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插秧机插秧深度调节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924756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04 14: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稻插秧机插秧深度调节装置,包括船板、分插秧装置,分插秧装置位于船板的上方,分插秧装置固定连接有支撑臂,支撑臂铰接在船板上,分插秧装置上铰接有支撑杆,支撑杆位于支撑臂的后方,船板上固定连接有支撑座,支撑杆的下端可前后滑动的连接在支撑座上,分插秧装置上安装有可转动且横向设置的转动轴,转动轴位于支撑杆的前方,转动轴上固定连接有第一支臂、第二支臂,第一支臂的下端铰接有推拉杆,推拉杆的后端铰接在支撑杆上,分插秧装置上安装有可摆动的前驱动装置,前驱动装置动力输出端与第二支臂动力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实现对插秧深度的高度调节,具有操作时较为方便省力、对插秧深度的控制较为稳定可靠的有益效果。

Depth regulating device for rice transplanter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rice transplanter transplanting depth control device, including plate, transplanter transplanting device in ship points above, the transplanting device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a supporting arm, the supporting arm is hinged on the deck, the transplanting device is hinged with a supporting rod, the rear support rod is positioned on the supporting arm of the ship are fixed on the supporting seat, at the lower end of the support rod can slide arranged on the supporting seat, the transplanting device is installed on the rotating and horizontal rotating shafts arranged in the rotating shaft, the front side of the supporting rod, the rotating shaft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arm and the second arm, the lower end of the first arm with a push rod, the push rod is hinged on the support rod, the transplanting device is installed on the front drive device can swing the front drive device of power output end is connected with the second arm power. The utility model can realize the height adjustment of the depth of transplanting rice, and has the advantages of convenient operation, labor saving and stable and reliable control of the depth of transplanting r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水稻插秧机插秧深度调节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水稻插秧机插秧深度调节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水稻插秧机主要包括行走装置和由行走装置牵引的船板,船板上安装有插秧装置,插秧装置包括秧箱、送秧机构和分插秧装置等,分插秧装置包括两个以上左右间隔设置的栽植臂传动链箱,栽植臂传动链箱的后端部向后方伸出一段距离,栽植臂传动链箱靠近后端的部位安装有由它驱动的插植臂总成,一台水稻插秧机上栽植臂传动链箱的数量可设置两个、三个或者四个等等,栽植臂传动链箱的前端部通过连接架固定连接在一起,且多个栽植臂传动链箱的前端部中间设有驱动每个链箱工作的动力分配装置。