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董传宾专利>正文

防喷修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933429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04 18:57
一种防喷修井装置,包括可拆卸连接的上阀座和下阀座,上阀座和下阀座分别设置有可使油管贯穿的上通孔和下通孔,下阀座包括一与上阀座抵接的第一固定部,第一固定部连接有弹性件,弹性件另一端连接一与油管抵触的胶芯,胶芯为长条状且其一侧与所述的油管完全抵触,所述的胶芯与所述的下阀座之间设置有第一密闭件,胶芯与上阀座之间设置有第二密闭件,油管分别贯穿上阀座和下阀座的上通孔和下通孔,当井喷或者井涌的情况出现时,弹簧给胶芯抵住油管的力,并且胶芯与油管完全抵触使二者之间不会差生间隙,进而避免了从二者缝隙之间漏油的情况,并且第一密闭件、第二密闭件、胶芯和第一固定部形成一密闭空腔,原油不会通过该密闭空腔泄露。

Blowout preventer

Anti workover device for spraying, including upper valve seat and a lower seat detachably connected on the valve seat and a lower seat are respectively provided with the upper and lower through holes can be made through the tubing, the lower valve seat comprises a first fixing part connected to and on the seat, a first fixing part connected with the elastic element, elastic element the other end is connected with a pipe resistance rubber core, rubber tubing for the strip and the side of the conflict between the seat completely, and the rubber core is arranged in the first closed, between the rubber core and the upper valve seat is provided with second sealing parts, respectively on the valve seat and through tubing under the seat of the upper and lower through holes, when the blowout or wells when the spring to withstand the force of the rubber tubing, and rubber core and tubing will not completely contradict their gap between the two, so as to avoid oil leakage from the gap between the two. Moreover, the first airtight part, the second sealing piece, the rubber core and the first fixing part form a closed cavity, and the crude oil can not leak through the airtight cav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喷修井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油的防喷部件,具体涉及一种防喷修井装置。
技术介绍
油井开采过程中,套管是保证油气井正常生产的必要条件,而油井因各种原因造成套管损坏经常发生,因此修复油井套管是修井工艺中的关键部分,套管损坏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套管缩径,即油井的套管内径变小了,致使下井工具通不过去,油井无法正常生产;二是套管破裂,即油井的套管破裂成缝或洞,造成地层砂子大量涌入井内,使油气井停产;三是套管错位、断开,有的井套管会折断,且上下断口错开。目前油田在实际修井过程中,要对套管进行修复则需先将油管取出,但是下吊卡起吊油管时,容易对油管头四通的密封钢圈槽产生磕碰,损坏密封钢圈槽,同时由于井下的残余压力,时常发生天然气或者原油泄漏,甚至出现井涌、井喷现象。给修井生产带来严重的安全事故隐患,是油田修井作业过程中始终难以解决的问题。公告号为CN204627505U的中国专利,一种防喷修井装置,包括相互卡接的上阀座与下阀座,在上阀座中部开有上通孔,在下阀座上设有与上通孔同轴的下通孔,所述上通孔、下通孔与油管间隙配合,在所述上阀座的内壁上铰接连接有两端突出且中部凹陷的筒状胶芯,所述胶芯的最小内径小于所述油管的外径,在所述胶芯的内壁上间隔设置有多个半球形的凹槽。井下的液体或是气体压力作用通过下通孔作用到胶芯的底部,而胶芯为两端突出中部凹陷的筒状结构,胶芯底部受到压力后会向下阀座的内壁上靠拢,即出现胶芯底部内壁局部与油管发生脱离,同时胶芯的上部发生一定形变,即胶芯的上段局部与油管接触以弥补胶芯下端与油管的接触损失,在胶芯的内壁上开设的多个半球形的凹槽利用大气压吸附原理与油管外壁紧密贴合,始终保证胶芯中部与油管的接触,避免井涌或是井喷时原油发生泄漏。但是此种防喷修井装置的胶芯并不能够实现与油管最大面积的接触,当油管内部压力增大后,由于胶芯与油管的接触面为点接触形式,使胶芯与油管之间的有效接触面积不能够达到最大化,而胶芯与油管之间点接触形式的必要性就在于胶芯设置为弧形可时时通过弹力球进行挤压,达到胶芯与油管之间时时抵触的目的,所以通过弹力球对胶芯进行挤压的结构达不到使胶芯与油管之间有效接触面积最大化的目的,在出现井喷或者井涌的时候容易使原油通过胶芯与油管的点接触部喷出,不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胶芯与油管之间的有效接触面积达不到最大的问题缺陷,进而出现漏油的问题。为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防喷修井装置,包括可拆卸连接的上阀座和下阀座,所述的上阀座和下阀座分别设置有可使油管贯穿的上通孔和下通孔,上阀座和下阀座之间安装有包裹油管设置的胶芯,所述的下阀座凸出设置有与上阀座抵接的筒状的第一固定部,所述的第一固定部的内侧壁上连接有弹性件,各所述的弹性件另一端连接至所述的胶芯外侧壁上,所述的胶芯下端面远离油管的一侧与所述的下阀座上端面靠近下通孔的一侧之间连接设置有第一密闭件,所述的胶芯上端面远离油管的一侧与所述的上阀座下端面靠近下通孔的一侧之间连接设置有第二密闭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油管分别贯穿上阀座和下阀座的上通孔和下通孔,当井喷或者井涌的情况出现时,弹簧给胶芯抵住油管的力,并且胶芯与油管完全抵触使二者之间不会差生间隙,进而避免了从二者缝隙之间漏油的情况,并且第一密闭件、第二密闭件、胶芯和第一固定部形成一密闭空腔,原油不会通过该密闭空腔泄露。