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海绵城市的雨水收集利用建筑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933051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04 18:45
一种用于海绵城市的雨水收集利用建筑墙,包括地基和内墙体,所述建筑墙本体底部设置有地基,且建筑墙本体顶部安装有顶盖板;所述地基顶部右侧设置有右墙体,且右墙体右侧外表面设置有三处上下排列的集雨槽,右墙体左侧内表面设置有三处上下排列的固定板;所述内墙体设置在地基顶部中心,且填充层设置在内墙体与左墙体和右墙体之间;所述左墙体和右墙体均通过固定板与内墙体相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左墙体和右墙体的设置,有利于集雨槽对雨水的收集,方便固定安装,使建筑墙本体整体形成一个等腰梯形,增加建筑墙本体的稳定性。

A rainwater collecting and building wall used in a sponge City

A sponge for city rainwater collection and utilization of building walls, including the foundation and the inner wall, the bottom of the building wall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foundation, and the wall of the building at the top of the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top cover; on the right side of the foundation is set at the top of the right wall and right wall surface is provided with a right external slot three are arranged in the rain right, the left wall is arranged on the inner surface of a fixed plate three arranged vertically; the inner wall is arranged in the center of the top of foundation, and the filling layer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wall and the wall, left and right wall; the left wall and right wall plate and the inner wall is fixedly connected by. The arrangement of the left wall and the right wall of the invention is beneficial to the collection of rainwater in the rain collecting trough, is convenient for fixing and installing, and forms an isosceles trapezoid on the whole of the building wall body, thereby increasing the stability of the building wall bod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海绵城市的雨水收集利用建筑墙
本专利技术涉及海绵城市建设、建筑墙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海绵城市的雨水收集利用建筑墙。
技术介绍