由于水田里的水深和土壤状况并不相同,因此在水稻插秧机的工作过程中,插好的秧苗深浅不一,有时候会影响秧苗的正常生长,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用于调节插秧深度的插秧深度调节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水稻插秧机插秧深度调节装置。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包括船板、分插秧装置,分插秧装置位于船板的上方,其结构特点是所述分插秧装置上固定连接有支撑臂,支撑臂铰接在船板上,分插秧装置上铰接有支撑杆,支撑杆位于支撑臂的后方,船板上固定连接有支撑座,支撑杆的下端可前后滑动的连接在支撑座上,分插秧装置上安装有可转动且横向设置的转动轴,转动轴位于支撑杆的前方,转动轴上固定连接有第一支臂、第二支臂,第一支臂的下端铰接有推拉杆,推拉杆的后端铰接在支撑杆上,分插秧装置上安装有可摆动的前驱动装置,前驱动装置动力输出端与第二支臂动力连接。所述前驱动装置包括前摆动座,前摆动座铰接在分插秧装置上,前摆动座上设有螺纹孔,该螺纹孔中螺装有伸向后方的调节螺杆,调节螺杆的后端转动连接有后摆动座,后摆动座铰接在第二支臂上。所述调节螺杆的前端设有摇把。所述支撑座具有左右相对的两侧板,两侧板上相对的各设一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导向孔,支撑杆上具有左右相对的两叉板,叉板上设有通孔,侧板、叉板通过枢轴相连接,枢轴穿过叉板上的通孔及侧板上的导向孔。所述支撑座上具有一滑板,滑板位于导向孔的下方,枢轴上套装有压辊,压辊压靠在滑板上。所述导向孔为从前往后逐渐向上倾斜的长孔。所述推拉杆前端部设有通孔,枢轴穿过推拉杆上的通孔。所述推拉杆包括前后依次设置的前连接头、中间连接杆,后连接头,前连接头和后连接头上均设有螺纹孔,中间连接杆的前后两端部均设有外螺纹,中间连接杆的前端部螺装在前连接头上的螺纹孔中,中间连接杆的后端部螺装在后连接头上的螺纹孔中。采用上述结构后,前驱动装置可驱使第二支臂前后摆动,从而使转动轴做逆时针或顺时针转动,转动轴转动时第一支臂向后或向前摆动,第一支臂进一步驱使推拉杆向后或向前运动,推拉杆将支撑杆的向后推或向前拉,支撑杆将栽植臂传动链箱的后端撑起或使栽植臂传动链箱的后端下落,插植臂总成随着栽植臂传动链箱的后端上升或下降,由此实现对插秧深度的调节。前驱动装置可摆动的安装在连接支架上,当前驱动装置驱动第二支臂做前后摆动时,前驱动装置自身的角度会发生变化,由此可避免前驱动装置与连接支架之间出现干涉的现象。前驱动装置中的调节螺杆与前摆动座通过螺纹配合连接,转动摇把时调节螺杆的后端部会相对于前摆动座向后伸出或向前回缩,调节螺杆的后端作用在后摆动座上可驱使第二支臂向后或向前方摆动,操作时较为方便、省力,由于螺纹具有自锁的功能,调节完成可使插秧机的插秧深度保持不变。综上所述,本技术可实现对插秧深度的高度调节,具有操作时较为方便省力、对插秧深度的控制较为稳定可靠的有益效果。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支撑座、支撑杆、推拉杆之间连接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水稻插秧机包括行走装置和由行走装置牵引的船板6,船板6上安装有插秧装置,插秧装置包括秧箱、送秧机构和分插秧装置等,分插秧装置包括两个以上左右间隔设置的栽植臂传动链箱1,栽植臂传动链箱1的后端部向后方伸出一段距离,栽植臂传动链箱1靠近后端的部位安装有由它驱动的插植臂总成23,栽植臂传动链箱1通过连接架29固定连接在一起,且多个栽植臂传动链箱1的前端部中间设有驱动每个栽植臂传动链箱1工作的动力分配装置28。水稻插秧机作业时船板6按照图中箭头所指的方向行走,因此可定义箭头所指的方向为前方。继续参照图1,该水稻插秧机插秧深度调节装置包括船板6、分插秧装置,分插秧装置位于船板6的上方,分插秧装置包括栽植臂传动链箱1、连接架29、动力分配装置28,动力分配装置28上固定连接有支撑臂2,支撑臂2铰接在船板6上,栽植臂传动链箱1的后端部铰接有支撑杆4,从整体上看支撑杆4位于支撑臂2的后方,船板6上固定连接有支撑座14,支撑杆4的下端可前后滑动的连接在支撑座14上,分插秧装置上安装有可转动且横向设置的转动轴5,转动轴5设在栽植臂传动链箱1的底部且位于支撑杆4的前方,转动轴5上固定连接有第一支臂7、第二支臂8,第一支臂7的下端铰接有推拉杆9,推拉杆9的后端铰接在支撑杆4上,分插秧装置上安装有可摆动的前驱动装置,前驱动装置动力输出端与第二支臂8动力连接。本实施例中的前驱动装置包括前摆动座11,连接架29上固定连接有连接支架3,前摆动座11铰接在连接支架3上,前摆动座11上设有螺纹孔,该螺纹孔中螺装有伸向后方的调节螺杆13,调节螺杆13的后端转动连接有后摆动座12,后摆动座12铰接在第二支臂8上,调节螺杆13的前端设有摇把19。