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920234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02 05:1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即便不使用充电深度检测用的电池也能够防止充电时陷入过充电状态的蓄电装置。该蓄电装置的构成如下:具备二次电池和充电装置,二次电池具有正极、负极以及被正极和负极夹持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中,金属离子介由非水电解质能够在正极与负极之间移动,正极和负极分别与非水电解质之间发生金属离子的嵌入·脱嵌反应而能够充放电,正极和负极均具备平均厚度为0.3mm以上的活性物质层,充电装置与二次电池进行电连接,充电时仅以恒定电流对二次电池充电,利用充电装置充电至充电终止电压时的二次电池的容量为由正极和负极的每单位重量的固有容量算出的设计容量的80%~97%。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蓄电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具备充电装置和二次电池的蓄电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太阳能发电系统、燃料电池系统等发电装置的发展,逐渐能够进行自家发电,将自家发电而得的电进行暂时蓄电的蓄电装置备受瞩目。该蓄电装置具备作为蓄电池的二次电池和专用的充电装置。该蓄电装置在蓄电时,使用专用的充电装置对二次电池充电,从外部负载有供电要求时,能够将充到二次电池的电供给到外部负载。二次电池设定有能够进行安全充电的充电电压的最高值即充电终止电压,电压上升到高于该充电终止电压时,形成电极的内部的活性物质层会陷入所谓的过充电状态。已知如果二次电池会陷入过充电状态,则发生二次电池的构成材料的破坏、在材料表面的电解质的分解加速等而急剧劣化。即,为了延长二次电池寿命,需要防止在充电时陷入过充电状态而防止材料破坏、电解质的分解加速。另外,为了将自家发电而得的电进行蓄电等,需要较大的容量、输出,因此为了增加容量、输出,有时将多个二次电池串联连接而作为电池组使用。在这样的情况下,通常,以电池组单元进行防止过充电的控制,而不以单电池单元进行控制。因此,在电池组单元的控制中,有时因劣化程度、个体差异等,构成电池组的特定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蓄电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蓄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二次电池和对所述二次电池充电的充电装置,所述二次电池具有正极、负极以及被所述正极和所述负极夹持的非水电解质,所述二次电池中,金属离子介由非水电解质能够在所述正极与所述负极之间移动,所述正极与所述负极分别与所述非水电解质之间发生所述金属离子的嵌入·脱嵌反应而能够充放电,所述正极和所述负极均具备平均厚度为0.3mm以上的活性物质层,所述充电装置与所述二次电池进行电连接,充电时仅以恒定电流对所述二次电池充电,利用所述充电装置充电至充电终止电压时的所述二次电池的容量为由所述正极和所述负极的每单位重量的固有容量算出的设计容量的80%~97%。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5.02.10 JP 2015-0245161.一种蓄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二次电池和对所述二次电池充电的充电装置,所述二次电池具有正极、负极以及被所述正极和所述负极夹持的非水电解质,所述二次电池中,金属离子介由非水电解质能够在所述正极与所述负极之间移动,所述正极与所述负极分别与所述非水电解质之间发生所述金属离子的嵌入·脱嵌反应而能够充放电,所述正极和所述负极均具备平均厚度为0.3mm以上的活性物质层,所述充电装置与所述二次电池进行电连接,充电时仅以恒定电流对所述二次电池充电,利用所述充电装置充电至充电终止电压时的所述二次电池的容量为由所述正极和所述负极的每单位重量的固有容量算出的设计容量的80%~9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放电终止电压~充电终止电压的范围,以经8小时结束充电或放电的电流值进行了80次充放电循环时,容量相对于充放电循环前的二次电池的容量的下降为2%以下。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蓄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串联连接有多个所述二次电池的电池组,所述充电装置按所述电池组单元对各二次电池充电。4.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今崎充康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钟化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