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935493 阅读: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04 20: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斜撑装置,旨在提供一种具有方便调节且调节精准度高等优点的斜撑装置,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第一斜撑杆、第二斜撑杆以及连接第一斜撑杆和第二斜撑杆的安装底座,所述第一斜撑杆包括第一安装板、第一支撑杆、套设在第一支撑杆上的第一调节杆以及与安装底座固定连接的第一固定机构,所述第一固定机构包括安装在安装底座上的第一固定板、与第一固定板滑动连接的第一连接板以及控制第一连接板在第一固定板上做出滑动动作的调节组件。

Bracing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diagonal bracing device, which aims to provide a convenient adjustment with a diagonal bracing device and the adjusting accuracy advantages, the technical proposal is second, including the first diagonal brace rod and connecting the first and second diagonal brace strut mounting base, wherein the first rod includes a first mounting plate and the first supporting rod, the supporting rod is sleeved on the first and the first adjusting rod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mounting base of the first fixing mechanism, wherein the first fixing mechanism comprises a mounting base mounted on the first fixed plate,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fixing plate sliding first connecting plate and a first connecting plate to make adjustment assembly control in sliding action the first fixed plat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斜撑装置
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模块支撑
,特别涉及一种斜撑装置。
技术介绍
模板在国内使用的越来越广泛,然而在混凝土的浇注过程中,模板会承受混凝土较大的侧向压力,因模板变形或倾斜将导致浇注的墙面不符合要求,严重时会引起爆板,尤其在铝模板的使用过程中,混凝土的侧压力使铝模板产生塑性变形而导致从铝模板构筑的空腔内流出,容易发生爆板。目前,公开号为CN203547141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模板斜撑装置,它包括上斜撑、下斜撑以及固定于地面的限位装置;所述上斜撑一端铰接于所述待支撑体的上部,另一端铰接于所述限位装置上;所述下斜撑一端铰接于所述待支撑体的下部,另一端铰接于所述限位装置上。这种模板斜撑装置,采用可调节的双斜撑来支撑模板,虽然能有效减小模板变形量,但是,在实际使用中,将限位装置固定在地面上,通过斜撑上的螺杆和螺母调节斜撑的长度达到调节斜撑的支撑效果,一般的斜撑在完成第一次固定后再通过调节螺杆和螺母很难实现精准调节,并且斜撑与模板固定连接后,对斜撑的压力也会影响斜撑的长度调节,因此,需要在此基础上做进一步的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斜撑装置,其具有方便调节且调节精准度高的优点。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斜撑装置,包括第一斜撑杆、第二斜撑杆以及连接第一斜撑杆和第二斜撑杆的安装底座,所述第一斜撑杆包括第一安装板、第一支撑杆、套设在第一支撑杆上的第一调节杆以及与安装底座固定连接的第一固定机构,所述第一固定机构包括安装在安装底座上的第一固定板、与第一固定板滑动连接的第一连接板以及控制第一连接板在第一固定板上做出滑动动作的调节组件。如此设置,在第一斜撑杆与安装底座的连接端上设置第一固定机构,通过第一固定板、第一连接板以及控制第一连接板在第一固定板上做出滑动动作的调节组件组成整体控制结构,在实际使用时,将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与模板固定连接,随后将安装底座固定在模板的一侧,最后通过调节第一连接板在第一固定板上的滑动实现第一斜撑杆的滑动调节,简单的连接结构,方便在固定好安装底座后对第一斜撑杆进行微调动作,使斜撑装置更精准的固定,从而结构更为稳固。进一步设置:所述调节组件包括设置在第一连接板与第一固定板抵触面上的凸条、与凸条相适配的滑槽以及控制凸条在滑槽内滑动的调节机构,所述凸条在滑槽内的滑动方向与第一斜撑杆和第二斜撑杆形成的开口方向相同。如此设置,通过简单的滑动结构设计,在滑槽内滑动凸条的位置,即可完成第一连接块在第一固定板上的位置,从而做到第一斜撑杆的位置调节,方便实际工作的调节实施。进一步设置:所述调节机构包括棘轮调节杆、传动杆、嵌设在第一固定板内的从动齿轮以及安装在凸条底面与从动齿轮啮合的从动齿条。如此设置,转动棘轮调节杆调节第一斜撑杆,在调节的过程中拥有稳固的结构,并且整体结构的调节精准度高,方便实现更优化的调节效果。进一步设置:所述棘轮调节杆为双向可调节式的棘轮调节杆设置。如此设置,使得第一斜撑杆的多方向调节,从而完成更优化的调节效果。进一步设置:单个所述第一固定板内设有两个型号相同的从动齿轮与从动齿条啮合。如此设置,使整体调节过程整体稳固性高,并且能有效的提高整体的结构强度。进一步设置:所述滑槽设置为燕尾槽状,凸条的外壁与滑槽的内壁贴合设置。如此设置,进一步提高第一连接块和第一固定板的结合紧密度,从而提高第一斜撑杆与安装底座之间的结构稳固性。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二斜撑杆包括第二安装板、第二支撑杆、套设在第二支撑杆上的第二调节杆以及与安装底座固定连接的第二固定板。如此设置,与第一斜撑杆的调节方式相同,方便斜撑装置的实际使用,并且相对第一斜撑杆的位置,通过第二固定板与安装底座固定连接,能有效的提高斜撑装置整体的结构稳定性。