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国际通用术语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本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的海绵城市雨水收集利用建筑墙多为整体式结构不可拆分,集雨效果差,墙体内部无存储水的装置。于是,专利技术人有鉴于此,秉持多年该相关行业丰富的设计开发及实际制作的经验,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可拆分、集雨效果好和内部设置有存储装置的用于海绵城市的雨水收集利用建筑墙,以期达到更具有更加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海绵城市的雨水收集利用建筑墙,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不可拆分、集雨效果差和内部无存储水的装置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用于海绵城市的雨水收集利用建筑墙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一种用于海绵城市的雨水收集利用建筑墙,其中,该用于海绵城市的雨水收集利用建筑墙包括有:建筑墙本体、地基、储水槽、水龙头、左墙体、固定板、管道、集雨槽、顶盖板、螺栓、填充层、右墙体、连通槽和内墙体;所述建筑墙本体底部设置有地基,且建筑墙本体顶部安装有顶盖板;所述地基顶部左侧设置有左墙体,且左墙体左侧外表面设置有三处上下排列的集雨槽,左墙体右侧内表面设置有三处上下排列的固定板;所述地基顶部右侧设置有右墙体,且右墙体右侧外表面设置有三处上下排列的集雨槽,右墙体左侧内表面设置有三处上下排列的固定板;所述内墙体设置在地基顶部中心,且填充层设置在内墙体与左墙体和右墙体之间;所述左墙体和右墙体均通过固定板与内墙体相连接,且左墙体和右墙体顶部通过螺栓相互固定连接;所述内墙体底部中心内部设置有储水槽,且储水槽顶部设置有连通槽;所述集雨槽通过管道与内墙体内部连通槽和储水槽相连接,且储水槽底部左侧通过管道与外部水龙头相连接,水龙头前后安装有三处。进一步的,所述内墙体为等腰梯形结构,且内墙体底部开设有安装槽,内墙体左右两侧均开设有上下排列的安装槽三处,内墙体左右两侧均开设有上下排列的安装孔三处,三处安装槽和三处安装孔间隔排列。进一步的,所述左墙体为倾斜式,且集雨槽和固定板在左墙体左右两侧间隔排列,集雨槽从上到下逐渐增大,左墙体顶部和底部均设置有安装槽,左墙体顶部与右墙体配合处设置有凹槽。进一步的,所述右墙体为倾斜式,且固定板和集雨槽在右墙体左右两侧间隔排列,集雨槽从上到下逐渐增大,右墙体顶部和底部均设置有安装槽,右墙体顶部与左墙体配合处设置有凸起。进一步的,所述地基为长条板形,且地基顶部设置有安装凸起。与现有结构相较之下,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1.本专利技术内墙体的设置,有利于连接件的固定安装,内墙体的等腰梯形结构与左墙体和右墙体相配合,使收集雨水更有效,使建筑墙本体更稳定,内墙体内部设置的长方形的连通槽快速高效的把收集的雨水收入储水槽。2.本专利技术左墙体和右墙体的设置,有利于集雨槽对雨水的收集,方便固定安装,使建筑墙本体整体形成一个等腰梯形,增加建筑墙本体的稳定性。3.本专利技术集雨槽的设置,有利于快速有效的对雨水进行收集,集雨槽从上到下逐渐增大的设置更为有效的对雨水进行收集,增加了适应雨水方向的能力。4.本专利技术储水槽和连通槽的设置,有利于把收集的雨水集中存储,集雨槽和连通槽之间的管道不止一处,集雨槽收集的雨水快速通过连通槽进入储水槽,提高了收集的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左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内墙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建筑墙本体,2、地基,3、储水槽,4、水龙头,5、左墙体,6、固定板,7、管道,8、集雨槽,9、顶盖板,10、螺栓,11、填充层,12、右墙体,13、连通槽,14、内墙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其实例显示在附图和以下描述中。虽然将结合示例性的实施例描述本专利技术,但应当理解该描述并非要把本专利技术限制于该示例性的实施例。相反,本专利技术将不仅覆盖该示例性的实施例,而且还覆盖各种替换的、改变的、等效的和其他实施例,其可包含在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内。参见图1至附图4,一种用于海绵城市的雨水收集利用建筑墙,包括有:建筑墙本体1、地基2、储水槽3、水龙头4、左墙体5、固定板6、管道7、集雨槽8、顶盖板9、螺栓10、填充层11、右墙体12、连通槽13和内墙体14;建筑墙本体1底部设置有地基2,且建筑墙本体1顶部安装有顶盖板9;地基2顶部左侧设置有左墙体5,且左墙体5左侧外表面设置有三处上下排列的集雨槽8,左墙体5右侧内表面设置有三处上下排列的固定板6;地基2顶部右侧设置有右墙体12,且右墙体12右侧外表面设置有三处上下排列的集雨槽8,右墙体12左侧内表面设置有三处上下排列的固定板6;内墙体14设置在地基2顶部中心,且填充层11设置在内墙体14与左墙体5和右墙体12之间;左墙体5和右墙体12均通过固定板6与内墙体14相连接,且左墙体5和右墙体12顶部通过螺栓10相互固定连接;内墙体14底部中心内部设置有储水槽3,且储水槽3顶部设置有连通槽13;集雨槽8通过管道7与内墙体14内部连通槽13和储水槽3相连接,且储水槽3底部左侧通过管道与外部水龙头4相连接,水龙头4前后安装有三处。