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端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920315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02 05:23
一种连接端子(10),具有压入固定到基板(56)的通孔(58)中的压入固定部(16)和与其他部件连接的连接部(26),并通过将分体形成的金属材料(48)组装到端子主体(12)来形成压入固定部(16)而成,压入固定部(16)具有沿端子主体(12)的轴向延伸且朝向与轴向垂直的方向的外侧突出而能够挠曲变形的弹性舌片部(32)和与弹性舌片部(32)的两端部连结的一对连结固定部(30a、30b),一对连结固定部(30a、30b)分别固定在沿轴向彼此隔开的部位(22)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连接端子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将基板和电气部件连接的连接端子,特别是涉及一种压入固定于基板的通孔内的连接端子。
技术介绍
一直以来,为了将印刷基板、母线基板等基板与连接器等其他电气部件电连接,使用连接端子。作为这种连接端子,公知例如日本特开2004-127610号公报(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所谓压配合端子。在这种压配合端子中形成有在一个端部具有弹性的压入固定部,通过将压入固定部压入固定在基板的通孔内,从而能够在无需焊接的情况下固定在基板上。不过,也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地,压配合端子是对金属板进行冲压冲裁加工而形成的。而且,压入固定部通常通过对端子的轴中心进行冲裁而形成拱形的开口部,赋予其弹性。但是,在连接端子中,宽度尺寸或板厚尺寸低于1mm的极小的端子也是很多的。通过如上述那样的方法在这种端子上形成压入固定部的加工难度较高,成为导致制造成本增加的原因。而且,为了确保压入固定部的连接可靠性,需要充分确保压入固定部对通孔的内面的压接量而使连接压力提高,因此,不可避免地要提高压入固定部对通孔的插入力,压入固定部可能会切削通孔的内面而产生金属碎屑。因此,本专利技术人首先在日本特开2013-149578号公报(专利文献2)中提出了一种连接端子,其具有长条棒状的端子主体,并通过将与该端子主体分体形成的金属材料缠绕并压接在该端子主体的一个端部上而形成有压入固定部。由此,以分体形成的部件构成端子主体和压入固定部,因此提高了压入固定部的制造自由度,即使在端子主体的板厚尺寸较小的情况下,也能够有利地形成能够有利地确保弹性的压入固定部。因此,能够降低压入固定部对通孔的插入力,还能够减少压入固定部切削通孔的内面的不良情况。但是,在长时间地维持连接端子的压入固定部对通孔的压接固定状态并长期稳定地保持基板上的连接端子这一点上,还存在改良的余地,进行了进一步改善的连接端子的开发。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127610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3-149578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本专利技术以上述情形为背景而完成,其解决课题在于提供一种新结构的连接端子,其能够同时实现压入固定部对通孔的插入力的降低和压入固定部对通孔的压接固定状态的长期维持。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式是一种连接端子,在端子主体的一个端部具有压入固定到基板的通孔中的压入固定部,另一方面,在所述端子主体的另一个端部具有与其他部件连接的连接部,所述连接端子是通过将与所述端子主体分体形成的金属材料组装于所述端子主体的所述一个端部来形成所述压入固定部而成的,所述连接端子的特征在于,所述压入固定部配置在所述端子主体的所述一个端部的周围,并且具有弹性舌片部和一对连结固定部,所述弹性舌片部沿所述端子主体的轴向延伸且朝向与轴向垂直的方向的外侧突出而能够挠曲变形,所述一对连结固定部与该弹性舌片部的两端部连结,所述一对连结固定部分别固定在所述端子主体的所述一个端部上沿所述轴向彼此隔开的部位。根据本方式,在由与端子主体分体形成的金属材料构成的压入固定部设置弹性舌片部,并能够将该弹性舌片部压入固定在基板的通孔内。因此,与如以往那样对端子主体的轴中心进行冲裁而赋予弹性的情况相比,能够提供增大弹性变形量的压入固定部,能够实现压入固定部对通孔的插入力的降低,并且将压入固定部切实地压接在通孔内。而且,压入固定部还具有与弹性舌片部的两端部连结的一对连结固定部,该连结固定部分别固定在端子主体的一个端部上沿轴向彼此隔开的部位。因此,提前防止了由于向通孔的压接反作用力使弹性舌片部沿轴向延伸而压接力消失的情况,也同时能够在较长时间内有利地维持压入固定部向通孔的压接固定状态。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式是,在所述第一方式所述的专利技术中,在所述端子主体的所述一个端部上,在沿所述轴向彼此隔开的部位设置有一对凹部,在所述压入固定部的所述一对连结固定部设置有分别朝向所述一对凹部凹陷并嵌合在所述一对凹部中的一对嵌合部,通过所述一对嵌合部相对于所述一对凹部的嵌合,所述压入固定部的所述连结固定部固定在所述彼此隔开的部位。