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流器叶片、压缩机结构和压缩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934069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04 19: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回流器叶片、压缩机结构和压缩机。该回流器叶片包括:叶片本体,叶片本体的内部形成有空腔,叶片本体上形成有补气孔。当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中的中空式回流器叶片时,由补气通道进入回流器叶片的空腔内的补气会在回流器叶片的吸力面形成射流,从而吹除吸力面形成的低速低能区,以减小气流掺混损失,防止二级叶轮进气畸变,提高压缩机运行范围。

Return vane blade, compressor structure and compressor

The present invention discloses a backflow vane, a compressor structure and a compressor. The return vane comprises a blade body, a cavity is formed in the blade body, and the air hole is formed on the blade body. When the invention adopts a hollow in the return vane, by the air supply channel into the air cavity backflow vane within the jet is formed in the suction device will return blade surface, thus blowing low energy region of suction surface formation, to reduce the air flow mixing loss, prevent the two stage impeller inlet distortion, improving compressor operating rang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回流器叶片、压缩机结构和压缩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压缩机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回流器叶片、压缩机结构和压缩机。
技术介绍
在离心压缩机中,由于气体经压缩后,温度会急剧上升,在高温下,气体比容很大,在保证相同制冷量的情况下,压缩机能耗将会急剧增大。为了降低压缩机耗功,提高制冷能力,常用多级压缩制冷循环。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是带有闪发蒸汽分离器(俗称经济器)的“双级压缩中间不完全冷却制冷循环”。双级压缩制冷循环,是将从经济器分离出来的闪发蒸汽与来自低级压缩的排气相混合,降低了二级压缩的进气温度,使制冷剂气体比容下降,压缩机能耗降低。现有技术中,采用双级压缩制冷循环,冷媒经过一级叶轮压缩后,需经过扩压器、弯道及回流器才能达到二级叶轮进口。回流器布置有叶片以将来流的周向速度消除,使二级叶轮进口速度为轴向。但是,压缩机在非设计点运行时,回流器叶片来流攻角较大,回流器吸里面易出现分离,导致二级叶轮进气畸变,影响压缩机性能。此外,现有技术中的补气方案由于主流与补气流在气流速度大小及方向上的差别,导致补气产生较大气流掺混损失,降低压缩机气动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回流器叶片、压缩机结构和压缩机,以降低补气带来的气流掺混损失和/或防止二级叶轮进气畸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回流器叶片,包括:叶片本体,所述叶片本体的内部形成有空腔,所述叶片本体上形成有补气孔。作为优选,所述补气孔设置在所述叶片本体的吸力面。作为优选,所述叶片本体通过铸造或机加工制成。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压缩机结构,包括上述的回流器叶片。作为优选,所述压缩机结构还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形成与所述回流器叶片的所述空腔连通的补气通道。作为优选,所述压缩机结构还包括一级叶轮和二级叶轮,所述一级叶轮的输出气流经过设置有所述回流器叶片的回流器流道进入所述二级叶轮。作为优选,所述一级叶轮的输出气流经过一级扩压器流道进入所述回流器流道。作为优选,所述一级扩压器流道与所述回流器流道之间的过渡处形成为弯道。作为优选,所述二级叶轮的输出端安装有二级扩压器。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压缩机,包括上述的压缩机结构。当采用本专利技术中的中空式回流器叶片时,由补气通道进入回流器叶片的空腔内的补气会在回流器叶片的吸力面形成射流,从而吹除吸力面形成的低速低能区,以减小气流掺混损失,防止二级叶轮进气畸变,提高压缩机运行范围。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离心式压缩机补气回流消旋结构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回流器叶片的截面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叶轮出口速度三角形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叶片本体;2、空腔;3、补气孔;4、回流器叶片;5、补气通道;6、一级叶轮;7、二级叶轮;8、回流器流道;9、一级扩压器流道;10、二级扩压器流道;11、一级扩压器叶片;12、二级扩压器叶片;13、蜗壳。