如上述所述的用于海绵城市的雨水收集利用建筑墙的较佳实施例,其中,内墙体14为等腰梯形结构,且内墙体14底部开设有安装槽,内墙体14左右两侧均开设有上下排列的安装槽三处,内墙体14左右两侧均开设有上下排列的安装孔三处,三处安装槽和三处安装孔间隔排列,有利于连接件的固定安装,内墙体14的等腰梯形结构与左墙体5和右墙体12相配合,使收集雨水更有效;如上述所述的用于海绵城市的雨水收集利用建筑墙的较佳实施例,其中,左墙体5为倾斜式,且集雨槽8和固定板6在左墙体5左右两侧间隔排列,集雨槽8从上到下逐渐增大,左墙体5顶部和底部均设置有安装槽,左墙体5顶部与右墙体12配合处设置有凹槽,方便集雨槽8对雨水的收集,方便固定安装,使建筑墙本体1整体形成一个等腰梯形,增加建筑墙本体1的稳定性;如上述所述的用于海绵城市的雨水收集利用建筑墙的较佳实施例,其中,右墙体12为倾斜式,且固定板6和集雨槽8在右墙体12左右两侧间隔排列,集雨槽8从上到下逐渐增大,右墙体12顶部和底部均设置有安装槽,右墙体12顶部与左墙体5配合处设置有凸起,方便固定安装,加强了集雨槽8对雨水的收集,使建筑墙本体1整体形成一个等腰梯形,加强了建筑墙本体1的牢固性;如上述所述的用于海绵城市的雨水收集利用建筑墙的较佳实施例,其中,地基2为长条板形,且地基2顶部设置有安装凸起,方便地基2顶部零件的固定,使建筑墙本体1形成一个整体,结构更为牢固。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在使用该用于海绵城市的雨水收集利用建筑墙时,首先把管道7预先安装在内墙体14左右两侧的安装孔内,内墙体14内部设置的长方形的连通槽13快速高效的把收集的雨水收入储水槽3,储水槽3对雨水进行储存,左墙体5右侧固定板6安装在内墙体14左侧的安装槽内,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用于海绵城市的雨水收集利用建筑墙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海绵城市的雨水收集利用建筑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用于海绵城市的雨水收集利用建筑墙包括有:建筑墙本体、地基、储水槽、水龙头、左墙体、固定板、管道、集雨槽、顶盖板、螺栓、填充层、右墙体、连通槽和内墙体;所述建筑墙本体底部设置有地基,且建筑墙本体顶部安装有顶盖板;所述地基顶部左侧设置有左墙体,且左墙体左侧外表面设置有三处上下排列的集雨槽,左墙体右侧内表面设置有三处上下排列的固定板;所述地基顶部右侧设置有右墙体,且右墙体右侧外表面设置有三处上下排列的集雨槽,右墙体左侧内表面设置有三处上下排列的固定板;所述内墙体设置在地基顶部中心,且填充层设置在内墙体与左墙体和右墙体之间;所述左墙体和右墙体均通过固定板与内墙体相连接,且左墙体和右墙体顶部通过螺栓相互固定连接;所述内墙体底部中心内部设置有储水槽,且储水槽顶部设置有连通槽;所述集雨槽通过管道与内墙体内部连通槽和储水槽相连接,且储水槽底部左侧通过管道与外部水龙头相连接,水龙头前后安装有三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海绵城市的雨水收集利用建筑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用于海绵城市的雨水收集利用建筑墙包括有:建筑墙本体、地基、储水槽、水龙头、左墙体、固定板、管道、集雨槽、顶盖板、螺栓、填充层、右墙体、连通槽和内墙体;所述建筑墙本体底部设置有地基,且建筑墙本体顶部安装有顶盖板;所述地基顶部左侧设置有左墙体,且左墙体左侧外表面设置有三处上下排列的集雨槽,左墙体右侧内表面设置有三处上下排列的固定板;所述地基顶部右侧设置有右墙体,且右墙体右侧外表面设置有三处上下排列的集雨槽,右墙体左侧内表面设置有三处上下排列的固定板;所述内墙体设置在地基顶部中心,且填充层设置在内墙体与左墙体和右墙体之间;所述左墙体和右墙体均通过固定板与内墙体相连接,且左墙体和右墙体顶部通过螺栓相互固定连接;所述内墙体底部中心内部设置有储水槽,且储水槽顶部设置有连通槽;所述集雨槽通过管道与内墙体内部连通槽和储水槽相连接,且储水槽底部左侧通过管道与外部水龙头相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品红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文理学院湖南科皇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