根据本方式,通过将使一对连结固定部朝向凹部凹陷设置的一对嵌合部嵌合在一对凹部内,从而将连结固定部固定在轴向上彼此隔开的部位。由此,通过预先设置在端子主体上的凹部,能够在抑制端子主体整体的变形的同时,在连结固定部设置嵌合部并使其嵌合在凹部内。因此,能够高精度进行端子主体与压入固定部的固定。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式是,在所述第二方式所述的专利技术中,所述压入固定部是将作为所述金属材料的金属平板弯曲成大致圆筒状而构成的,在所述金属平板的周向端面的抵接部位设置有所述一对嵌合部。根据本方式,通过使设置在一对连结固定部上的一对嵌合部嵌合在端子主体的一对凹部内,能够切实地将压入固定部组装固定在端子主体上。而且,通过在金属平板的周向端面的抵接部位设置所述一对嵌合部,能够将压入固定部切实地嵌合于端子主体,因此,与将金属平板缠绕并压接在端子主体上的专利文献2的情况相比,还能够减少形成压入固定部的金属材料。本专利技术的第四方式是,在所述第一~第三中任一方式所述的专利技术中,所述压入固定部形成为将所述端子主体的所述一个端部的周围覆盖的筒状,所述弹性舌片部设置在沿所述压入固定部的周向彼此隔开的三个以上的部位。根据本方式,由于压入固定部是覆盖端子主体的一个端部的筒状,且弹性舌片部设置于在压入固定部的周向上彼此隔开的三个以上的部位,因此能够相对于施加在与连接端子的轴向垂直的方向上的载荷分量稳定地保持连接端子,能够有利地实现在长时间内稳定地维持压入固定部相对于通孔的压接固定状态。此外,在端子主体为矩形的情况下,优选在端子主体的矩形截面的各角部的外侧设置四个弹性舌片部,由此,能够进一步切实地将压接固定部稳定地压接保持在通孔内,也能够有利地维持连接端子相对于基板的位置固定性。本专利技术的第五方式是,在所述第一~第四中任一方式所述的专利技术中,在固定在所述端子主体的前端侧的所述连结固定部上设置有防脱突起,所述防脱突起在插通于所述通孔时弹性变形而允许所述连结固定部插通于通孔,另一方面,所述防脱突起在所述连结固定部插通于通孔之后弹性复原而抵接于所述基板的背面,从而防止所述连结固定部从所述通孔脱出。根据本方式,对于固定在端子主体的前端侧的连结固定部设置有防脱突起,所述防脱突起在插通于通孔时弹性变形而允许插通于通孔,并且在插通于通孔之后弹性复原而抵接于基板的背面。由此,在从通孔拔出压入固定部的方向上的拔出作用力作用到连接端子的情况下,也可以将连接端子的压入固定部稳定地定位保持于通孔。本专利技术的第六方式是,在所述第一~第五中任一方式所述的专利技术中,固定在所述端子主体的所述前端侧的所述连结固定部的前端部具有尖细形状。根据本方式,固定在端子主体的前端侧的连结固定部的前端部形成为尖细形状,因此,连结固定部的前端部成为引导件,能够稳定且高效地进行连接端子的压入固定部向通孔的压入作业。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将设置在由与端子主体分体形成的金属材料构成的压入固定部上的弹性舌片部压入固定到基板的通孔中。因此,与如以往那样对端子主体的轴中心进行冲裁而赋予弹性的情况相比,能够增大弹性变形量,因此,能够在实现对通孔的插入力的降低的同时切实地压接于通孔。而且,压入固定部具有与弹性舌片部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连接端子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连接端子,在端子主体的一个端部具有压入固定到基板的通孔中的压入固定部,另一方面,在所述端子主体的另一个端部具有与其他部件连接的连接部,所述连接端子是通过将与所述端子主体分体形成的金属材料组装于所述端子主体的所述一个端部来形成所述压入固定部而成的,所述连接端子的特征在于,所述压入固定部配置在所述端子主体的所述一个端部的周围,并且具有弹性舌片部和一对连结固定部,所述弹性舌片部沿所述端子主体的轴向延伸且朝向与轴向垂直的方向的外侧突出而能够挠曲变形,所述一对连结固定部与该弹性舌片部的两端部连结,所述一对连结固定部分别固定在所述端子主体的所述一个端部上沿所述轴向彼此隔开的部位。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4.11.26 JP 2014-2391941.一种连接端子,在端子主体的一个端部具有压入固定到基板的通孔中的压入固定部,另一方面,在所述端子主体的另一个端部具有与其他部件连接的连接部,所述连接端子是通过将与所述端子主体分体形成的金属材料组装于所述端子主体的所述一个端部来形成所述压入固定部而成的,所述连接端子的特征在于,所述压入固定部配置在所述端子主体的所述一个端部的周围,并且具有弹性舌片部和一对连结固定部,所述弹性舌片部沿所述端子主体的轴向延伸且朝向与轴向垂直的方向的外侧突出而能够挠曲变形,所述一对连结固定部与该弹性舌片部的两端部连结,所述一对连结固定部分别固定在所述端子主体的所述一个端部上沿所述轴向彼此隔开的部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端子,其中,在所述端子主体的所述一个端部上,在沿所述轴向彼此隔开的部位设置有一对凹部,在所述压入固定部的所述一对连结固定部设置有分别朝向所述一对凹部凹陷并嵌合在所述一对凹部中的一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后藤秀纪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