12,阴极电性耦接第一系统负载14。第一电容C1与第二电容C2的一端电性耦接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另一端接地。类似地,扩充座21的第二放电电路26电性耦接于第二电源供应模块22以及第二系统负载24之间。第二放电电路26包含第三电容C3、第四电容C4与第二二极管D2。第二放电电路26中的电子元件连接方式与第一放电电路16类似,在此便不赘述。如图所示,当主系统11与扩充座21通过连接器30相互结合时,会因为主系统11的电压V1与扩充座21的电压V2不同,而产生一个突波电流。举例而言,当电压V1大于电压V2时,会有一个突波电流从主系统11经由连接器30对扩充座21内部的第二系统负载24以及电容C3、C4充电。当电压V1与电压V2之间的电位差越大时,或者电容C3、C4的容值越大时,突波电流也会越大。反之,当电压V2大于电压V1时,也会有类似的状况。这样的突波电流可能会造成第一系统负载14和/或第二系统负载16的电压瞬间掉落,导致系统异常,也有可能会让第一电源供应模块12和/或第二电源供应模块22的过电流保护的功能启动,而造成系统断电。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具有软启动电路的电子装置,以改善有各自电源系统的电子装置(例如平板计算机与扩充座)结合时,所发生的突破电流的问题。请参考图2,其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的电路方块图。如图所示,电子装置100包含第一机体110与第二机体120,其中第一机体110与第二机体120可拆卸性地连接。具体应用时,第一机体110可为上述的主系统,例如为平板计算机,第二机体120可例如为上述的扩充座,例如为具有键盘、触控板与多个连接端口的底座,但本专利技术不以此为限。凡是各自具有独立的电源系统,且能相互结合而分享电源的电子装置,皆应落入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的范畴。请参考图2与图3,其中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的第一机体与第二机体结合时,电源供应路径的示意图。如图所示,第一机体110包含第一电源供应模块112、第一系统负载114、第一软启动单元116以及第一单向导通单元118。第一系统负载114电性耦接第一电源供应模块112。第一软启动单元116电性耦接于第一系统负载114与第一电源供应模块112之间。第一单向导通单元118电性耦接于第一软启动单元116与第一电源供应模块112之间,用以阻止第一电源供应模块112的能量流入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电子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子装置,包含:一电源供应模块;一系统负载,电性耦接该电源供应模块;一软启动单元,电性耦接于该系统负载与该电源供应模块之间;一单向导通单元,电性耦接于该软启动单元与该电源供应模块之间,用以阻止该电源供应模块的能量流入该软启动单元;以及一连接器,具有一电源输入端,该电源输入端电性耦接该软启动单元。

【技术特征摘要】
2016.01.28 TW 1051026641.一种电子装置,包含:一电源供应模块;一系统负载,电性耦接该电源供应模块;一软启动单元,电性耦接于该系统负载与该电源供应模块之间;一单向导通单元,电性耦接于该软启动单元与该电源供应模块之间,用以阻止该电源供应模块的能量流入该软启动单元;以及一连接器,具有一电源输入端,该电源输入端电性耦接该软启动单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该软启动单元包含:一开关电路,电性耦接该单向导通单元;一延时电路,电性耦接该开关电路;以及一分压电路,电性耦接于该电源输入端与该延时电路之间,用以提供一分压至该延时电路;其中,该延时电路接收该分压时,延时提供一开启电压至该开关电路。3.一种电子装置,包含:一第一机体,包含:一第一电源供应模块;一第一系统负载,电性耦接该第一电源供应模块;一第一软启动单元,电性耦接于该第一系统负载与该第一电源供应模块之间;及一第一单向导通单元,电性耦接于该第一软启动单元与该第一电源供应模块之间,用以阻止该第一电源供应模块的能量流入该第一软启动单元;以及一第二机体,可拆卸性地连接该第一机体,当该第二机体连接该第一机体时,该第二机体的一电源输出端电性耦接该第一软启动单元。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该第一机体还包含:一第一连接器,具有一电源输入端与一电源输出端,该第一连接器的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信志李铭杰
申请(专利权)人:广达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