进一步的,所述的上阀座朝向所述下阀座的一侧凸出设置有筒状的第二固定部,连接设置于第一固定部远离油管的一侧,所述的第一固定部沿其径向贯穿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的第二固定部沿其径向贯穿设置有第二通孔,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连通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达到固定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的目的。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分别设置有与紧固螺杆配合设置的内螺纹。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外螺纹的紧固螺杆即可分别与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内螺纹配合固定。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密闭件和第二密闭件分别为橡胶垫。进一步的,所述防喷修井装置包含沿胶芯的轴向间隔设置的多个弹性件组,每个弹性件组包括沿胶芯的周向分布设置的多个所述弹性件。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固定部与所述的胶芯之间设置有弹性密封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性密封件起到两个效果,第一可以起到靠其自身的伸展力给胶芯提供压力,使胶芯与油管之间密封更加稳固;第二可以起到密封的作用,将第一密闭件、第二密闭件、胶芯和第一固定部形成的密闭空腔分为两部分,当原油进入到密闭空腔的下部分时,弹性密封件亦可进行密封,防止原油进入密闭空腔的上部分。进一步的,所述防喷修井装置包含沿胶芯的轴向间隔设置的多个弹性密封件组,每个弹性密封件组包括沿胶芯的周向分布设置的多个所述弹性密封件。进一步的,所述的弹性密封件为长条状橡胶垫。进一步的,所述的下阀座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端头,所述的第一固定端头位于所述第一密闭件远离油管的一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出现井喷或井涌时,井下的压强会大于井上的压强,第一密闭件面向油管的一侧会受到推力,第一固定端头位于所述第一密闭件远离油管的一侧,可对第一密闭件面向油管的一侧提供支撑力,第一密闭件受到的推力和支撑力抵消,进而防止第一密闭件变形或者移动,使第一密闭件密封效果更加稳定。进一步的,所述的上阀座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端头,所述的第二固定端头位于所述第二密闭件远离油管的一侧。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1.油管分别贯穿上阀座和下阀座的上通孔和下通孔,当井喷或者井涌的情况出现时,弹簧给胶芯抵住油管的力,并且胶芯与油管完全抵触使二者之间不会差生间隙,进而避免了从二者缝隙之间漏油的情况,并且第一密闭件、第二密闭件、胶芯和第一固定部形成一密闭空腔,原油不会通过该密闭空腔泄露。2.弹性密封件起到两个效果,第一可以起到靠其自身的伸展力给胶芯提供压力,使胶芯与油管之间密封更加稳固;第二可以起到密封的作用,将第一密闭件、第二密闭件、胶芯和第一固定部形成的密闭空腔分为两部分,当原油进入到密闭空腔的下部分时,弹性密封件亦可进行密封,防止原油进入密闭空腔的上部分。3.当出现井喷或井涌时,井下的压强会大于井上的压强,第一密闭件面向油管的一侧会受到推力,第一固定端头位于所述第一密闭件远离油管的一侧,可对第一密闭件面向油管的一侧提供支撑力,第一密闭件受到的推力和支撑力抵消,进而防止第一密闭件变形或者移动,使第一密闭件密封效果更加稳定。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1、下阀座;11、第一固定部;111、第一通孔;12、下固定孔;13、第一固定端头;2、上阀座;21、第二固定部;211、第二通孔;22、上固定孔;23、第二固定端头;3、油管;4、弹性件;5、胶芯;6、下通孔;7、上通孔;8、第一密闭件;9、第二密闭件;10、弹性密封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防喷修井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喷修井装置,包括可拆卸连接的上阀座(2)和下阀座(1),所述的上阀座(2)和下阀座(1)分别设置有可使油管(3)贯穿的上通孔(7)和下通孔(6),上阀座(2)和下阀座(1)之间安装有包裹油管(3)设置的胶芯(5),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阀座(1)凸出设置有与上阀座(2)抵接的筒状的第一固定部(11),所述的第一固定部(11)的内侧壁上连接有弹性件(4),各所述的弹性件(4)另一端连接至所述的胶芯(5)外侧壁上,所述的胶芯(5)下端面远离油管(3)的一侧与所述的下阀座(1)上端面靠近下通孔(6)的一侧之间连接设置有第一密闭件(8),所述的胶芯(5)上端面远离油管(3)的一侧与所述的上阀座(2)下端面靠近下通孔(6)的一侧之间连接设置有第二密闭件(9)。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喷修井装置,包括可拆卸连接的上阀座(2)和下阀座(1),所述的上阀座(2)和下阀座(1)分别设置有可使油管(3)贯穿的上通孔(7)和下通孔(6),上阀座(2)和下阀座(1)之间安装有包裹油管(3)设置的胶芯(5),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阀座(1)凸出设置有与上阀座(2)抵接的筒状的第一固定部(11),所述的第一固定部(11)的内侧壁上连接有弹性件(4),各所述的弹性件(4)另一端连接至所述的胶芯(5)外侧壁上,所述的胶芯(5)下端面远离油管(3)的一侧与所述的下阀座(1)上端面靠近下通孔(6)的一侧之间连接设置有第一密闭件(8),所述的胶芯(5)上端面远离油管(3)的一侧与所述的上阀座(2)下端面靠近下通孔(6)的一侧之间连接设置有第二密闭件(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喷修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阀座(2)朝向所述下阀座(1)的一侧凸出设置有筒状的第二固定部(21),连接设置于第一固定部(11)远离油管(3)的一侧,所述的第一固定部(11)沿其径向贯穿设置有第一通孔(111),所述的第二固定部(21)沿其径向贯穿设置有第二通孔(211),第一通孔(111)和第二通孔(211)连通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喷修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通孔(111)和第二通孔(211)分别设置有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传宾王平平巩联浩卜广平杨博刘涛王磊唐伟陈博
申请(专利权)人:董传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