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离心压缩机结构,以降低补气带来的气流掺混损失,并防止压缩机二级叶轮进气畸变,提高压缩机运行范围。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回流器叶片,包括:叶片本体1,所述叶片本体1的内部形成有空腔2,所述叶片本体1上形成有补气孔3。请参考图1至图3,压缩机在设计点工况运行时,气体冷媒经过一级叶轮6后,由于冷媒随一级叶轮6作圆周运动,气流的绝对速度C由Cm和Ct组成。冷媒气流以绝对速度进入一级扩压器流道9,然后经弯道转弯后,以较小攻角冲击回流器叶片4消旋后进入二级叶轮7。在图3中,W为相对速度,U为旋转速度,C为绝对速度,且W+U=C。当未采用本专利技术中的回流器叶片时,若压缩机偏离设计点工况运行时,叶轮出口冷媒的绝对气流角a减小,气流经过一级扩压器及弯道后以较大的攻角冲击回流器叶片4,导致在回流器叶片4的吸力面分离,出现较大的低速低能区,导致二级叶轮7进气畸变,严重影响压缩机运行范围。当采用本专利技术中的中空式回流器叶片(优选地,所述叶片本体1通过铸造或机加工制成)时,由于其具有位于叶片背部的微型的补气孔3。因此,由补气通道5进入空腔2内的补气会在回流器叶片4的吸力面形成射流(如图2中的箭头),从而吹除吸力面形成的低速低能区,以减小气流分离损失(气流掺混损失),防止二级叶轮进气畸变,提高压缩机运行范围。优选地,所述补气孔3设置在所述叶片本体1的吸力面。进一步地,通过合理设计补气孔3的位置、角度及孔径大小,即合理组织射流的位置、角度及射流速度,能够有效抑制非设计点工况回流器叶片吸力面分离。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压缩机结构,特别是一种压缩机补气回流消旋结构,其包括上述的回流器叶片4。通过上述设计,回流器叶片背部射流补气,可以有效降低一级叶轮出口冷媒的温度及比容,提高二级叶轮气动效率。通过补气在回流器叶片吸力面形成射流,吹除吸力面形成的低速低能区,减小气流分离损失,进而提高了离心压缩机的气动效率,还可防止二级叶轮进气畸变,提高压缩机运行范围。请参考图1,优选地,所述压缩机结构还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形成与所述回流器叶片4的所述空腔2连通的补气通道5。通过补气通道5可以将补气引入空腔2中。优选地,所述压缩机结构还包括一级叶轮6和二级叶轮7,所述一级叶轮6的输出气流经过设置有所述回流器叶片4的回流器流道8进入所述二级叶轮7。所述一级叶轮6的输出气流经过一级扩压器流道9进入所述回流器流道8。所述一级扩压器流道9与所述回流器流道8之间的过渡处形成为弯道。所述二级叶轮7的输出端还安装有二级扩压器。工作时,冷媒气流依次经过一级叶轮6、一级扩压器流道9(其中设置有一级扩压器叶片11)、弯道进入回流器流道8,经过回流器叶片4时,补气会在回流器叶片4的吸力面形成射流,从而吹除吸力面形成的低速低能区,以减小气流分离损失(气流掺混损失),防止二级叶轮进气畸变。然后,流经二级叶轮7、二级扩压器的二级扩压器流道10,二级扩压器流道10内安装有二级扩压器叶片12,最后从蜗壳13流出。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压缩机,包括上述的压缩机结构。当然,以上是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基本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回流器叶片、压缩机结构和压缩机

【技术保护点】
一种回流器叶片,其特征在于,包括:叶片本体(1),所述叶片本体(1)的内部形成有空腔(2),所述叶片本体(1)上形成有补气孔(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回流器叶片,其特征在于,包括:叶片本体(1),所述叶片本体(1)的内部形成有空腔(2),所述叶片本体(1)上形成有补气孔(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流器叶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补气孔(3)设置在所述叶片本体(1)的吸力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流器叶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本体(1)通过铸造或机加工制成。4.一种压缩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回流器叶片(4)。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压缩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结构还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形成与所述回流器叶片(4)的所述空腔(2)连通的补气通道(5)。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压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增岳钟瑞兴蒋楠蒋彩云陈玉辉周义雷连冬欧阳鑫望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