进一步设置:在所述第一调节杆和第二调节杆的外壁上均对称排布分别设有两个第一调节把手和两个第二调节把手。如此设置,通过第一调节把手和第二调节把手来分别对第一调节杆和第二调节杆进行调节动作,方便整体的结构调节方便度。进一步设置:所述安装底座上至少设有四个安装孔a,第一固定板上设有与安装孔a相对应的装配孔a,安装孔a和配装孔a之间通过防滑螺栓固定连接。如此设置,均匀的安装设计,在完成第一斜撑杆的安装后与安装底座之间的受力均匀,能有效的提高斜撑装置的使用寿命。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均呈“凹”字形,两延伸边分别与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铰接。如此设置,使得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分别与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的结合更为稳固,并且在整体连接完成后,能使斜撑装置整体的结构强度得到较大的提高。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通过第一固定机构实现第一斜撑杆与安装底座的连接端做出滑移动作,进行更精确的调节操作,有利于提高工作质量;2、整体结构结合稳固,通过棘轮调节杆的转动调节使第一斜撑杆在安装底座上稳固的滑移。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斜撑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斜撑装置在图1中A区域放大后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实施例斜撑装置的正视图;图4是实施例斜撑装置在图3中沿B-B切线的剖视图;图5是实施例斜撑装置在图4中C区域放大后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实施例斜撑装置中棘轮调节杆中间位置沿纵轴切下的剖视图。图中,101、第一斜撑杆;11、第一安装板;12、第一支撑杆;13、第一调节杆;14、第一调节把手;15、第一固定机构;16、第一固定板;17、第一连接板;18、调节组件;181、凸条;182、滑槽;183、调节机构;191、棘轮调节杆;192、传动杆;193、从动齿轮;194、从动齿条;195、转动齿轮;102、第二斜撑杆;21、第二安装板;22、第二支撑杆;23、第二调节杆;24、第二调节把手;25、第二固定板;31、安装底座;32、限位块;33、限位槽;34、滑片;35、调节块。具体实施方式下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一种斜撑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了第一斜撑杆101、第二斜撑杆102以及连接第一斜撑杆101和第二斜撑杆102的安装底座31,第一斜撑杆101包括了第一安装板11、呈两节设置的第一支撑杆12、套设在第一支撑杆12上将两节第一支撑杆12连接的并用于调节第一斜撑杆101长度的第一调节杆13以及与安装底座31固定连接的第一固定机构15,第一调节杆13的内圈通过设置双头螺纹与第一支撑杆12螺纹连接。第二斜撑杆102包括了第二安装板21、呈两节设置的第二支撑杆22、套设在第二支撑杆22上将两节第二支撑杆22连接的并用于调节第二斜撑杆102长度的第二调节杆23以及与安装底座31固定连接的第二固定板25,第二支撑杆22与第二安装板21和第二固定板25均铰接设置,第二调节杆23的内圈通过设置双头螺纹与第二支撑杆22螺纹连接。在第一调节杆13外壁上对称排布设有两个第一调节把手14,相对的在第二调节杆23的外壁上也对称设有两个第二调节把手24。结合图2和3所示,第一固定机构15包括安装在安装底座31上的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斜撑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斜撑装置,包括第一斜撑杆(101)、第二斜撑杆(102)以及连接第一斜撑杆(101)和第二斜撑杆(102)的安装底座(3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斜撑杆(101)包括第一安装板(11)、第一支撑杆(12)、套设在第一支撑杆(12)上的第一调节杆(13)以及与安装底座(31)固定连接的第一固定机构(15),所述第一固定机构(15)包括安装在安装底座(31)上的第一固定板(16)、与第一固定板(16)滑动连接的第一连接板(17)以及控制第一连接板(17)在第一固定板(16)上做出滑动动作的调节组件(18)。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斜撑装置,包括第一斜撑杆(101)、第二斜撑杆(102)以及连接第一斜撑杆(101)和第二斜撑杆(102)的安装底座(3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斜撑杆(101)包括第一安装板(11)、第一支撑杆(12)、套设在第一支撑杆(12)上的第一调节杆(13)以及与安装底座(31)固定连接的第一固定机构(15),所述第一固定机构(15)包括安装在安装底座(31)上的第一固定板(16)、与第一固定板(16)滑动连接的第一连接板(17)以及控制第一连接板(17)在第一固定板(16)上做出滑动动作的调节组件(1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斜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18)包括设置在第一连接板(17)与第一固定板(16)抵触面上的凸条(181)、与凸条(181)相适配的滑槽(182)以及控制凸条(181)在滑槽(182)内滑动的调节机构(183),所述凸条(181)在滑槽(182)内的滑动方向与第一斜撑杆(101)和第二斜撑杆(102)形成的开口方向相同。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斜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183)包括棘轮调节杆(191)、传动杆(192)、嵌设在第一固定板(16)内的从动齿轮(193)以及安装在凸条(181)底面与从动齿轮(193)啮合的从动齿条(194)。4.根据权利要求3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楚潼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中铝南方铝模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