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为了土地种植的保温保墒,增强肥力,缩短农作物生长成熟期,国外早在60-70年代就推广应用人工合成高分子塑料薄膜在低温季节复盖农田,达到增产效果。我国于一九七八年开始采用这一先进技术,特别是在农业上大面积推广应用农用地膜技术,已成为我国农业增产的一项重大措施。从我国实践情况看,用于农林上的塑料薄膜,包括各种农作物大棚膜,育秧、种菜用的小棚膜、果树用的薄膜等等,存在主要问题是每年都约有薄膜使用总量的三分之一数量的薄膜碎片残留在土壤中,这些塑料薄膜碎片不易被土壤细菌分解吸收,破坏了土壤结构,隔断土壤水分的毛细作用,严重影响了农林作物的正常生长。70年代末,国外研制成功了用淀粉等做原料的新一代薄膜、解决了碎片残留土中不易被土壤和细菌吸收的问题,但这些薄膜所用原料都不是用草纤维,而是用粮食或木浆、短棉绒做原料,推广应用受到限制。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采用草纤维(如稻草、麦秸、或其他禾本科野生植物等)做原料,运用专门的工艺方法制造出能被土壤微生物降解吸收并具有一定使用性能的新型薄膜,具体做法是将草纤维中的α-纤维素通过一定的方法做成粘胶,然后将粘胶喷成薄膜,并将薄膜通过专门的工艺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草纤维农林用薄膜及其制造方法,包含粘胶的制备和成膜两部分。粘胶的制备由散湿浆开始,经脱水→浸碱→压榨粉碎→老成磺化→溶解→过滤→脱泡→熟成等工序,成膜是由喷唇→凝固浴→再生欲→水洗→脱硫→水洗→漂白→水洗→塑化→烘干等工序组成,本专利技术的技术特性是:散湿浆原材料选用草纤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桃根,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