除了本实施例外,前驱动装置还可以采用电动推杆、油缸、气缸等驱动装置等。采用上述结构后,前驱动装置可驱使第二支臂8前后摆动,从而使转动轴5做逆时针或顺时针转动,转动轴5转动时第一支臂7向后或向前摆动,第一支臂7进一步驱使推拉杆9向后或向前运动,推拉杆9将支撑杆4的向后推或向前拉,支撑杆4将栽植臂传动链箱1的后端撑起或使栽植臂传动链箱1的后端下落,插植臂总成23随着栽植臂传动链箱1的后端上升或下降,由此实现对插秧深度的调节。前驱动装置可摆动的安装在连接支架3上,当前驱动装置驱动第二支臂8做前后摆动时,前驱动装置自身的角度会发生变化,由此可避免前驱动装置与连接支架3之间出现干涉的现象。前驱动装置中的调节螺杆13与前摆动座11通过螺纹配合连接,转动摇把19时调节螺杆13的后端部会相对于前摆动座11向后伸出或向前回缩,调节螺杆13的后端作用在后摆动座12上可驱使第二支臂8向后或向前方摆动,操作时较为方便、省力,由于螺纹具有自锁的功能,调节完成可使插秧机的插秧深度保持不变,对插秧深度的控制较为稳定可靠。参照图2,支撑座14具有左右相对的两侧板25,两侧板25上相对的各设一导向孔16,优选的导向孔16为从前往后逐渐向上倾斜的长孔,当然导向孔16也可以采用水平的长孔,两侧板25之间连接有滑板18,滑板18位于导向孔16的下方。支撑杆4由左右相对的两叉板26和将两叉板26连为一体的连接柱30组成。推拉杆9包括前后依次设置的前连接头20、中间连接杆21,后连接头22,前连接头20和后连接头22上均设有螺纹孔,中间连接杆21的前后两端部均设有外螺纹,中间连接杆21的前端部螺装在前连接头20上的螺纹孔中,中间连接杆21的后端部螺装在后连接头22上的螺纹孔中,后连接头2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水稻插秧机插秧深度调节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水稻插秧机插秧深度调节装置,包括船板(6)、分插秧装置,分插秧装置位于船板(6)的上方,其特征是所述分插秧装置上固定连接有支撑臂(2),支撑臂(2)铰接在船板(6)上,分插秧装置上铰接有支撑杆(4),支撑杆(4)位于支撑臂(2)的后方,船板(6)上固定连接有支撑座(14),支撑杆(4)的下端可前后滑动的连接在支撑座(14)上,分插秧装置上安装有可转动且横向设置的转动轴(5),转动轴(5)位于支撑杆(4)的前方,转动轴(5)上固定连接有第一支臂(7)、第二支臂(8),第一支臂(7)的下端铰接有推拉杆(9),推拉杆(9)的后端铰接在支撑杆(4)上,分插秧装置上安装有可摆动的前驱动装置,前驱动装置动力输出端与第二支臂(8)动力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稻插秧机插秧深度调节装置,包括船板(6)、分插秧装置,分插秧装置位于船板(6)的上方,其特征是所述分插秧装置上固定连接有支撑臂(2),支撑臂(2)铰接在船板(6)上,分插秧装置上铰接有支撑杆(4),支撑杆(4)位于支撑臂(2)的后方,船板(6)上固定连接有支撑座(14),支撑杆(4)的下端可前后滑动的连接在支撑座(14)上,分插秧装置上安装有可转动且横向设置的转动轴(5),转动轴(5)位于支撑杆(4)的前方,转动轴(5)上固定连接有第一支臂(7)、第二支臂(8),第一支臂(7)的下端铰接有推拉杆(9),推拉杆(9)的后端铰接在支撑杆(4)上,分插秧装置上安装有可摆动的前驱动装置,前驱动装置动力输出端与第二支臂(8)动力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稻插秧机插秧深度调节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前驱动装置包括前摆动座(11),前摆动座(11)铰接在分插秧装置上,前摆动座(11)上设有螺纹孔,该螺纹孔中螺装有伸向后方的调节螺杆(13),调节螺杆(13)的后端转动连接有后摆动座(12),后摆动座(12)铰接在第二支臂(8)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稻插秧机插秧深度调节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调节螺杆(13)的前端设有摇把(19)。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稻插秧机插秧深度调节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支撑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海滨
申请(专利权)人:潍坊弘德微粉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